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解决办法

2020-02-04钟婧妍

中国市场 2020年3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钟婧妍

[摘 要] 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近年来,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就业呈现结构化失衡,这说明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迎合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那么,高校如何做才能有效提高就业质量呢?文章以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对经济与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分析了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 经济与管理;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竞争力

1   引言

我国正处于发展经济的关键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经济与管理类人才趋之若鹜。近几年为响应主席号召,创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选择在海南发展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海南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会大大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苛。海南高校应该首先肩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学习前沿理论,并将现代理论融入实际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培养经济与管理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水平和能力。

2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课程安排方面

招生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大一时使用大类招生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识教育。学习微积分、思修和英语等基础知识,除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经济管理必修课程外,专业课程几乎没有开立。

2.2 教学模式上,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海南师范大学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时,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讲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开拓的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原来“满堂灌”的过程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线上教学则让同学们分享到更多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学习在校老师的线上课程,还能通过慕课、超星尔雅等网站学习内地知名大学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

2.3 注重创新

每学期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周,举办求职和创业讲座,激发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意识,让学生了解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他们在未来能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2.4 培养复合型人才

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专业竞赛,致力于培养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并将竞赛获得者纳入奖学金评定范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实践,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3  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3.1 教学方法方面

尽管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网上课程,大都采取“挂课”的方式草草了事。这说明仅仅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的模式是完全不够的,管理类本科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进化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是侧重单一能力训练,缺乏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系统设计;二是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动手实操能力不足;三是教学的研究不够,未能将学术前沿性成果和企业管理的新问题引入实验教学中,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已经学习的知识无法跟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脚步,一时间难以适应。

3.2 课程安排方面

海南师范大学采取大类招生的方法,这意味着每个人在大一时几乎不会接触到专业知识,学习的都是公修课。对于一些没有想清楚到底该选什么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给了他们很多时間考虑具体想学的专业。但对极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会改变自己高考时选择的专业,这意味着大一一整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很少,这就加大了大二大三的学习压力。滞后的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不够灵活的问题,直接导致了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时难以平衡学习和工作,且在实习时知识结构不系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3.3 实践与理论难以结合

课堂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让学生难以对生活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尽管定期会开展专业和求职讲座,但大多偏于理论和抽象,鲜少有人真正付诸行动。

4   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笔者认为,经济与管理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应聚焦于专业能力、复合型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四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等;二是复合型能力,指知识系统的全面性。从理科到文科、书本知识到社会知识、专业知识到非专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完善而系统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工作的新型人才;三是通用能力,指那些与某种具体工作没有必然联系的通用性能力;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步入社会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至关重要。近几年,海南师范大学在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人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采取以下教学方式,致力于提高经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对经济与管理类大学生而言,扎实的专业基础无疑是核心竞争力,具体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最大价值,这种竞争力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能让用人单位快速接纳人才从而抢先一步获得工作机会。而要让在校生持续不断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首先要不断发展教职工学术水平。意识到了专业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本校积极鼓励各科教师参与全国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对于商科类知识而言,如会计、金融等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更应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补充管理类学科的前沿知识。

4.2 举办项目竞赛,提高实践能力

大部分经管类大学生理论知识足够,但具体项目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进而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为提升学生通用能力,激起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本校采取了一系列学术竞赛以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如ERP沙盘模拟大赛、金融精英挑战赛、人力资源管理大赛、办公软件操作大赛以及市场营销大赛等。为促进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与积极性,将学术竞赛与相关奖学金评比联系在一起,有效推动了学生参与相关竞赛。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执行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强学生与导师间学术交流,让他们有意识开展自我职业规划。

4.3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周,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商科类学生而言,创新实践力也是让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通常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和新颖想法的学生更能获得面试官好感。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学校通常会在创新创业周举办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和求职的讲座,培养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仅如此,还举办一系列如“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竞赛,提高学生创新力。这样的学习创新能力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4.4 定期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

学院会定期组织大三、大四学生到具体的单位部门去实习,体验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实践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又能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实践的过程,不仅能加强在校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同时帮助他们提前了解职场,体会校园生活与职场生活的不同,意识到自己在专业方面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同时鼓励在校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  我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策略的反思与改进

5.1 明确教学宗旨,准确定位目标

无论是国外著名商学院,还是国内一流财经类大学,目前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宗旨及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就极可能出现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情况。就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而言,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将人才培养定位为某具体行业的基层、中层或高层管理类人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目标,并根据预期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与时俱进地选择教材,集中精力培养管理类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将专业知识学精学透。人才具备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过后,自然能胜任相关工作。

5.2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理实结合

实践教学能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要想毕业后以最快的速度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本专业综合的实务技能。就我校经管院会计专业来看,ERP沙盘课程和提供的模拟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但对金融、经济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而言,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相对抽象,难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对于内容涵盖广泛的经管类学科,应完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安排,改变原来忽视实验教学的不足,将实验教学纳入到总的课程安排體系中。同时,设置各类专业的实验室,给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平台。如金融专业可以设置“证券交易实验室”,让同学们实地体验炒股,趣味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设置“人力资源实验室”,让同学们提前体会职场面试。

5.3 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类人才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综合表现,是专业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就如今社会发展趋势和未来人才发展方向来看,复合型人才将会是今后劳动力市场的“明星”。而怎样才算是复合型人才呢?精通专业知识,了解其他领域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自我驱动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同时培养和完善自身人格,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终身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我校人才培养方向来看,尽管也致力于发展全方位人才,但还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自我,驱动自我,完善自身人格的能力,可以通过举办不定期举办校读书交流会和各行业领域的知识竞赛等方式培养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也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6  结论

笔者通过在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习,针对其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向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促进师生交流,帮助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加强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红蕾.国际视野下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7):128-129.

[2]米德超,徐玖平,李小平,黄勇.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四川大学商学院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1):211-215.

[3]陈春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智库时代,2019(17):210-211.

[4]马玉萍.工科院校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3):117-120.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