APP下载

线上演唱会:演唱会形式的变革

2020-02-04邢丽娜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邢丽娜

摘 要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演唱会被迫推延,线上演唱会应运而起。Star Museum娱乐公司与Naver公司合作将技术与付费相结合推出了线上流媒体服务Beyond LIVE,成功助推演唱会形式的变革,这一举动预示了未来演唱会形式的新变革。文章从Beyond LIVE出发分析线上演唱会的优缺点,并总结未来演唱会发展趋势。

关键词 Beyond LIVE;线上演唱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J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9-0029-03

1 研究背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遭遇寒冬,文化娱乐产业受损严重。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从1月到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近2万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高达20亿元[ 1 ]。在线下演唱会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云演唱”的形式应运而起。在疫情初期,Jessi J等音乐人纷纷在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演唱直播,反响热烈,但由于网络、设备、灯光等众多条件的限制,社交媒体live所呈现的效果差强人意,观众的体验感大大降低,社交媒体平台演唱会直播仅仅只能满足粉丝最基础的听觉体验。

2020年4月中旬Star Museum 娱乐公司宣布旗下Super M组合将于4月26日举办首场线上演唱会,该演唱会提供现场演唱会流媒体服务Beyond LIVE。Beyond LIVE是由Star Museum娱乐公司与Naver公司共同推出的全新现场演唱会流媒体服务。Star Museum 娱乐公司是韩国著名的三大娱乐经纪公司之一,培养了H.O.T、BoA、SHINee、EXO等艺人组合,成功将“韩流”输向世界。旗下业务广泛包括传统的娱乐文化产业,以及餐饮业、房地产业、零售业、新型互联网产业等。Naver是韩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是世界上仅次于谷歌、雅虎、百度和必应的搜索引擎,旗下的Clova等智能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领先技术。Beyond LIVE于2020年4月26日正式上线,引进了连接摄像机走位与实际空间的AR合成技术(Live Sync Camera Walking),以实时3D画面展现出的多样空间为背景呈现了舞台,成为了全球首个将技术与公演相结合的线上专用付费演唱会。这场演唱会创下了200万美元的销售记录,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演唱会形式的新趋势。

2 技术与公演相结合的线上专用付费演唱会

2.1 高科技助力下的演唱会互动新形式

2020年初,音乐杂志《滚石》预测2020年将是沉浸式音乐产业元年,MR,AR,全息将成为现场演唱会的重要形式。但疫情的出现使得线下的沉浸式音乐现场暂时无法实现,但以Beyond LIVE为开端的线上演唱会直播率先采纳沉浸式技术,实现了沉浸式音乐现场这一概念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2]。

Beyond LIVE演唱会超越了以往传统的Live形式,在互动方面引入新技术,该技术是SK Telecom与SM娱乐共同推出的AR技术。AR技术即Augmented Reality技术,是一种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結合的技术,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在文娱产业中,AR技术已多次被应用到跨年演唱会中,2019年江苏卫视的技术团队在AR景观输出上进行创新与突破,重现了港珠澳大桥的壮观宏大,令观众叹为观止。可以说AR技术在演唱会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极大地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这次Beyond LIVE创新AR技术,采取最尖端“Volumetric”技术。奔跑的老虎、赛车漂移等场景的呈现为用户带来了新享受,最新颖的是线上演唱会中呈现的“巨人画像”,在SK Telecom JUMP摄影棚运用了106台摄像机录入了艺人的每一个动作,然后运用3D模型和尖端脸部识别技术,最后以高分辨的AR在12米高的公演现场呈现“巨人画像”。此外,“Beyond LIVE”首次公开实时应援棒同步服务,对粉丝专属的应援棒进行了技术突破改良。公演中歌迷们的应援棒结合了以无线通讯为基础的Sync Play技术,“应援棒Sync Play技术”运用生动逼真的AR技术实现了与线上直播的公演同步实时变化颜色与现场影像同步联动应援棒的互动效果。最值得一提的是Beyond LIVE增加了视频连线服务,幸运的粉丝可以享受到一对一与爱豆交流的机会,创造了线下演唱会所不能提供的与爱豆超近距离交流机会。

Beyond LIVE洞察了演唱会受众群体的消费心理,最大程度地拉近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努力突破屏幕限制,为粉丝观众带来近距离的体验。一位观看了Beyond LIVE的粉丝表示“演唱会是如此的高清真实,仿佛自己身处舞台,是其中一员,有身临其境之感。”

2.2 粉丝经济下的付费模式

Beyond LIVE有别于大部分线上演唱会的特点之一在于付费。Beyond LIVE的观影券定价为150~200元,同一账户购买可以在两台设备上同步观看直播。同时SM公司推出了演唱会周边套餐,包括明信片,T恤等多种商品供粉丝购买,深度开发传媒衍生产品价值。Beyond LIVE的付费机制本质仍是粉丝经济,商家以优质的线上演唱会连接粉丝,并通过Twitter趋势形成话题热度,凭借数字音乐下载和周边产品贩卖形成后端产业链。消费的不仅是音乐内容,同样也是粉丝文化。就像Beyond LIVE一样,它依托于在全球掀起狂热的韩流文化,背靠于Star Museum这样的娱乐巨头,但却是一场高成本高消费的演出模式,离不开高黏性的粉丝关系[2]。

2.3 无法创造的仪式感

Beyond LIVE创造了高清近距离观看的可能性,但很明显观众在情感与体验方面的满意度略显不足。

首先,与传统演唱会相比,线上演唱会的观看行为有着随性、间断、黏度低的特点[ 3 ],这也就意味着观众可能在观看演唱会的同时兼具其他行为,注意力是分散的,而通常观众在线下演唱会中是专注并且高度集中的。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大脑与思维研究所的音乐神经学家Jessica Grahn表示,人们在会场内观看现场演唱会时,通常情绪会更加亢奋[2]。而观看线上演唱会注意力和集中度的缺失会导致情感上的弱化。购买Beyond LIVE演唱会的部分粉丝也表示线上观看很难产生激动,兴奋的情绪,并没有线下演唱会的强烈刺激感。

其次,线下演唱会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粉丝与爱豆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集的途径。偶像不再是电子屏幕上冷冰冰的人物,而是变成了真实的可以交流的对象,粉丝渴望透过屏幕接触到偶像,与偶像共处同一空间。演唱会上偶像的一举一动都是互动的表现,即使是不完美的演唱也是“富有人情味”的。而线上演唱会则缺乏这种互动感,更类似于观看Music Video的形式。

最后,线上演唱会的氛围感缺失,线下演唱会灯光、舞美、音效营造出的现场感同样是激发观众热情的重要一环。此外线下演唱会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交流感,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交流,也包括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交流。身旁的陌生人会在这一时刻成为有着共同话题的“密友”,万千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个体聚集在一起,一起合唱,共同呼喊偶像的名字,这些共同的行为与情感的释放渲染了个人情绪,成为一场集体的狂欢。而线上演唱会恰恰阻隔了这些交流,粉丝成为了孤独的个体,无人交流,无人分享,缺失了集体行为的乐趣。

3 未来演唱会的发展趋势

3.1 未来演唱会形式的新变革

全球疫情尚未稳定,线下演唱会遥遥无期,线上演唱会或许会成为今年最主要的演唱会形式之一,成为粉丝与偶像的主要互动形式之一。上半年国内也积极尝试了线上演唱会,2月4日B站与摩登天空首次合作开展了“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直播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共收获弹幕近10万条,最高浏览量达49万。随后包括刘若英、五月天、陈奕迅等多位艺人也纷纷加入云演唱会的阵容。2020年的每一个月都至少有一场线上演出,据艾媒咨询统计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8 000万,线上演唱会发展态势良好。那么未来线上演唱会能否成为线下演出的一种增值性转换方式呢?

低价位座次看不清偶像,热门歌手演唱会重金难买一票,价格、票量、空间等等成为了限制部分观众参与线下演唱会的重要因素[4]。而线上演唱会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不受人数和时空的限制成为其被看好的主要原因。对于大部分不愿意花高价购票的路人粉来说线上演唱会或许能够成为与线下演唱会并行的观看形式,成为线下演唱会分流的重要形式。

同样疫情期间线上演唱会的蓬勃发展能否促进线下演唱会的新创新呢?AR等高科技技术率先在线上演唱会使用,那么线下演唱会又该如何利用AR等技术呈现更好的视听觉盛宴,是值得所有观众期待的。对于从未尝试过线下演唱会的线上观众,首次体验线上演唱会的新鲜感以及线上演唱会的不足能否促使她们成为线下演唱会的潜在用户,增强付费意愿,达到刺激消费扩充线下演唱会消费群体的效果。

3.2 物有所值的付费演唱会

未来线上演唱会如何定价是关键,相比于线下演唱会380、580、780、1 080和1 480的价位分布,线上价格的制定也是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考量的。国内较成功的线上演唱会可追溯到2014年歌手汪峰与乐视网合作,开启线上线下演唱会同步模式。此次线下演唱会票价280元至1 680元,线上演唱会门票价格为30元[5]。近几年国内的付费演唱会仍属于发展阶段,表演嘉宾多为当红流量偶像,合作平台也多局限于“优爱腾”三家。例如2015年腾讯视频合作顶级偶像团体BIGBANG,2018年10月爱奇艺推出的限定偶像组合NINEPERSENT开启线上告别演唱会。而在今年8月国内顶级流量艺人组合TFBOYS与网易云音乐合作开启线上付费演唱会,此次付费演唱会有别于其他付费演唱会,是国内首次开启线上不同档位付费服务的尝试。本次演唱会共有30、158、860元三档价位,不同价位的门票享受的服务也截然不同。30元的檔位享受高清直播及回放更适合大部分的团粉以及路人粉,158元的档位可再享受单人机位,更适合唯粉,860的档位可专享单肩包礼品、黑胶唱片、盲盒购买资格等服务,更适合于氪金的真爱粉。很明显线上付费演唱会已经开始从同质化服务逐渐转向差异化,专属化服务。

在新京报关于“你对付费演唱会的可接受价格”调研中,仅有不到6%的用户表示愿意接受付费50元以上[6]。由此可以看出当下受众对于线上付费演唱会的价格接受度仍不是很高,高价付费服务的目标群体仍是具有狂热消费热情的偶像粉丝。对于路人盘较大的艺人例如前文所提到的歌手汪峰,线上演唱会的价格要保证在路人所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平衡收益。而价格偏高的线上演唱会的目标群体更适用于流量艺人或是死忠粉较多的偶像群体,这类粉丝的付费意愿更强,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来支持应援偶像活动。同时音源下载、周边贩卖的后产业链模式会成为创造利润的重要一环,打通线上变现之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演唱会的内容所在,观众付费,付费的核心永远是艺人的音乐魅力。同时付费演唱会所宣传的黑科技、音效、画质等等也是影响付费的重要因素。随着线上演唱会的不断完善,用户的期望与需求也就会越来愈高,这种付费意愿由视觉、听觉、想象的空间以及某个瞬间的冲动混合而成了最终的消费决策[6]。如若线上演唱会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新鲜感与体验满足感,用户的付费意愿就会大打折扣,付费这一形式也就难以持续。

3.3 线上演唱会的瓶颈

除去线上演唱会无法克服的仪式感,线上演唱会依旧存在很多缺陷。网络延迟所带来的音画不同步是亟待解决的,也是最影响观众体验感的限制条件之一。或许未来5G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线上演唱会所引发的版权问题仍是另一难题,对于公益演唱会而言,视频的录制分享并不会造成太大困扰。然而对于付费演唱会而言,版权保护成为了最需要强化的一环。Beyond LIVE添加了黑屏的防截图设置也难逃黑科技录屏。录屏所导致的付费内容泄露不仅损害了付费用户的权益,也会影响后期唱片发行甚至后续演出的票房。目前付费资源的版权保护主要是依靠粉丝的自觉行为,行业政策的监管和科技的加持是未来整个演出行业所必不可少的。

纵观全球演唱会行业,线上演唱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大麦创立了“平行麦现场”演出内容厂牌,网易云推出“云上LIVE”,各大平台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演唱会内容的策划、宣传与呈现逐渐系统化,这足以说明线上演唱会绝不是昙花一现。尽管线上演唱会有着仪式感缺失,音效画质体验差等诸多弊端,但它打破时间与空間的限制,提供交互感与沉浸感的优势是其被看好的主要原因。未来线上演唱会如何突破自身瓶颈并有所创新是其能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考量点。

参考文献

[1]镜像娱乐.大麦推出会员分账,“云演出”进入精细化商业探索阶段[EB/OL].[2020-06-03].https:// mp.weixin.qq.com/s/SS8AkgiPaJmdXvZZPAoLkw.

[2]传媒1号.Beyond LIVE与沉浸式,演唱会与新纪元[EB/ OL].[2020-05-28].https://mp.weixin.qq.com/s/ M3mRcKBZiS4-R2oevrn_CQ.

[3]风寒.从“现场感”到“网络感”,改变的不只是演出和观看方式[N].中国艺术报,2020-06-08(002).

[4]舒弥.在线演唱会:视频网站和音乐产业双赢之道[N].中国文化报,2015-06-19(005).

[5]犀牛娱乐.6年后,云演唱会再次开启“付费”风口[EB/ OL].[2020-05-29].https://mp.weixin.qq.com/s/ AfyzmNuPuujR4Vnf8zZTmQ.

[6]迟雨落.2020年,或许迎来了线上音乐演出的拐点[EB/OL].[2020-06-23].https://www.sohu.com/ a/403764012_808534·_trans_=000014_bdss_dklzxbpcg.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