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
2020-02-04胡会
胡 会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66600
败血症是指细菌、真菌等侵入患者的血液循环,持续增值并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期该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尤其是早产儿,因体重轻、胎龄小、免疫功能低下、黏膜屏障功能较弱,败血症的发病率更高,是造成新生儿致残、死亡的主要病因[1]。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耐药菌株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患儿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发生很大变化[2],给患儿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而,明确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对临床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为做好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2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3]中的相关标准。其中男72例,女54例,出生日龄1~20d。其中足月儿42例,早产儿84例。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无菌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5ml,注入培养瓶内,置于BD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阳性培养瓶转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置于3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分离菌株、染色,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检测。药敏检测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质量控制菌株是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2 结果
2.1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的分布和构成 126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共分离出革兰氏阴性菌74株(58.73%),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菌共分离出48株(38.10%),主要病原菌是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离出真菌4株(3.17%)。见表1。
表1 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及构成比
2.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检查结果 126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分离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但是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无耐药性。见表2。
2.3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检查结果 126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无耐药性。见表3。
3 讨论
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种重要危重病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0.1%~0.8%,病死率占所有新生儿病死总数的11%~30%,其中低体重、早产是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诱因,且体重越轻,患儿的败血症发病率也越高[4],富琴琴等[5-6]研究显示,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发生率为11.32%和1.20%,对患儿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因败血症患儿早期临床症状、体征的特异性不高,发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易合并休克、坏死性肠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因而,早期做出明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表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
注:*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8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人葡萄球菌(1株)。
表3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
目前,对疑似败血症患儿进行血培养以检出感染病原菌是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结果显示,126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多数为早产儿(占66.67%),这可能因早产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黏膜屏障功能较弱,且患儿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需要较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管、胃管及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因而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本文126例败血症患儿中分离出革兰氏阴性菌74株,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48株,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此外,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分离出真菌4株,与既往李宏颖等[7-8]报道的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近年来,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及广泛应用,使败血症患儿致病菌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出现。本文结果显示,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无耐药性。虽然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对阿米卡星无耐药性,但研究显示,阿米卡星对肾脏、耳具有一定的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患儿中的应用[9]。分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和粪肠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但是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无耐药性。万古霉素是对各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很好抗菌作用的一种治疗药物,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发生交叉耐药,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临床已出现对万古霉素敏耐药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因此,对败血症患儿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及新生儿用药的特点,选择毒副作用和耐药性低的抗菌药物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抗菌药物,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首选替加环素或万古霉素治疗。此外,本文检出4例败血症患儿为真菌感染,这可能与患儿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破坏了机体微生态平衡相关[10];另外,有创呼吸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使用量的增加,也加大了真菌感染的概率[11]。因此,治疗过程中应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严格侵入性治疗的无菌操作,以减少由细菌、真菌等所致患儿败血症。
综上所述,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在患儿临床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菌药物不规范使用和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