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商捐资助学研究综述

2020-02-04林欣仪蔡昂雄谭正林何炫辉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动因

林欣仪 蔡昂雄 谭正林 何炫辉

摘   要: 潮商捐资助学历史由来已久,是潮商创业成功的传统做法,对粤东地区,特别是潮商的家乡——潮汕地区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创业精神文化。本文寻找历史,在归纳和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潮商捐资助学的动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新时代传承潮商捐资助学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 潮商   捐资助学   动因

随着潮商的日益昌盛并坚持回馈家乡,他们对潮汕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潮汕等地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既是社会变革的重要一环,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识。可以说,潮商是潮汕地区现代性教育与公益慈善事业极其重要的开拓者和推进力量。如庄世平、谢易初、马化腾、李嘉诚、陈伟南、陈友汉、林百欣等海内外潮商,或是捐资建学,或是设立教学基金,推动潮汕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

一、潮商捐资助学文献概述

通过国内知名的文献和学术资料查询平台,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站检索全文中提到“捐资助学”四个字的文章有40783篇。在这40783篇文章中,真正谈论捐资助学现象的文章为1175篇。这1175篇文章主题多为“捐资”“捐资助学”,少部分主题为“助学活动”“捐资助学活动”等,大多数文章都没有对捐资助学这种现象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评述。对于潮汕地区的捐资助学现象的文章,全文中含“潮商捐资助学”这一词的只有97篇。同时,通过更改论文关键词为“潮商捐资助学”进行搜索,没有一篇被搜索出来。综上所述可知,国内对于潮汕地区捐资助学现象的论述资料和文献等学术成果极少,亟须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发展。对潮汕地区捐资助学行为的探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潮汕地区社会历史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学术参考和文献参考。

经统计发现,以“捐资助学”为主题研究的文献在中国知网里首次刊出是在1988年,以《英国筹集教育经费的历史经验》为题,从“普及义务教育必须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财力的保证”引申出必须增加教育经费,从而引申出捐资兴学捐资助学等概念。此后以“捐资助学”为主题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不大,在1994年后呈上升趨势而后总体呈现波动的势态(如图1),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48篇。在中国知网里检索全文提到“捐资助学”该词的文章共有39256篇,2007年之前呈现不断增多的势态,2007年下降,2012年达到最大值,而后呈下降趋势(如图3),这么多文章中,以“捐资助学”为主题的文章只有367篇,占总数的2.74%。

二、潮商捐资助学的研究内容

(一)潮商捐资助学的原因

1.爱国爱乡的情怀

潮商自古就有刻苦的精神、拼搏的勇气。若干年前,他们中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热血年轻人,背负着亲人的殷切希望、改变现实的迫切愿望和对前方莫名的恐惧,踏上了离乡背井的路,历尽艰辛,艰苦创业。不少人从此家乡成了故乡,回乡只在梦中,由此产生了浓厚的爱国爱乡的情怀。正是因为这种情怀,他们对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强盛、文化的传承、家乡建设,特别是经济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有着建设家乡、贡献家乡的强烈愿望。

2.社会网络化的需要

网络本质上是将个人、阶层、组织、集团等以一定方式联结起来的社会关系,也是某种时间流程里相对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式。因此,以地缘乡谊为纽带的潮人社团本身就构成一种社会网络,频繁进入潮商捐资助学慈善活动的个人或者团体,社会关系网络、活动空间与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如香港潮属社团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为母校(韩山师范学院)捐资助学,四方联系、牵桥搭线,在建设家乡、奉献社会的同时,极大地拓宽了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又如庄世平先生,牵桥搭线,与港澳、海外潮汕籍知名人士发起、策划、组织捐资为潮汕地区兴建医院、学校、体育馆、图书馆等,帮助提高故乡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科教文体事业发展,扩宽并以自己庞大的社会网络关系推动海内外潮商对故乡的回馈,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3.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潮商领袖的推动

地方政府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促进与潮商在捐资助学方面的广泛联系和交流,进一步推动潮商捐资助学的步伐。如2012年9月23日,在哈尔滨市广东潮汕商会的主持下成立的哈尔滨“同心·助学”基金会,成立当晚就得到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高度肯定了哈尔滨市广东潮汕商会的慈善义举。2018年8月15日,深圳市潮汕商会会长吴木棠率深圳市潮汕商会代表团在汕尾市开展“乡村振兴反哺家乡”活动,捐赠爱心善款200万元,助推汕尾市乡村教育设施短板。原汕尾市市长杨绪松也表示,希望潮商企业家广泛参与汕尾经济社会建设及公益事业,共创汕尾美好明天。

精英人士的助推作用也不可忽视。以庄世平、谢易初、马化腾、陈伟南等为代表的潮商精英人士的捐资助学行为在全国各地反响极大,有效促进了其他潮商优秀人士对家乡捐资助学活动的开展。正因为他们的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有更多的助力。

4.崇文重教的文化传承

潮汕人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使求知欲旺盛成为潮商成功的秘诀之一。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教授便深受潮汕崇文重教的文化熏陶,最终成为汉学界泰斗级的权威人物,可见潮人对教育的重视。崇文重教的文化传承,使旅居海内外的潮人事业有成后,自觉走上重视教育的道路,回馈家乡。所以说,潮商长存不衰,产生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不仅指潮商在经商上的才智超群,更指他们对祖籍国经济建设、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二)潮商捐资助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潮汕人一向以经商为名,但是过于注重经商会忽视教育的发展,而捐资助学的意义则是为了提高潮汕本地教育事业的质量水平。正如陈伟南先生捐资建设了潮安宝山中学、沙二小学、幼儿园、市体育馆、韩山师院多个项目,无疑大大促进了潮汕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将提高本地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深受潮商捐资助学的影响并传承这种优良品质。

(三)潮商捐资助學的精神激励着下一代青年的奋斗

捐资助学的意义不止于促进教育发展,还将时刻激励着下一代青年创新奋斗,让更多愿意读书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等这批青年成长以后,将以捐资助学这种奉献精神为目标,为家乡献出一份力量。创新的精神势必推动本地经济事业的发展,捐资助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潮汕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的共同发展。

三、潮商捐资助学后续发展启示

潮商的捐资助学对家乡的教育贡献是巨大的,不过我们应注意到,利用潮商资源发展教育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构建潮商捐资助学公益团队

随着潮商对家乡捐资助学的力度越来越大,潮商捐资助学公益团队的建设迫在眉睫。引导和规范潮商捐资助学公益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作用非常关键。建设潮商捐资助学公益团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完善的团队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团队的运作,促进团队健康发展;二是创建品牌活动,不断扩大团队的影响力,增强团队生命力;三是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开发公众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团队及活动正常运作;四是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可以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加强团队管理工作。

首先,潮商的捐资助学,不是几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无私奉献,创立一个官方且具体的团队对于发扬捐资助学的精神是极大的促进宣传。其次,建立捐资助学的团队能影响其他潮人,让更多潮人把注意力放在教育问题上,吸引更多潮人加入这团队。

(二)传承潮商捐资助学公益文化

虽然潮商对家乡的捐资助学使经济与社会地位提高,颇受家乡人的认可,但长时间定居外地却让潮商新生代与家乡之间没有感情的纽带,出现了感情断层,有些甚至家乡方言也不懂,老一辈潮商先辈的恋祖爱乡之情逐渐减少。正因为如此,潮商新生代对家乡捐资助学热情有所减退,基于道义的无偿捐助行为与他们的先辈相比逐渐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引导潮商新生代把捐资助学的公益传承下去,必须将潮商的精神品质“走出去”,增加潮商新生代的归属感。如:将有关潮汕大地的影像资料、照片、刊物赠予潮商新生代;组织潮剧表演团宣传潮汕文化;编制潮汕歌曲,传播乡音。当地政府部门要积极寻求与潮商新生代建立良好的交换与互惠共赢关系,实现潮商与地方在合作中双赢的局面。

由于筹资的原因,捐资助学最多的还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年长一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一代团队领导终将退居幕后,由年轻人接手工作。捐资助学的团队势必要在工作上做出更多的改进,加深对新生代潮人的了解,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多考虑年轻人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培育年轻潮人对家乡的感情,形成文化吸引。同时,要在团队中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让年轻人沟通和交流。总的说来,捐资助学工作需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三)促进潮商捐资助学规范化

对于不同情况的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为在捐资助学活动中把眼光放得更广,不局限于教育方面。把资金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真正起到造福桑梓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该改进政策机制,加强社会捐助资金监管。其次,建立基金使用制度,结合捐资人的意愿,基金的使用可以多元化,既可以建立教学用大楼,又可以助危解困、鼓励学生多元成才等。最后,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主动接受捐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

(四)加强潮商捐资助学成果持续发展

许多捐资助学活动完成后,捐赠者和当地接受捐款的对象很少有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希望能多组织助学者和扶助对象的交流会,不仅能让本地青年对这个活动有更深的认识,还能宣传捐资助学。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不仅可以组织交流会,还可以让捐助人适当参与学校的管理,邀请在学校管理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才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潮商捐资助学活动完成后,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精心设计载体平台,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捐资助学活动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公益,热情参与,营造捐资助学浓厚氛围。学校应该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引导和培养学生成才,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回报社会,把爱心接力棒永续传递。

四、结论与展望

潮商捐资助学的活动正在蓬勃发展,捐资助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潮汕地区重商轻文的看法,“少年强,则国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是捐资助学的首要目标,从第一例潮汕捐资助学活动到现在陆陆续续出现更多潮商踊跃于此活动可以看出潮州商人对家乡、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实际上体现了潮商浓浓的爱国情怀,捐资助学的活动解决了地方教育事业落后的问题,同时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老一代潮商终将退役,当地政府应该重视捐资助学活动,主动帮助开展活动、宣传活动,才能促进捐资助学事业的发展,让潮汕地区年轻潮汕商人了解捐资助学文化,让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这个大家庭,加深对新生代潮人的了解,培养新生代潮人的爱国情怀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利用资源建立捐资助学的网络平台,让更多人真正了解捐资助学的内在文化,宣传弘扬捐资助学奉献精神。

捐资助学这项公益活动应该被广泛宣传,将时刻激励下一代青年的创新奋斗,让更多愿意读书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培养出更多社会人才,同时在年轻学生心中种下报效祖国的种子。

当地政府要多宣传捐资助学活动,重视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捐资助学的引领者应加强团队建设,带领新生代潮商积极开展活动,实现潮商捐资助学规范化,促进潮商捐资助学成果持续发展。希望潮商捐资助学能迅速发展,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赵卫.英国筹集教育经费的历史经验[J].外国教育动态,1988(02):59-61.

[2]李闻海.北大百年讲堂谈潮商精神感恩[J].潮商,2008(03):54-56.

[3]陈碧.以“侨”促教:海外华人在容县的助学活动研究(2000—2015)[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10-19.

[4]林伟光.有容乃大的潮人精神[N].汕头日报,2017-11-28(009).

[5]罗堃.潮商:热心教育崇文重教[J].潮商,2014(04):61-64.

[6]潮商与晋商、徽商之异同[J].潮商,2014(01):49-50.

[7]https://www.sohu.com/a/247536022_100175981.

[8]周家园.文昌华侨对文昌教育发展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9]https://www.sohu.com/a/29379656_121315

[10]熊义发,翁贞林.关于规范高校捐资助学管理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92-293.

基金项目:

1.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对象)——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工作室。项目编号:2019FDY019。

2.潮商捐资助学的动因及特征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项目。

3.2017年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基于潮商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动因
冷战后美国“中国观”的演变:内容与动因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人力资源流动的动因与对策探讨
神庙剧场演进的动因分析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构式“集X于一身”组成、功能及动因探析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洪适知荆门军执行“到任五事”制度的成效、动因与启示
奥林匹克的经济动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