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中职思政课内容创新研究述评

2020-02-04夏伟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内容创新中职

夏伟

摘   要: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加快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中职思政课内容要想实现创新必然融入一体化建设。梳理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对于厘清研究思路、明晰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   中职   内容创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将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从整体上提高思政课的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思政课内容创新是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推动中职思政课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现状述评

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为关键词在知网、超星读书等学术资源网站进行搜索,发现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笔者现以是否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语境为标准将这些研究成果分成两类进行述评。

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建设研究概况

第一类,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主题的思政课内容创新研究,目前这类研究成果并不算多。尽管早年已有部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中学段和大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建议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但是直到2019年这个问题才真正引起重视,并落实改革。

在这类研究成果中,思政课内容创新只是一个讨论点。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图景》中,张彩云建议分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文中主要讲的就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江鸿波、林秋琴在《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中也持有相似的观点。李昕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从上海市思政课建设改革经验出发,提出思政课内容要注意问题导向,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性的思政课程,还要注意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政内涵。杨增岽、于利花的《论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契机》主要对教师提出要求,并未对内容创新展开研究。

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界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建设提出建议,没有从微观层面展开具体研究,对中职思政课内容创新只能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不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概况

第二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学界多是在“大思政”的概念下对内容创新展开讨论),没有明确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语境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丰硕,且不乏高水平的论文和著作,成果主要集中在内容创新依据、内容结构创新、内容本身创新等方面。

关于内容创新依据,学界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实践依据方面,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主客观两方面规律的制约。如熊建生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形成要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周湘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有学者提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王希环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理论依据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博士上官苗苗在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系统相关理论对内容建构的指导意义。

关于内容结构创新,学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讨论。横向来看,内容结构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形态;纵向来看,内容结构体系包括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郭聪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也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形态和体系糅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将内容体系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逻辑展开模式分成对象的需要体系、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的规范体系、对象的问题体系四个部分(王立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展开模式构想》)。目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者都赞成采用系统化、整体化的构建方法,在此背景下,张锐、刘建林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研究》中从整体出发,提出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在层次性、阶段性上进行优化,按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关于内容本身创新,学界主要从减少和增加两个视角展开讨论。不少学者提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材需要系统优化,去掉重复性内容,增加时代性要求。如《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作者刘先进认为新时期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覆盖面,完善内容体系,并加以创新。还有学者建议研究、开发、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比如汪立夏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王学俭、刘珂的《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建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融入日常生活,结合社会要求、国家意志、对象需要确定教育内容。

3.问题与反思

对上述研究现状梳理后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管绝大部分学者是在“大思政”的概念下讨论教育内容创新的,但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从一线教师角度来看,这些研究还是侧重于从宏观上泛泛而谈,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化,作为主阵地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其中探讨符合中职思政课教学职业特点的研究项目更是少之又少。二是现有研究主要以高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研究對象,很少有直接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当然笔者在知网上还是搜到了几篇,遗憾的是质量并不是很高。这种情况反映出,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中职思政课在整个思政课教学改革进程中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话语权缺失。三是虽然学者们没有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语境,但具体研究时多采用系统思维方式。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不仅教学内容本身要具有层次性和衔接性,内容建构目标、内容结构也同样如此。四是尽管有学者提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问题,但简单的删除绝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如何让不同学段相似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上下衔接,是学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国外可能没有类似我国专门名称的思想政治教育,但诸多国家均有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

美国的高校设有相关的德育课程,如哈佛大学校长博克任职期间,将伦理课程引入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美国的社区大学开设有公民教育必修课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澳大利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展新社会科课程运动,为个人的发展、认知情感服务。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澳大利亚公民教育又有所加强,对学生“政治研究”“国际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日本学者提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2000年以来,日本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可以看出,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国内所提的“课程思政”的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三、研究展望

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把握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分析现有研究不足,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地开展中职思政课内容创新研究,推动中职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中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和一些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从教师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中职思政课内容创新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内容目标创新。思政课建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总体上看,小学、中学、大学思政课的课程育人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职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对课堂内容建构目标进行细化,使其既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又具有层次性和衔接性,同时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是内容结构创新。通过比较小学、中学、大学思政课教材的具体内容,从整体上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中职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二者进行对比,对中职思政课教材编写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目前中职学校思政课在用的教材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2020年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将教材调整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哲学与人生》。从名称上看,中职思政课教材与初中段和高校段的上下衔接更加紧密了(初中的教材是《道德与法治》,高校的教材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四种)。新教材在内容结构上是否合理还未可知,但既然是用于职业教育的教材,一定不能缺失职业特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工匠精神教育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要符合思政课内容结构的深度,又要满足思政课内容结构的广度。

三是内容资源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除此之外,时政热点、历史人文、地方资源等也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教学资源被用作中職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中职思政课的特点将其与小学、大学的思政课区别开来,以防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产生倦怠感。鉴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我国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和世界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当然,无论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多样,教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

参考文献:

[1]鞠忠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周湘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发展与建构[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3]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0(11).

[4]周湘莲.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6).

[5]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论纲[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1).

[6]郑敬斌,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7]郑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8]苏锦霞.“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9]王学俭,刘珂.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10]上官苗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11]刘建锋.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9(1).

[12]杨增岽,于利花.论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契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

[13]张彩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图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2).

[14]江鸿波,林秋琴.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

[15]尹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创新研究[D].合肥:安徽工程大学,2019.

本文系苏州市职业教育学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中职思政课内容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登记号Szzjlx202022。

猜你喜欢

内容创新中职
基于职业能力框架重构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