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02-03秦文佳吴明星
秦文佳 吴明星
[摘 要]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新使命。在首届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党建育人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要立足铸魂育人,强化院系党组织育人的政治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基层党支部育人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构建课程思政,有效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党建育人;经济管理学科;双带头人;课程思政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2019年11月24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共同发起,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届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党建育人论坛。全国51所高校汇聚上海财经大学,共话经济管理学科党建育人新使命,探索党建育人新路径。
一、立足铸魂育人,强化院系党组织育人的政治引领作用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什么“德”,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管理学科日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在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科的征程中,党建育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个必然要求。论坛主旨发言和圆桌讨论围绕“高校各级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做到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展开了讨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在主旨发言中认为,本届党建育人论坛聚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的关键时刻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聚焦于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聚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问题,为高校党建提供了根本遵循。他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做到神形兼备、师生兼顾、内外兼修、标本兼治、软硬兼施。“神形兼备”就要做到精神内核与形式方法相统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生命线贯穿到学校办学方方面面;“师生兼顾”即既要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教师思政工作的开展,抓好教师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将着力点放在教师思政和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上;“内外兼修”即要将校内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处理好课程思政与课外文化育人的关系,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和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标本兼治”要求思政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不能仅限于自彈自唱、自娱自乐,而要走进学生内心,由内到外解决学生理论认识和生活实际问题;“软硬兼施”即既要有规章制度的硬措施,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软办法,要牢牢把握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切切实实做出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校经管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他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经验做法: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引领,将经管学科建设方向与党的领导相统一,将经管学科建设目标与新时代国家战略目标相统一,将经管学科建设内容与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布局相统一,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二是坚持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调动一切育人因素,挖掘一切校内外资源,打造一体化“三全育人”大格局,实施新生导师引航计划;三是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学科特色,大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的高水平经管人才。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开展师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特色做法:一是通过开展书记下午茶、书记面对面、书记备课会、书记讲习所等“书记谈心”系列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定期与广大师生员工面对面交流,真正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师生的心坎上,搭建起上下沟通的交心平台,培育起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开展“书记手牵手”等区校党建联建项目,邀请杨浦区优秀基层党建工作者担任学校政工师,同时学校专业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共同打开党建工作新局面。三是秉持“经济匡时”校训精神,将智库思政与智库党建相结合,直面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现实问题,引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育人工作落实到最活跃的基层教研组织上。
参会院系书记代表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就院系层面工作中的难点和着力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学院治理体系的完善是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认为,理顺党政运行机制,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制度设计,把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固定下来,全面加强学院党委对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作用,有助于学院党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如何在学部制下推进党建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岳华谈及其中的难点和突破点,她认为改变基层“强院长弱书记”的局面需要制度设计:学部建党委、学院建支部、系上建党小组,保证支部书记组织培养和上升渠道畅通,赋予支部书记话语权是党建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杜晓成认为,高校党建相比过去取得了巨大成绩和进步,也要看到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更要注重挖掘未来工作可能存在的巨大潜力。他谈到,经济管理学科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更要做好政治把关,党政相互尊重,坚持集体决策机制,才能切实做到“五个到位”。
二、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基层党支部育人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基层党支部育人工作模式可以有哪些创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如何发挥在学科建设和党建育人中的示范作用?分论坛与会人员在讨论中认为,党支部书记在基层治理中应该发挥并彰显出“头雁”作用,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凝聚党支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积极思考党建业务双融合的路径,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张沁悦提出“思想引领、育人为本、教研融入、实践延伸”的四维一体党支部工作模式:“思想引领”就是要强化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资深党员的引领作用;“育人为本”就是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的立德树人教育当中,例如通过课堂的讲授、科学的推导、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开展“教研融入式”的基层党建,就是注重将党建工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注重“实践延伸”,即提升服务国家急需的能力,例如由党员教师主动承担高校师资课程进修班、研究生暑期教学等项目,把支部工作与学院科研、社会服务工作有机融合。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贾喜环认为,支部建设首先要牢牢抓住支部书记的选任和培养,尤其要选取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并给予充分的激励和保障,进行长期培养。其次,还可以进行跨行业的支部联建,推动科研服务社会,促进党建和学科业务建设的双融合、双促进和双提高。第三,将教师“双带头人”引领作用延伸到学生培养上,实现支部建设、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的有机融合。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与会人员认为发挥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课的育人功能十分重要,通过支部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示范、名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学进心里;发挥“双带头人”政治把关作用,确保内容准确、方向正确,利用网上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向学生讲授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相关知识,能够不断提高育人的质量和成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党组织最为重要的任务,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正位分享了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他谈到,五道口金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将研究生工作组作为重要抓手开展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学院建立非全日制临时党支部,既符合学院党建育人工作的要求,又满足学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需要,对在校生党支部的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由此取得的经验做法已在全校范围推广。
三、构建课程思政,有效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如何有效构建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如何推进落实课程思政的问题上,分论坛与会人员认为必须以制度设计服务课程改进。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昉提出“4×4”课程思政体系,即将经济学院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综合经济学和实验课程,同时对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分为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分别是理论自信、社会责任、文化传承和国情教育,例如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穿插社会责任维度,在中国经济学课程中则从一个或多个维度设置思政元素,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周燕认为,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课程为例,在讲授有关信用话题时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环节:“起”是一两个故事引出信用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承”就是信用的知识面和蕴含的价值观,从信用的内涵当中去挖掘可能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转”就是通过反面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合”就是如何在金融事件里面进行人生信用的修行。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工银行支部书记曹啸分享了他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益探索。他从金融监管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以相关国家金融监管的崛起缓解了贫富差距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当前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守住风险底线措施的深远意义;通过比较国内国际不同股票市场的发展路径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间金融监管的动态概念,以及国家间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牢固树立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水平无疑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与会人员认为,课程思政中的教育者应当首先受到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一方面,需要做好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培训工作,增强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加自觉的使命担当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另一方面,需要重视专业课程教师的业务能力,避免传统“灌输式”上课方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增强“育德能力”。
在将课程思政引向深入的同时,如何科学合理建立指标体系来评估和衡量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与会人员认为,课程思政的评价不能简单类比专业课程较为单一的量化考核评价方式,课程思政需要将学生的价值观、情感、人文意识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尤其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中,课程思政应将“德育”作为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之首,只有建立起更加系统和精准的评价指标,才能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馈教師立德树人成效,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育人效果。
最后,如何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会人员认为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保障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设立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在设计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同时积极申报相关项目,从物质经费保障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同时,还可以对在课程思政工作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和显著成效的教师提供政策倾斜,例如将教师课程思政的评价结果纳入职务职称的考评体系,拓宽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发展空间,真正使任课教师安心育人、用心育人;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教学比赛,选树一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师作为典范学习,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激励任课教师争先创优,形成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