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利气候条件下水稻田间管理强化技术

2020-02-04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早稻田间管理稻田

鄱阳县是江西省人口大县,也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土地及淡水资源丰富。水稻作为鄱阳县的重要作物,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随着近几年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水稻种植产业受到不良影响,水稻减产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实施不利气候条件下水稻田间管理技术,促进鄱阳县等种植地区水稻的持续丰产,保证粮食安全。

1典型不利气候类型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冬季寒冷少雨,春秋为春雨期和梅雨期,夏季高温,并容易受到台风影响。近年来,鄱阳县不利气候类型具体如下:

1.1夏季高温

受温室效应影响,鄱阳县近年来气温普遍升高,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水稻产量不稳定。高温天气导致水稻生长面临高温逼熟的问题。连续的高温天气不利于水稻的结实灌浆,对于鄱阳县早稻以及一季稻影响十分严重。

1.2洪涝

洪涝灾害是江西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常年发生。洪涝灾害多发生于6~8月,正值早稻孕穗开花期、晚稻秧苗期。同时,该时期的水稻抗涝能力较差,对于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小,会造成水稻减产及绝收。

1.3干旱

江西省的降雨分布极不均匀,旱灾每年都会发生,也是继洪涝灾害后的第二大气候灾害。干旱对于水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早稻后期的灌浆期,同时伏秋干旱使水稻严重缺水,影响了水稻正常的生长。

2不利气候条件下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1适当调整播种期

早稻适当提前播种。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水稻内部有机物的积累及分配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速度被打破。因此,可以适当调整水稻的播种时间,减少高温对于水稻的不良影响,同时优化水稻在生长期间对于水分、光照及热量等因素的分配能力。在种植早稻时,建议提前播种15~20 d,在3月中旬播种早稻,水稻开花期因此提前到6月下旬,可减少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的不良影响,显著提升水稻产量。

中稻延后播种。目前,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会影响中稻产量,因此,可对中稻进行延后播种,虽然会导致水稻开花期缩短,但是可以延长水稻成熟期,水稻的饱满度及产量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可以选择在四月中旬播种中稻,较正常播种时间延后15~20 d,延长水稻生长期,在8~9月开花抽穗,这样能够避免6~8月的高温天气,同时保证了水稻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条件,有效提高了水稻年产量。

2.2引进热带水稻品种

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品种都具有较强抗热性,例如RI64、UPLRI7等,该种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的热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更适应高温气候下的生长。因此,需要引进合适的热带水稻品种,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进行培育,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热性,增加水稻产量。

2.3完善涝后的补救措施

在遇到洪涝灾害或者长时间降雨后,首先应加强田间管理,排涝降渍,查苗补苗,加强对涝后的稻田补救工作。其次,应清理稻田排水沟,使用机械排涝或人工排涝等方法,做好除涝保苗的工作,水稻田要开好田头沟、围沟以及腰沟,快速排出田间积水,以促进水稻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根系正常生长。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的稻田,需要通过补种补栽的方法及时补充秧苗,对于秧苗缺失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适当的移稠补稀,以保证稻田完整。要适当对稻田进行中耕培土,以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强土壤内部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受洪涝灾害影响,稻田内的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对稻田施加速效肥料,以补充稻田肥力,提高水稻的生理活性,改善稻田苗情恶化情况。

2.4加强病虫害防治

要加强对涝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高湿环境适宜水稻生长,但水稻病虫害在该环境下也容易滋生,并且在洪涝灾害过后,水稻抗病虫害能力隨之下降,同时防治药剂的药效也明显降低,难以抵御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疾病的危害。因此,在洪涝后期,要定期在水稻中下部喷洒纹枯病的专治药剂,若水稻叶子出现发白等现象,可喷洒农药多菌灵或者叶枯宁来防止白叶枯病的传染,一旦出现白叶枯病水稻的病株,需及时将患病的水稻拔除并烧掉病株,防止白叶枯病进一步蔓延。此外,要加强对受灾后的病虫害预测工作,做到尽早防治与治疗,防止病虫二次危害。

2.5增强水稻品种耐热性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高温气候的影响,保证水稻的整体产量,应加强对水稻品种的改良,提高水稻的抗热能力、抗旱能力以及抗涝能力,增强水稻对于不利气候的应对能力。影响水稻抗热性的主要遗传因素为水稻的耐热系数(G4)。因此,应加强对水稻品种抗热系数的研究,优化水稻品种的遗传结构,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热系数。

综上所述,中国应重视对不利气候条件下的水稻田间管理,加强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水稻田间管理研究,以减少洪涝、高温等极端不利气候对水稻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因素对水稻生产的调节作用。同时,要完善本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做好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预防,优化灌溉技术。并加强水稻品种改良,提高水稻对于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此外,水稻种植户也应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强化管理技术,学习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稻田整体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做好对农业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对于中国各地水稻生产的指导与服务作用。同时要完善各地的水利设施建设,做好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预防,优化灌溉技术。并加强对水稻品种的改良研究,使新品种水稻尽量适应气候的变化,提高水稻生产对于极端气象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国各地的水稻种植户也应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强化管理技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适应不利气候的变化,并积极的引入水稻新品种,学习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稻田的产量,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江西省鄱阳县高家岭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卢会兴)

猜你喜欢

早稻田间管理稻田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抢种暮春
稻田里的稻草人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2016年早稻产量同比下降2.7%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