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2020-02-04程维武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

程维武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统一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尤其在“概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五维一体”的实践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送灌输“德”“情”“毅”“思”“行”五个方面的能力。“德”即品德、德育教育。“情”即“五爱”情怀教育。“毅”即毅力,意志品质教育。“思”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教育。“行”即践行、行动,使学生尽可能把所学理论知识或方式方法等转化为实践。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思想政治课   “五维一体”

从应用型高校教学与实践的过程和现状分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入耳不入脑,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仍存在脱节现象。为打破传统教育常规,本文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概论”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以“五维一体”模式规划实践教学。“五维一体”实践教学即以“德”“情”“毅”“思”“行”五方面素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强化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引导式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特点,搭建符合学生需要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实践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综述

高等教育要构建系统合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要具备系统化、体系化的课程体系,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国内学术界和相关机构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了研究和探析: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及对策等[1]。国内学术界和相关机构所研究的这些内容对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研究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一些国家十分注重对人才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关注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人才的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及个人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学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式教学,在家庭通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在社区通过合作、实践的活动,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教育。一些国家还通过教育环境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引导。通过择优录取聘用一批素质较高、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优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采用形形色色、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对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有理性的认识。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收获感和存在感,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以上这些方面有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方面,以此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更大的成效,取得新的进展和更好的效果[2]。

二、“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必修的大学理论课,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是大学生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受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渠道。青年一代有着崇高的理想,是国家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大学生发挥积极作用。“概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等同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概论”课实践课堂以“五维一体”为标准进行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素质培养目标。比如,“德”就是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团结友爱、言信行果、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形成求真实干、服务社会、不断进取的社会道德准则等。“情”就是陶冶学生爱祖国、爱党、爱校、爱家、爱己的情怀,对未来职业有明确的规划,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毅”就是使学生不断实践,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使其不畏艰辛、求真务实,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思”就是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能够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用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攻破难题,总结经验教训。“行”最能够验证实践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德”“情”“毅”“思”教育的基础上,时刻观察和督促学生的行动力、表达方式、课堂表现、思维方式,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加以特殊引导和教育。

“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的结合。“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运用“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鲜活真实,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进行思考、总结,获取人生阅历和宝贵经验。通过“五维一体”实践教学,能够深化思政课的内涵,真正变成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三、“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一)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与“概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效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概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授课方式方法老旧、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先进性尚未被全部发掘出来。随着国家制度和政策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已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在高校开展具有特色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不可缺少的。

(二)应用型高校“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以实践培养“德”,确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首先,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全面提高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在课堂上加强公共道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具备无私奉献的个人品德,形成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良好风气,做服务社会的践行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以实践陶冶“情”,在实践教学中,使应用型人才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对应用型人才进行人格能力训练,使其掌握较多的基本技能,便于熟练操作。在教授过程中,用“情”感化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真心学。陶冶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爱己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以实践磨炼“毅”,在实践教学中,使应用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细化专业知识,迎难而上,对所学专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在学习中攻坚克难,具备顽强的毅力品质,取得优异成绩。

第四,以实践促进“思”,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困难时,能够快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给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等,逐渐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第五,以实践培育“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做实践。如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踊跃参加组织的校园和社会活动,使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所感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行”也是检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指标和终极标准,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的最终归宿就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三)“五维一体”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概论”课围绕“德”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考察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收听英模事迹报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通过学校团组织,组织学生到偏远地区做“支教”活动、到社区做“义工”活动等,使其在爱国情怀、服务意识、个人道德等层面产生联想、引起共鸣,以此种形式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概论”围绕“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参观和考察红色战斗遗迹与红色旅游景点、观看历史与人物纪录片、读书感悟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接近历史的机会,让教科书式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学生通过观看、思考、总结,深入体会中国发展的历程,培养爱国情怀。

“概论”围绕“毅”开展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城市新区建设成功试点;参加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做社会兼职或者公益岗位等。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要靠努力和实干。学生可以体会到,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得益于艰苦奋斗,靠的是不畏困难、坚持不懈。让学生懂得,要想有伟大的成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走好每一步。只有具有頑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实现个人价值,做出贡献。

“概论”围绕“思”开展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热门话题辩论、兴趣爱好分析、成功案例经验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论”课实践教学围绕“行”,通过参加社会各种实践活动,学生把课上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制定与“行”相关的活动及短时期目标,最终上交展示成果,包括微视频展播、身边的好人好事或励志故事等。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该不受外部不良因素影响,不乱跟风,明辨是非,顺应形势,发展自我,定准自己的目标,结合自身优势,用实际行动实现人生价值,报效祖国。

四、“五维一体”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果

(一)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热情

根据走访和调查显示,有一多半学生认为,通过实践课学习,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大家在一起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使原本看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问题越发生动有趣。例如,通过选读经典著作,在实践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经验心得等。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懂得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

在实践课堂上,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成就展”网上展厅等爱国主义视频和纪录片等内容,更加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加深对理论学习的体会。很多学生提出,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实践课,通过参观网上展厅、观看纪录片等,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

(三)学生的毅力更加坚定

在实践课堂上,学生对“三下乡”等活动进行了演讲时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制作精美的PPT。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有学生认为,通过“三下乡”活动,认识到幸福来之不易,看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有同学分享,有的乡村孩子还未成年,因父母身体不好,收入低却要承担家庭重担,通过走访慰问同学们认识到要珍惜幸福生活,不断磨砺意志,使自身变得坚强,平时锻炼自己。这样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从容面对。

(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

在实践课上设置“思考”环节,例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课堂上,找到学生困惑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引导、讨论和解答,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党的正确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定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五)学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增强

调查问卷显示,80%的学生认为自己之前存在做事拖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坏习惯。通过实践课学习,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离不开青年的奋斗,离不开每一名大学的奉献精神。要像伟人学习,立志报国,艰苦奋斗,珍惜时光,不让青春留下遗憾。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构建“五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实践育人”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得到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铄.浅析新时代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J].广东化工,2018(02).

[2]申俊奇.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四位一体”模式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8(08).

本文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题目为:“概论”课“五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序号:1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