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模式探析

2020-02-04李陆根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应用文写作

李陆根

摘   要: 應用文写作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如何在高职院校应用文课程教学全过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针对大思政格局下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大思政格局下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路径。

关键词: 大思政格局   应用文写作   课程育人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高职院校学生运用文书处理工作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对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情感交流、事务处理和信息传递等需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大思政概念的提出,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及深度,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实际,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对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路和方式进行不断创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实效性。从应用文写作特点出发,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一、大思政的基本内涵

大思政即在所有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工作,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树立远大目标与理想。学习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会受到教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学习,与课程教学全面融合[1](8-11)。只有每一位教师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的重要性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写作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行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该充分挖掘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价值与人文价值,将新时代价值观念与写作课程内容紧密衔接。尤其是在多元化社会当中,学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应用文写作课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40-41)。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未能考虑学生的专业情况。教学内容的笼统化问题突出,教学中存在死板僵化的现象,尤其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忽视学生实践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对于应用文体的掌握能力不高。教学中未能有效融合生活化资源,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3](121)。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未能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相对较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性,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调动,对于多学科知识的融入效果不佳。最后,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对于课程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评价话语权往往掌握在教师手中,缺乏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

四、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的路径

(一)明确课程定位

对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加以优化和完善,是构建全新育人模式的关键,因此应该明确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基本定位,找准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对日常教学的科学指导。同时,适当增加应用文课程学时,在课程内容设置当中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课程改革与创新。制定课程目标时,应该有效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及职业生涯规划加以全面分析,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89)。加强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将各个领域的发展前沿动态融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当中,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能力素养,增强应用文文种教学的针对性。逐步消除传统教材的刻板性弊端,内容编排更具项目化和任务化特征,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材中增加真实案例,体现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发掘课程育人资源。

(二)融合专业教学

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应该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分析不同专业的差异性,防止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出现盲目性。在应用文种筛选中,需要对具体专业岗位要求进行综合考量,切实提高学生在未来岗位的写作能力,增强教学体系的务实性。在内容选择上以质取胜,避免内容过于繁杂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通过与学生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作用下开展学习,保持长久学习动力[5](92-93+112)。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高效。在传统模式下,往往只重视格式技巧和理论知识教学,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应该加强对应用问题的人文性解读,比如学生实事求是态度的培养可以融入调查报告和总结等事务文书教学中;审美观念的培养可以融入经济文书广告相关内容教学当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结合,有利于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尤其是很多内容具有复杂化和抽象化的特征,学生在理解上遇到较大的困难,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情境的创设,能直观化、生动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好奇心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水平。教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衔接,将生活化素材与资源融入课程当中,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6](96-99+142)。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更加符合情境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生活情境下,学生的应用文更加丰富多样,展现学生的写作才能与个性特点,防止出现内容同质化的现象。

(四)实施信息化教學

为了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接受度,还应该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加强信息化建设,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或者多媒体技术等,能够更加便捷地呈现教学内容,展示优秀范文,为深入讲解提供保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负担。为此,应该加快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解决应用文写作中的难题。网络平台的构建,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使传统课堂的边界得到拓展和延伸。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同时,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使思政育人内容更具多元化,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创设教学情境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通过声光画影的形式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

(五)开展实践活动

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阶段,应该在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可以借助班团活动、运动会或者社团活动等,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加深对应用文写作内容的理解,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导行为,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融入度;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用文系列训练方案的制定中,明确不同文种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力等得到发展[7](137-138)。项目驱动是一项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够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乏味与枯燥的弊端。学校应该增进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撰写策划书、新闻通讯宣传和讲话稿写作等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应该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适应大思政理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度。

(六)优化考核模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传统评价体系下,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大思政背景下,应该加强对人文素质考核内容的细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正面积极引导。除了依赖教师的评价及考核外,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考核,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无论是在课程学习当中还是在实践活动当中,都应该加强记录与考核,增强学生在考核模式中的话语权,实施有效的综合评价。此外,社会考核机制的引入,也是丰富考核模式的关键途径,保障在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评估中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考核模式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细化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能力、思想动态等各方面素养的考核。

在大思政格局下,应该逐步探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路径,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适应未来岗位的特点及要求。然而,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应该通过明确课程定位、融合专业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实施信息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和优化考核模式等途径,顺应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文慧.课程思政助职校翻转课堂实效性探究——以“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

[2]龙彦君.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探究——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0(06).

[3]文媛.大思政格局下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的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

[4]袁静云,曾娟娟,江秋兰.《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5]徐令,张宏芳.高职非美育课程的隐性美育功能开发——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03).

[6]杨雯婷.基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7]叶玉霞.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02).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应用文写作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