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0-02-04雷鹤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胸椎胸腔镜麻醉

雷鹤寿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广西南宁市 530199

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广,但术后患者疼痛剧烈,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而单纯术后静脉镇痛泵难以完全抑制手术切口造成的疼痛,还会出现肺不张、恶心呕吐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超声引导下麻醉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且临床操作较为简单,能够减少患者手术期间的药物剂量,降低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超声引导下操作更加准确[2]。本文通过将该项麻醉方式纳入研究,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例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麻醉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胸腔镜手术治疗标准,术前无严重内科疾病者,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者,均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对麻醉药物存在过敏者,穿刺皮肤出现破损或感染者,精神存在障碍者。其中对照组:女8例,男7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为(48.85±5.25)岁;研究组:女7例,男8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为(48.22±5.3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均使用静脉快诱导,设定氧流量为1L/min,静脉持续泵入推注顺阿曲库铵。对照组实施神经阻滞治疗,选择肋间神经走行部位作为切口,在肋锥关节外5cm位置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药物选择0.3%罗哌卡因5ml。研究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切口上下1~2胸椎节段,脊柱正中线旁开2.5~3cm进行穿刺,使用20G一次性穿刺针通过超声平面外方式逐层穿刺,超声引导达到上下横突间,突破到肋横突韧带后,回抽针尾注射器,未见脑脊液及血液后注射药物。在胸椎穿刺阶段均注射0.3%罗哌卡因5ml。

1.3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无痛;1~3分:有疼痛,但程度较轻,可以承受;4~6分:疼痛处于中等程度;7~10分为疼痛难忍[3]。使用Ramsay 镇静评分观察患者镇静情况,其中最高分为6分,最低分为1分,得分越高患者镇静程度越好[4]。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6h两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2h、24h、48h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静评分比较 研究在术后6h、12h、24h、48h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胸腔镜手术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患者呼吸功能,使得通气功能出现下降,术后潮气量下降,呼吸频率出现明显增加,对患者呼吸造成一定影响,造成相关肺部并发症[5]。因此术后采取良好的镇痛方式,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情况。随着近年临床不断研究发现,椎旁神经阻滞能够降低手术应激反应,降低神经内分泌反应,从而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本文通过将胸椎旁神经阻滞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2h、24h、48h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在术后6h、12h、24h、48h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发现胸椎旁麻醉效果良好,主要是由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包括椎神经前支、后支等神经链,对交感神经具有良好的阻滞作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阻滞,药物能够分布在手术切口单侧,节段分布的特点能够确保镇痛效果,使得定位更加准确,操作较为简单。且胸椎旁阻滞属于单侧阻滞,能够将局麻药物注射在椎间孔旁的脊神经,从而麻醉患者同侧躯体,阻滞范围较小,患者血管不会出现明显扩张,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不会对呼吸造成影响[7]。而本文结果中,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表示该麻醉方式镇痛效果明显,且镇静良好,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恢复。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镇静评分比较分)

综上所述,对于胸腔镜手术者可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胸椎胸腔镜麻醉
胸椎脊索瘤1例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