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都市区现代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0-02-04刘丽赵培玉吕欣雨
刘丽 赵培玉 吕欣雨
摘 要:浙江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有力而强韧的精神动力。源于浙学传统文化的积淀,成为城乡发展的软实力保障,赋能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内涵式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引领风范和实践意义。浙江精神的萌发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助力浙江省“两个高水平”能级发展,充分展翅未来城乡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领头雁效应,进一步联动金义都市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义务小商品经济链,城乡建设中垃圾分类进程。传承凝聚地方特色精神,衍生内涵引擎推动“四个全面”、“八八战略”,为金义都市区现代化建设路径赋能升级。
关键词:浙江精神;都市区现代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02
1 “浙江精神”的文化渊薮的萌发
浙江精神产生于浙江本土文化,在区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练形成。文化的区域性源于区域内的地理面貌和民间风俗等,如中国古代因地域而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和齐鲁文化、楚文化等,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文明,并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契合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1.1 “重农轻商”到“农商并重”的思想流变
浙江精神孕育和扎根在浙江深厚的历史土壤中。有史料记载《越绝书》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就粮食流通问题看如何实现民富强兵“农商并举”的思想萌发。随后又呈现出“农末俱利”、“工商皆本”的思想,从而打破了传统儒家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更为浙江人建立“义利双行”、“务完物,无息币”和“无敢居奇”“正心求也”的商业伦理思想。
从地理环境、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分析。浙江具有内陆和海洋文明,在这一基础上也很容易形成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更加强调了精神与意识的关系。为儒商的生成奠定了文化基础,进一步对“儒者”和“商人”二者的结合构建了“农商并重”的价值认知。
1.2 浙江精神植根于时空变迁的多元文化互嵌融合
从传统文化到多元文化的视角分析。传统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有三次大的互嵌融合,缔造了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敢于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柔韧不拔、奋发图强、刻苦务实、义信和美、开拓创新为主流的精神,尤其是近代以来多元文化的流变。解放了认知思想,开启了既融合又博弈的思维格局。
2 “浙江精神”的新时代赋能
浙江人民的奋斗史,彰显了浙江地域的特色,更对金义都市区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具有构建的要义。
2.1 浙江精神承载的文化产业链
在浙江发展的进程中,有越王勾践、黄宗羲、胡庆余、胡雪岩、鲁迅、龚自珍、章太炎等先进思潮者,有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红船精神、枫桥经验、浙商精神等,有“温州模式”、“义乌零售贸易物流模式”和“阿里巴巴模式”等经济发展的力作。基于此衍生的文化产业推助城乡就业、人均生活水平的发展。201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分析,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就浙江省全年制作的电视剧、动画片、影片,尤其是电影票房收入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以“良知说”道德意识强调人的行为要有道德标准的伦理初探。王阳明曰“簿書讼狱之间,无非实学”,主张抓住事物的本质,一步一步做,切不可好高鹜远,“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意为做事不可以流于形式,追求虚荣。对浙江人民简易直截的行为个性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长于实践,重视“闻见”之知,也反映出自古以来“求真务实”的道德认知。
2.2 浙江精神共生融通的人文思想与科学思想
浙江人勇于探索对事物科学的分析和解释,重视教育的作用,史料记载的浙江的书院、藏书阁等学业建设始于宋明期,涌现出像王阳明、吕祖谦、陈亮等著名的思想家和浙江婺学。对人文与科学的认识优势,推出了以沈括为代表的一批出类拔萃的科学家。这一优势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有数据统计在我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浙籍人士名列前茅。
正如艾森斯塔德所说:“识字和世俗教育普及,一个以各种知识训练为基础,为培养和提高专门人才而建立的比较复杂的知识和制度体系”。这种精神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问题和要求,稳定和牢固的精神实质灵活性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步伐,共促经济富裕、政治稳定和社会的总体转型。
文化赋能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助推浙江省在陆域地理资源条件和招商引资等本就薄弱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探索改革路。塑造了以杭州为主的民营经济企业链、义乌为主的小商品国际贸易链、温州和宁波为主的国际化港口城市。从总体发展的动因分析,浙江精神客观的存在于浙江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构成了上层观念意识形态,内核式的浙江精神既是浙江现象也是浙江文化,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3 “浙江精神”在金义都市区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路径
有数据显示,20世纪的70年代至今,浙江省国有经济总量增长了40多倍,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已占 71.3%,个体私营经济工业总产值等四项指标已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
3.1 “浙江精神”的价值观引领
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基于浙江精神创新的契机。经济水平的提升是诠释现代化程度的标尺,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浙江精神不断传承的实践价值。马克思提出现代社会理论,坚持对现代化进行判断,更是求真务实,追求客观真理的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浙江精神引导浙江各省地的经济建设,助力如金义都市区建设中,影视文化产业融入、协同了城乡的建设,逐渐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大都市发展。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平安中国”、“平安浙江”以最稳健的行动,发挥出浙江人用高的站位在实践中领会重大决策部署的时代精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浙江精神的引导下,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和促进社会和谐生态。
3.2 “浙江精神”与都市区现代化建设的弥合
以浙江深化改革开放为例,展现出浙江精神的引领优势,文化产业既可以带动旅游业、人口就业和国际文化服务。从2018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金华市就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20.9亿元,文化服务出口9.7亿元。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两大重点领域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分别占总额的55.5%和56.5%。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科威特为我市服务贸易出口前三大市场。如表1显示,人口就业。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488.97万人,其中市区98.85万人。全市出生人口60015人,人口出生率为1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60.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7.7%。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0049人,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6.0%;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733人,再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2.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3.3 “浙江精神”全面激发现代化的实践创新
金华地区产能优化转型,赋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现代化建设战略。政府企业联动发展,充分體现敢于创新的浙江精神,可以很快的融入市场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政治思想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市场经济建设才能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能动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浙江精神在浙江的改革、发展、建设中,以符合时代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体制变革中不断弘扬中国精神,丰富中国精神。在金义都市区现代化建设发展创新中,以浙江精神为引领,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进程中,既表现出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又表现出中国软实力的坚固和时代性,呈现了浙江精神注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重要活力。
参考文献
[1]方晨光.以“浙江精神”引领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N].杭州日报,2018-11-12.
[2]201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zjso.gov.cn.
[3]王阳明.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4]艾森斯塔德.大革命与现代文明[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5]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2005年统计数字均据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0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7]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J].哲学研究,2006,(4).
[8]廖芳玲,万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精神的演进[J].浙江学刊,2018,(4).
[9]丁晓强.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三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0,(2).
[10]葛亮.浙江精神的辩证逻辑与当代价值[J].杭州周刊,2019,(1).
[11]彭冰冰.论浙江精神的历史生成、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基于总体性方法的解读[J].观察与思考,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