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0-02-04董晓艳
董晓艳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516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心脏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已确诊心血管病患者近3亿人,目前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导致死亡的首位病因[1-2]。传统的心脏治疗主要为开胸手术,风险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逐渐成熟,避免了开胸治疗,具有风险小、痛苦小、高效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3]。由于患者医疗知识匮乏,接受心脏介入手术难免紧张,不仅需要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甚至会因心理压力的出现导致焦虑,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因此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时,护理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患者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及后期的康复质量。不同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我科通过对术前、术中及术后包括心理护理一体化的优质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进行全程护理,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最大限度减轻术前紧张及术中、术后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科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特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20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8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9.9±6.7)岁,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69例,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18例,临时及长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15例,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模式护理。10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男59例,女43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0.8±5.7)岁,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71例,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12例,临时及长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19例,采取术前、术中及术后包括心理护理一体化的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护理。纳入研究标准:(1)无介入手术的禁忌证;(2)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3)无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4)能够自主完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4];(5)患者家属对该研究项目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管床护士常规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测体温等四大生命体征,按照心内科病房一般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从患者入院到手术直至出院,即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由于陌生环境及对介入知识的匮乏,难免会紧张,通过自我介绍、科室及医生介绍、普及介入知识及友善真诚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大家的爱心,其是被理解接受的[5],取得患者信任,促进其消除陌生感,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很多患者入院后会对住院及手术产生恐惧感,甚至出现焦虑,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正常生理活动,从而影响患者手术的顺进行,甚至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因此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异常重要。通过对患者讲解心脏解剖、心脏生理及病理生理、心脏介入手术的方式及过程让其更加了解自己的疾病及即将做的手术,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尽最大努力让其安心治疗;(3)术前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抽血、建立静脉通道、抗生素皮试及术区备皮等术前准备,术前在床上练习大小便,预防术后尿潴留,必要时老年患者(特别是前列腺增生者)术前插入导尿管,术前护理宣教告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4)术中护理干预:患者手术时由主管护师全程陪同送入介入手术室,摆好舒适体位,如预计手术时间过长,增垫专用温热毯保温,术中给予心理安慰,提前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状况,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5)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完成后主管护师陪同返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患者需要并及时处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精心护理穿刺部位及尿管,注意记录尿量。同时指导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后期拔管注意操作技巧,做到熟练自信。
1.3 评价指标 (1)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出血及血肿、尿潴留、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了解患者焦虑情况,其中HADs得分≤7分被认为无焦虑,HADs得分>7分为被认为有焦虑;(3)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评分≥85分为护理满意,<85分为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3.92%(4/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5%(13/10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102/1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2%(96/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传统心脏手术主要为开胸直视手术,包括冠脉搭桥术[6]、瓣膜置换术[7]、室间隔缺损修补术[8]等。由于开胸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伴随而来的是相比之下创伤小、风险较低的心脏介入手术诞生并逐渐成熟。心脏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学设备的辅助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达到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目的[9]。介入手术难免出现并发症,手术患者难免出现焦虑等心理障碍,而良好的护理体系能降低患者手术的不适,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康复意义重大,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0]。
本文干预组通过患者入院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常规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五个方面实施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不同于对照组的心内科一般护理流程,全程护理干预不仅让患者放心舒适看病,而且建立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住院期间患者无明显心理障碍,更加配合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因此在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焦虑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增加了护患的感情。
本文证明我科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实施效果良好,对患者的良好诊治及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推广完善,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