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新民村脱贫攻坚的实践与防止返贫的思考
2020-02-04张雨濛卢建平
张雨濛 卢建平
摘要:脱贫“摘帽”后如何确保长期稳定脱贫,成为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四川省叙永县新民村为例,详细介绍了新民村脱贫前的基本情况以及贫困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了2014以来新民村在住房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医疗保障与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取得的脱贫攻坚成绩,介绍了新民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方面的创新机制,为全县脱贫群众寻求持续增收致富之路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贫困原因 脱贫做法 防止返贫机制
叙永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四川省13个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之一。2014年以来,叙永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文件精神,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此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于顶层设计,集中全县力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困战。通过健全“县委管总、政府主抓、乡镇主战、部门真帮、脱贫办主推”的指挥管理体系,建立“双向包保、层层交账、暗访督查”的工作推进体系,制定“导向鲜明、过程为辅、成效为主”的目标考核体系,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低保兜底”三大工程,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5.9%下降至0.25%,90个贫困村于2019年4月实现全部脱贫“摘帽”。近两年来,叙永县委、县政府坚持政治担当不减,压实摘帽不摘责任;扶持力度不减,压实摘帽不摘政策;人员力量不减,压实摘帽不摘帮扶;跟踪问效不减,压实摘帽不摘监管等措施,全力抓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摘帽后续巩固提升工作,为2020年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民村作为叙永县脱贫成果的代表,坚持以健全管理推进体系、明确目标导向的“三干三实”举措,启动精准帮扶“大走访”,全力配合“县级统筹、战区主战、攻坚专攻、网络管理、全覆盖帮扶”五级作战体系,在住房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医疗保障与基础设施改善方面脱贫成效显著,在防止返贫的机制构建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总结与提升新民村脱贫经验,对于全县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实现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村脱贫前的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
新民村在行政上隶属于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距离叙永县55公里,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处于倒流河上游,辖4个村民小组,人口376户1810人,贫困户65户285人。全村以养殖猪、牛、鸡等家畜为主,种植玉米、土豆、油茶以及烤烟等农作物。2014年以前,人均收入4350元,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并且以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比如城市清洁工、垃圾回收工。因能力与技术的限制,绝大部分村民从事的是传统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村民们种植的作物与养殖的家畜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大部分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二)贫困情况及原因
新民村一共65户贫困户,占总户数的17%。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劳动力少,并且老弱病残者多,因此家庭的经济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进行的鉴定,全村有22户农户居住在C级危房里,有26户农户居住在D级危房里。在人口受教育水平方面,2014年统计结果显示新民村只有11位大学生。
究其贫困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收入微薄。新民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于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在传统农业方面,新民村的土层比较薄,再加上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石灰岩广布,地表土层天生发育不是很充足,适合种植的作物类型比较单一,并且产量不高。在外出务工方面,新民村的村民主要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收入不稳定且没有生活保障。二是道路交通闭塞。新民村村内虽然有硬化路和水泥路,但村落内部的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依旧十分落后。由于新民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地带,地处贵州、云南的交界之处,地形多山地、丘陵。这种地形崎岖不平,加剧了新民村交通的不便。据统计,2014年以前,新民村的道路硬化公里数为45公里。三是受教育程度低。新民村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为主,脱贫致富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缺乏。此外,村民对扶贫政策依赖程度较高,导致脫贫内生动力不足,并且由于受传统意识的影响,贫困户对外出务工存在顾虑。
二、新民村脱贫攻坚的具体做法
新民村在战区指挥部的指导下,在帮扶单位的全力帮助下,强化指挥所、攻坚小分队、网络工作站建设,切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指挥所由分水镇组宣委员任所长,文广旅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任副所长,每月下沉到村、各网格站开展工作,连片包保一、二网格站和三、四网格站。
(一)提升住房安全保障广厦安民
新民村严格执行“三最两就”原则,帮助居住在危房里的村民解决基本的住房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盯“保基本、保规范、保配套”原则,统筹推进危房改造,圆助群众安居梦。认真审查危房改造申请,从程序上严格遵守审批流程,按照“六步工作法”确定搬迁对象,从严按条件准入。最终确定在全村农户中接受C级房屋改造的住户有22户,接受D级房屋改造的住户有26户,还有1户享受易地搬迁,其他危房改造户共9户也享受了相应的政策。
为了保障住房安全,新民村帮助居住在地灾红线内的农户进行搬迁。新民村位于倒流河的上游,虽然倒流河给村民的生活用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倒流河蓄水给地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经过长期的雨水浸泡,则有可能引发滑坡等现象,居住在易滑坡地带的村民的安全则难以得到保障。于是,镇政府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鉴定公司会同国土部门,对相关房屋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鉴定,划分了地灾红线,并且建立了安置点,同时帮助居住在地灾红线内的农户全部搬迁出去,以此保障村民的住房安全。
(二)发展特色产业激活内生动力
新民村立足资源禀赋、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产业、就业、低保”三大工程,实现“村有当家产业,一人有一技之长、户有增收门路”,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康。
新民村发展油茶特色产业有巨大优势。从供给侧来看,油茶生长在山区地带,耐干旱、耐瘠薄,适合南方山地丘陵栽植。新民村的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现如今已种植了1300多亩油茶,每亩油茶产量在2—3千斤,预估增收4000—6000元,涉及近300户农户。从需求侧来看,当今工业发达,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油茶副产物可以用来开发生物质能源。为了发展油茶特色产业的同时,考虑到农户原本的收入状况,新民村落实了小额信贷扶贫政策,贫困户享受贴息贷款,用于种植油茶等农作物和养殖家畜。
在养殖业方面,新民村上报了养猪场规划选址,计划以养殖业带动经济发展,不少农户因此变成了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2020年,预估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万余元。
(三)普及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新民村深刻把握“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的战略定位,扎实有序推进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特别是让新民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
新民村现建有村小1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设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3个班,教师3人,学生74人。学校有4间教室,教师用房4间,以及食堂卫生间等附属设施。教室里配备了电子白板、电脑等教学设施。新民村的三位教师都是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的老师,其中一位是拥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为新民村的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新民村贫困户学生享受了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
此外,自“栋梁工程”开展以来,叙永县共募集栋梁工程扶贫助学资金2413.1万元,其中资助大学生1913.41万元,占83.7%,新民村的大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帮助。如今,新民村有47位大学生,相比2014年来说,增幅为327%。受益于“雨露计划”,新民村的大学生接受了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素质。有的大学生自愿回到家乡,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四)确保醫疗保障政策全面覆盖
新民村加强源头管理,探索构建“分类救治、社会保障、监督管理”三大体系,积极配合县里构建的“六位一体”精准救治体系,解决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实现让贫困户“不(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据统计,全村65户贫困户全部纳入政府代缴医保、享受医疗保障政策;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全覆盖,每个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服务,开展健康体检、指导用药等服务,集中开展健康知识培训,提升预防保健效能。
为了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新民村建设卫生站一个,拥有村医生2人,并且都具有执业医师助理资质,定期接受县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培训。村卫生计生站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配备了听筒、血压计等35种设备,可以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了方便贫困户就医以及最大限度满足贫困户的疾病管理需求,各大医院还专门为贫困户开设了“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包括绿色通道导诊台、绿色通道诊室、绿色通道窗口和绿色通道病房,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享受更优先便捷的就诊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贫困户,提高了就医的效率。
(五)夯实基础设施产生规模效应
新民村在精准解决“行路难”问题的同时,聚焦“三不愁,两保障”,全村的安全饮水已达标,构建“可靠用电、安全用电、方便用电”的电力网络,解决了电压低的问题。
在道路交通方面,新民村硬化路公里数由2014年的45公里增加到了2019年的160公里,并且摆脱了以前只有硬化路的困境,增加了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也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新民村村民以前只能在水井里挑水作为饮用水,存在水量不稳定和水质差的问题,直接导致供给村民饮用的水不足,而长期饮用水质差的水可能会造成心血管、神经、泌尿造血等系统的病变。为此,分水镇于2018年12月设主管道6.8公里,受益农户103户365人,其中贫困户20户89人。现在的饮用水水量稳定且水质好,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在电力建设方面,新民村以前是村上供电,电压非常不稳定;现在是国家电网供电,低电压的问题不再出现。此外,村里还建设了一个广播站,用于通知村民重大、紧急事件,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户村民。
三、新民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对策建议
脱贫“摘帽”后如何确保长期稳定脱贫,成为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为了增强新民村抵御冲击的能力,防止贫困户返贫,急需创新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强化“造血能力”提升机制
“造血”能力的提升,是2020年之后减贫的关键;提升扶贫“造血”能力,必须从源头搭建可持续地提高收入、应对致贫风险的机会和能力。当务之急是发展旅游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政府应利用扶贫资金,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贫困村村干部、旅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开展岗位培训,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对新民村而言,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但是距离叙永县境内最高海拔罗汉林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车程。罗汉林因海拔高可以发展以避暑为特点的康养特色小镇,泸州市已经将其纳入重点项目。罗汉林最缺乏的就是水资源,而刚好新民村有一条落差适宜的河流,常年水量充足,适合户外漂流。通过发挥“协同效应”,由罗汉林的旅游业带动新民村的旅游业的发展,新民村也可以通过与民俗品牌运营方合作,利用空闲的房屋加以整修后加入乡村民宿的行业,结合当地民俗人文、生态环境等活动,为度假的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通过民俗集群的带动效应,释放民宿在促进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功能,促进乡村振兴。
(二)夯实“造血能力”内在基础
要坚持志智双扶,志和智就是内力、内因,没有内在动力,外部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民村可以利用互联网+助力教育扶贫,帮助贫困人口提升知识水平能力,进而夯实“造血能力”的内在基础。
在信息化的时代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因此在教育扶贫的时候可以把互联网+教育纳入考虑范围。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授课,但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本身素质相对于县城和市区来说仍有差距,即便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也很难留住乡村教师。因此,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贫困地区的教学课堂,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线上教育。县城甚至市里面的示范学校可以成立对口帮扶小组,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远程帮扶,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结合,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纠正“福利依赖”错误思想
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福利依赖问题,有的低保人员宁愿依赖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费来维持生计,甚至不遗余力想保住低保的资格,也不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思想上进行教育,让低保户从思想上认识到“福利依赖”的错误性,只有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才能确保脱贫后不再返贫。二是对低保户的资格进行严格筛查,或者引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参与评选,确保低保户评选的公正性。
(四)建立“返贫舆情”检测中心
新民村应开展“两摸底一调查”和“回头看”工作,将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纳入防止返贫检测范围,通过建立返贫预警机制,确保稳定脱贫。首先,要完善脱贫人口信息情况,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返贫舆情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对新民村已脱贫农户的跟踪监测,列出可能导致返贫的影响因素,比如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其次,将上述人口根据是否容易返贫建立多个等级,重点关注极容易返贫的人口,再根据返贫的难易程度对脱贫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再其次,保障政策持续发力。坚持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即建档立卡脱贫户可以继续享受一段时期的脱贫扶持政策。对于已经脱贫的农户不能放弃帮扶工作,要结合返贫预警机制提高已脱贫人口应对返贫风险的信心。同时,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让脱贫人口真正掌握脱贫的技能。最后,构建考核监督机制,切实监督扶贫干部的精准扶贫工作,避免扶贫干部渎职、失职情况的出现。通过构建人民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新媒体监督的监督体系,为建立“返贫舆情”检测中心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可丽,陈辉.探索油茶的发展前景及其種植要点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0):132-133.
[2]范和生.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1): 57-63.
[3]郭劲光,高静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1987—2006[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09):63-71+112.
[4]蒲永吉,张贵元.叙永县2019年“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工作启动[EB/ OL].http://www.xuyong.gov.cn/xwzx/ zwyw/content_77224,2019-06-25.
[5]阮长安.叙永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了0.25%[EB/OL].https:// luzhou.scol.com.cn/xyx/202002/ 57488384.html,2020-02-19.
[6]同春芬,张浩.“互联网+”精准扶贫:贫困治理的新模式[J].世界农业, 2016(08):50-56.
[7]徐虹,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03):11-17.
[8]余欣荣.特色产业扶贫重在“精准”[J].行政管理改革,2016(04):25-28.
[9]张烁.教育扶贫如何精准发力[N].人民日报,2016-03-16(016).
[10]张仲芳.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医疗保障反贫困研究[J].探索,2017(02): 81-85.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work hard to write a new chapter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health—On-the-spot Repor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Xinmin Village, xuyong county, Luzhou
Zhang Yumeng, Lu Jianping
Absrtact: How to ensure long-term and stable poverty eradication after "removing the hat" from poverty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current decisive battle to overcome poverty and realize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aking Xinmin Village in xuyo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basic situation of Xinmin Village before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the main causes of poverty, sums up the achievements of Xinmin Village in housing security,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development,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basic medical 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during 2014-2019, and introduces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Xinmin Village i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preventing the return to poverty, which has made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countys people out of poverty to find a way to continuously increase income and become rich.
Key words: Reasons for poverty; Poverty eradication practices; Anti-poverty mechanism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