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廓清

2020-02-03董晓峰

党政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改革开放

董晓峰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伟大旗帜。然而,在国内外思想理论界,却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给予了廓清,这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科学的理论、一种优越的制度。然而,当前,在思想理论界,却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以后的改革发展方向存在着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些思想、观点、论断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廓清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是非,这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究竟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疑问。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也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虽然表达不同,但其共同目的和实质就是,企图否定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这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性质和理论内涵进行了准确定位。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包括三层内涵: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并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理论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和未来社会的理想境界,同时找到了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物质力量和科学道路。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首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逻辑的理论反映。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经产生,作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指导无产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又必须回到现实中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映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普遍真理;它的指导作用和巨大价值的实现,又必须随着具体的时间空间和历史条件而转移,即必须与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各个时代和各国自己实际的理论和道路。三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和道路划清了界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群众为历史和社会主体,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独创性的重要理论。这些新的重要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科学性之所在。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潮流。近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救民,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略。但历史证明,他们都不能担负起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处于苦闷和彷徨中的先进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全新方向。“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社会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之后,党又领导了“三反”“五反”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起,党带领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和失误。历史再次昭示我们,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必然性之所在。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它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其一,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不能有丝毫偏离。其二,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其三,一定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确立了现在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它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在政治方面,坚持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思想文化方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同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现实性之所在。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割裂也不能相互否定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但对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思想理论界分歧较大,甚至出现过两种极端看法。一种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前的30年,认为前30年搞社会主义是“误入歧途”,是“一个又一个错误的集合”,是专制主义的历史,改革开放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应该以西方为标准搞“彻底改革”;一种是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的40年,认为后40年改革“搞过头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并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这两种看法尽管不同,但都是以偏概全,偷换背景,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割裂开来,其实质否定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事实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都是为了回答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区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观点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1.前30年是后40年发展的基础

从政治前提看,前30年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除台、港、澳地区之外的国家统一,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基础;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实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共同进步;建立了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倡导和平共处的原则,同全世界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打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僵局,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等等。这一切都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的条件下和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提供了政治前提。

从制度基础看,前30年我们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权力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分配制度,实现了人民群众占有生产资料和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具体的机制体制上有不少改革,但上述基本的政治制度至今仍在坚持并不断完善。正是这些制度,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从物质技术基础看,前30年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具體地讲,1949年至1978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共6000多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为新中国刚成立时的57.3倍;陆续投产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为3000多个。至1978年,我国经过近30年建设,钢、煤、石油、发电量、机床的年产量,分别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34.4倍、10倍、325倍、42.8倍、33.9倍;粮食、棉花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长1.7倍和3.9倍;汽车、拖拉机、飞机制造和电子、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更是从无到有;铁路营运里程由2.18万公里增加到5.17万公里;高校毕业生累计295万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59万人,是新中国初期同类人员总数的13.2倍。这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

从思想理论基础上看,前30年,我们牢牢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了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了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了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矛盾和要严格区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思想;坚持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理论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后40年是对前30年的超越

从党的指导思想上,改革开放后40年,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从发展方向和道路上看,改革开放后40年,我们党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高度。主要观点包括: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历史转折和巨大成就上看,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超20343亿美元;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90万亿元,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从1978年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元增加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人均消费支出从151元增加到19853元。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也成就斐然③。

后40年的历史转折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因此,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有重大区别但两者更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时期实行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国家的核心力量都是中国共产党,居于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宗旨和远大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和实现共产主义,两者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看不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连续性,把它们对立起来,势必会妨碍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性、合法性的认识,妨碍我们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妨碍我们对当代中国史的正确把握。

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自信

在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国内也有两种严重的错误倾向:一条是所谓“老路”,就是过去苏联和改革开放前我们曾经走过的封闭僵化之路。在一些人看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会垮台、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变质是由改革造成的;我国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困难和矛盾,也是由改革开放导致的。因此,他们主张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老路上去。一条就是“邪路”,就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旗帜,要么走资本主义道路;要么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一些人借国内改革开放之机,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吹全盘西化。比较典型的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三种主要思潮。显然,不管是“老路”还是“邪路”,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否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还指出,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及以他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④。这种高度自信,有其充分的依据。

首先,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和各种社会力量,为救国救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最终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先进的阶级来领导,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我们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能创新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并且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

再次,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的历史、性质和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注释:

①习近平:《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13年9月3日,第7版。

②朱佳木:《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关系》,《前线》2010年第3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 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2019年7月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1/content_5404949.htm.

④张远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重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9期。

(作者系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