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毕业典礼探究

2020-02-04王昭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交互性传播新媒体

王昭

摘 要 新媒体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媒介之一,尤其是疫情下的高校毕业典礼更成为它展示的舞台。文章尝试从新媒体的毕业典礼入手,展开多层次讨论,探究其积极意义及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交互性;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9-0025-04

2020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国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各个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对毕业班同学的影响尤甚,不仅无法参加实习、实践等正常的学校、社会活动,还有可能痛失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场仪式“毕业典礼”。对学生而言,毕业典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学校生活的终点,还预示着人生新的起点。虽然各高校承诺毕业生可以在今后的任何时间参加毕业典礼,为他们拨穗,但仍然无法弥补毕业季没有毕业典礼的遗憾。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在研究对策,采用多种方案,让同学们参与和完成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运用新媒体的方式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新媒体是当今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疫情下不聚集的防疫要求。并且它传播范围广、媒介选择丰富,可以从多角度、多手段介入,成为疫情下毕业典礼的不二之选,也为探索未来的新时代的毕业典礼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运用新媒体手段介入毕业典礼的要求

1.1 共在感

“共在感”是斯坎内尔对广播媒介进行阐释的主要观点之一,指在同一时刻,共同收听或收看的分享体验具有一种他人和自己共同进行这项活动的“共在”感觉[ 1 ]。而传统毕业典礼共在感是最重要的体验之一,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避免一切外界的纷扰,享受这场仪式,沉浸在毕业的狂欢中。而运用新媒体的手段介入到毕业典礼中正是要通过时间的同时性和虚拟空间的同在性塑造“共在感”,延续线下毕业典礼的体验。

“共在感”并不是广播独有的感知,所有的媒体形式都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新媒体的“共在感”相较于其他媒介来说感受更甚,无论是我们实时收看在线的毕业典礼的直播,还是社群平台中同学们对典礼情况的及时反馈,或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对仪式的参与感,都表现出新媒体媒介可以运用更为丰富的手段构建与其他毕业生的共在感。

1.2 参与感

参与感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毕业生与毕业典礼的关系紧密程度,1998年法国艺术家博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在《关系美学》中阐释了在关系艺术中,艺术家的主体性地位遭到了颠覆,同时,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是主体,但他们不再是任何“特殊”的主体,而仅仅是一群社会关系创意网络的缔造者,在真实的社会中寻找着他们的“对话者”——观众[2]。我们首先可以把这场新媒体的毕业典礼理解为单向的,从学校→毕业典礼→学生的信息传递关系,毕业典礼成为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学校是缔造这种关系的主体,操纵着整场典礼的流程,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的直接参与感,但并不影响他们通过其他的社交媒体进行互动。我们把这种方式理解为间接的参与性。

我们还可以将新媒体的毕业典礼理解为双向的,学校和学生都是这场毕业典礼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毕业典礼信息的接收者。通过学校、学生的互动使毕业典礼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也使整场毕业典礼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毕业典礼的目的。这样的毕业典礼的形式也与线下传统的毕业典礼所形成的体验相似。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理解为直接的参与性。

2 新媒体在毕业典礼中的应用类型

2.1 直播类

直播是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型业态,商业、教育、自媒体等都在积极布局直播平台,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使直播产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由于直播平台多样、技术成熟、年轻人接受程度高等特点,使它成为新媒体化毕业典礼的重要选择之一。可借助相对较为封闭的会议类软件如腾讯会议、钉钉作为直播平台,也可运用如抖音、bilibili、微博等,将毕业仪式完整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并且这种方式较为经济,仅需借助成熟的平台,无需单独开发即可实现千万人级别的直播。同时直播类软件运行平台的广泛性和借助流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真正做到了学生收看的实时性与观看空间的随意性。

直播类的毕业典礼将线下会场,实时的推送到直播平台中,所有典礼流程均按照原有的程序进行。但到拨穗和授予学位的环节,各高校发挥自身特点,运用多种创意方式完成这一仪式。部分高校选择由家长替导师为学生完成这场重要的仪式,使毕业典礼不仅成为学生阶段学业的结点,还使学生养成感恩父母的心理,实现了双重的意义。南京邮电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借助机器人替代学生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现场连线了部分毕业生,与人等高的机器人身着学位服,将参加儀式学生的实时画面投射被显示器替代的面部中,完成拨穗授予学位仪式,这场毕业典礼必将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图1)。

2.2 游戏类

得益于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游戏人才增长迅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由中国人主导的游戏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与此同时中国的游戏产业也借力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快速的与其他产业融合,相互借力实现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设了游戏设计课程、专业,使自身的成果可以运用于毕业典礼中。但由于游戏开发周期长,投入高等特点,如果没有提前准备,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应用,使大部分高校对这种形式的毕业典礼望而却步。但如果投入精力、资金开发,上线后就可成为2020年毕业季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并且游戏也是当今青年较为喜爱的娱乐形式,无需专门的技术指导即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推广。

游戏类毕业典礼一般构建在学生熟悉的校园内,通过操控游戏中的专属人物就可在惜别多日的校园中游览、与校友们互动。游戏在满足学生回归校园的需求外,还将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同时满足了“共在感”和“参与感”的要求。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图2),运用Minecraft平台构建出学校的场景,使同学们可以在世界各地,通过游戏的形式参与到典礼中。在游戏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插曲,有的同学爬到了树上,有的同学掉进了湖里。还例如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运用Unity开发的毕业季游戏(图3),同样可通过操控游戏中的人物在熟悉的校园中浏览,找校友合影,与导师交流。

2.3 互动类

新媒体互动设计是当代新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虽然在某些互动性上与游戏类产品相似,但是区别在于互动设计是运用网络媒体技术完成设计与开发。丰富多样的互动类毕业典礼的出现得益于浏览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移动媒体设备的普及和性能的提升。该形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对终端中各项内容的操作完成毕业典礼的全部流程。

首先,新媒体互动类毕业典礼普遍运用H5技术开发,不仅技术较为成熟,而且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学生群体所使用的手机终端多,性能参差不齐,H5技术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

其次,作为移动终端应用,可以积极地运用移动终端中如拍照、重力感应等功能,实现丰富的互动效果。

最后,新媒体互动类设计具有较强的移动属性,无论身处何地,只需连接网络即可实现操作,防止由于疫情期间的设备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参与的情况出现。

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开发的H5程序《云·毕业典礼》为例(图4),借助手机浏览器,即可在线参与毕业典礼。运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展现毕业典礼现场,院长为学生拨穗并授予学位,学生可通过实时拍照与院长合影,收获院领导寄语,学生浏览并参与全部页面后即完成了云毕业典礼。

3 新媒体毕业典礼的积极意义

3.1 线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毕业典礼是在今年突发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但却激发了我们探索更富创意毕业典礼的积极性。虽然传统的毕业典礼还是以线下聚会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并不妨碍我们运用更多的新媒体手段去丰富毕业典礼的构成形式。也弥补了学生、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参加现场毕业典礼的遗憾。

对于社会而言,毕业典礼不应仅是高校内部举办的一场仪式,更应成为全民可参与的一场盛会。尤其是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应该抓住一切的资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3 ]。而高校的毕业典礼也可以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首先,全民的参与可以使大众更加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带动全民对文化的追求。

其次,对于一些颇具创意的毕业典礼来说,有时大众在新闻报道中只能了解到部分内容,如果可以通过在线全程参与也可让大众享受这场盛宴。

3.2 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当今社会,新媒体应用已经充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也早已适应新媒体带给自身的便利,并习惯利用新媒体参与各种活动,同学们也由原来用短信为偶像投票,变为通过社交应用程序与社会中的其他人进行互动。当代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性,将信息的单项传递变为参与式的信息呈现,用户从信息的接收者变为了信息的提供者,这也符合新媒体时代毕业典礼更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的要求。

新媒体还有重要的留痕功能,学生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留下重要的影像,可通过新媒体的介入很好的将重要的信息保存下来,留痕还可将自己参与的内容保存下来,不仅仅是从第三者的视角被记录,而是可以作为第一视角记录下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通过直播等形式将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毕业典礼很好的记录与分享,为学生们的大学生活画上完美的句点,留下美好的记忆。

3.3 将高校的前沿新媒体科技运用到典礼

毕业典礼不仅是学生的重要仪式,也是展示、宣传学校的重要途径。首先,新媒体的毕业典礼可以将学校的新媒体科技展示在大众面前。尤其是许多以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见长的高校来说,可以积极的将前沿科技应用其中。如果高校将自己研发的核心产品应用在毕业典礼中,即节约了时间和资金,同时也为新媒体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其次,可透过新媒体的方式将高校的科技集中的展示在大众面前,不仅可以揭开平时较为神秘的高校的面纱,还可以为校企融合、技术转化提供重要的展示平台。

传统的毕业典礼都是校内的狂欢,而没有把学校的推广融入其中,除了我们一直强调的产、学、研一体外,还应加入“宣传”。在市场化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不复返,只有利用好每一次推广的资源,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大众所熟知,使人们在了解一所高校时不再“只闻其名,不知其事”。

4 新媒体毕业典礼的局限及未来展望

4.1 局限性

新媒体介入下的毕业典礼是由于疫情原因被迫匆忙上线,还有诸多不足。

首先,创意性有待提升。大部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毕业典礼还是处于较为原始的直播阶段,仅借助了新媒体中的快速、便捷的传播功能,将会场的视频信号实时的通过网络传播给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将新媒体中强大的核心功能“互动性”“参与性”激发出来。大部分毕业典礼中的学生和家长还仅仅是作为观众,无法全面参与到毕业典礼之中。并且高校运用新媒体宣传的现有方式也较为原始,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社会的关注。毕业典礼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备受关注的网络引爆点。

其次,资金、技术的限制。资金、技术的限制也是影响线上毕业典礼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虽有部分预算来举行毕业典礼,但对于开发成本较高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来说还是捉襟见肘。可通过积极调动校内、外资源,尤其是拥有新媒体技术的学院,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毕业典礼中应用的技术,通过课题等方式在培育学校优质学科、课程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再次,体验性的缺失。毕业典礼的现场体验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说今年疫情下的新媒体的毕业典礼是不得已而为之。新媒体化的毕业典礼缺乏应有的仪式感,学生在整个仪式的过程中无法完整的体验毕业典礼的氛围。

最后,各自为战的新媒体传播。当代虽然高校都认可新媒体在毕业典礼中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将其很好的配合。无论是微博、公众号,还是抖音、头条,或是直播平台,同质化较为严重,并没有真正的挖掘出各平台的优势,在宣传、传播上只讲大而全,而真正去研究各种新媒体的受众、价值、传播点的人少之又少。

4.2 未来展望

新媒体介入下的毕业典礼无疑是对传统形式的突破,也必将成为毕业典礼的未来趋势,并且随着研发成本的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手段应用到毕业典礼之中。新媒体作为传播强、受众广、形式多元的媒介形式,可以与线下的毕业典礼形成优势互补。并且我们也不能因为新媒体的流行而应用新媒体,而真正应该挖掘出新媒体的优势,让它成为毕业典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就如应用较广的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就可将从新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毕业典礼,并且通过这样的新媒体技术还可快速的拉近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可能同学们只需穿戴好虚拟现实装备即可穿梭于校园中,在家就可以完成沉浸式的毕业典礼。并且新媒体介入下的毕业典礼还可打破高校间的围墙,通过网络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师生联系在一起,就像春节晚会一样,由若干分会场组成,组成全国乃至全球的毕业季。尤其在高校间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借助毕业典礼逐渐发展到其他方面的合作,促进高校间的交流。

5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毕业典礼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誕生的。新媒体的介入使日趋模式化的毕业典礼焕发出新的活力,但这种形式并不会取代线下的毕业典礼,会成为新时代毕业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介入下的毕业典礼不仅可以成为向社会展现高校精神面貌的重要方式,还可成为引领社会的风向标,成为全民关注的盛会。

参考文献

[1]修·切格内尔,孟伟.“共在”体验建构起想象的社群[J].中国广播,2020(5):93-94.

[2]金影村.参与性艺术的困境:关系美学与关系艺术的批判性解读[J].艺术设计研究,2020(4):111-115.

[3]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7-128.

猜你喜欢

交互性传播新媒体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