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0-02-03谢映晓慧

价值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治安自然灾害

谢映晓慧

摘要:以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为目标,分析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首先阐述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作用,介绍开展能力建设工作的三个要点,最后提出梳理应急管理职责、提高应急管理制度实用性、构建“预防为主,排查为辅”的管理体系、构建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四点建议,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方案,将突发事件及时解决。

Abstract: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 is analyzed. Firs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ol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introduces the three main points of capacity building work, and finally proposes four suggestions to sort out emergency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improv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build a "prevention-oriented, investigation-assist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ild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 and resolve emergencies in a timely manner.

关键词:基层应急管理;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治安

Key words: grassroots emergency management;natural disasters;accident disasters;social order

中图分类号:D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2-0024-02

0  引言

基层应急管理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也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需要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研发工作新方法。但是目前应急管理在开展过程中,针对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有效处理,不仅阻碍各项工作的展开,还威胁到了人们的利益。所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非常必要。

1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必要性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管理能力建设水平是形成应急观念、应急准备释放、应急处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始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并且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应急管理的各项充分结合,通过完善制度、规范行为、综合保障等措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并且规避一些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降低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可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1]。

2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要点

2.1 完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制度

首先,保证制度规范性。工作人员在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之前,要遵循“预防为主,排查为辅”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制度内容的可行性,可以参考其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编制符合当地需求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突出应急管理制度的独特性;其次,梳理岗位职责制度内容。结合应急管理实际情况增设值守、突发事件处理与保障三个工作团队,确定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职责,使今后应急管理工作有明确的方向。

2.2 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

首先,确定突发事件预防目标。总结以往发生过的突发事件,划分类型并且进行梳理,确定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防范重点。例如自然灾害可以提前发布短时预警,事故灾害可以从日常工作入手展开安全隐患,社会治安方面则可以采用社情民情引导的方式有效防范;其次,严格执行预防策略[2]。树立安全生产目标,通过聘请专业人士、排查所有隐患点等方式落实突发事件的防范策略。应急管理人员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尤其是预警提示信息,在信息平台中及时发布,提醒群众做好防范准备;最后,组织实践演练活动。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基层应急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调整实践演练占比,使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有效联动,使各个单位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3 为应急管理提供综合保障

首先,加强对基础保障实施的重视。做好综合应急救援团队的整合工作,以不同系统的专业应急救援团队为对象,将其中所有的骨干力量集中起来开展主题为“基层应急防范”的常态拉动与演练活动。通过这一类活动可以总结一般类、突击类、保障类等各项物资、装备的准备情况,加强管理,保证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能够派上用场;其次,应用信息化技术。所有单位要构建监控系统,并且将其与政府部门构建的应急指挥平台相结合,及时获取应急资源,为应急事件的处理与解决提供支持。

3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

3.1 梳理应急管理职责

为了达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目标,可以成立应急管理团队,分别针对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组建不同的负责小组,选派人员到具体的岗位中,期间必须要梳理应急管理职责。各个级别的单位可以组建双重应急管理系统,由各个部门分别管理应急事件,为各项工作安排适合的应急管理人员[3]。应急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应急管理盲区消除,保证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构建网络系统的过程中,要将各个单位所承担的应急管理责任予以落实,尤其是主要管理人员,在执行应急管理过程中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信息共享的应急管理氛围。

3.2 提高应急管理制度实用性

首先,应急预案要在实践中执行。按照所在地情况,遵循预案原则充分发挥出职能优势,将地方与企事业单位中应急管理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一些重大活动的预案,必须要具备预防应对内容,组织单位中的应急管理科人员编制应急预案,重点在于加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编制应急预案期间,工作人员要关注实用性,保证预案与实际要求相符,操作便利、文本清晰,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指派负责人到现场实施应急管理;其次,扩大应急预案的覆盖范围。所制定的应急预案要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以及县乡镇中执行,扩大覆盖范围,将突发性事件解决。这就需要在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建设过程中完善相关内容,将不同级别、类型的预案充分衔接,实现无缝覆盖。另外,已有预案的内容要清晰明确,根据应急预案种类、编制单位与时间、实践情况等构建预案素材库,不同预案之间能够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需要检索应急预案,可以自动给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预案,显示预案执行进度,以此来实现预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扩大预案编修主体范畴。编制与修订应急预案之前,需要开展大范围的调研工作,总结失败经验,吸取专家与基层人员的建议。将基层群众作为预案编制主体,通过应急预案的编制搞好宣教工作,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积极性。

3.3 构建“预防为主,排查为辅”的管理体系

将“预防为主、排查为辅”作为应急管理的方针,全面、深入的排查安全隐患,并且將其作为应急管理建设的关键,提前执行防范对策,遏制相关问题的发生,将突发性事件损失降到最低[4]。在构建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强调排查纪律,明确排查工作人员的职责,所有排查工作都要落实责任包保与倒查机制,如果发现根本原因是排查力度不够、整改不深入,需要同时追究排查单位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为了保证管理体系内容的完善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定期组织排查工作。制定科学、系统的突发事件风险排查规划,由政府部门带领成立应急管理小组,根据属地管理、排查重点相关要求,在危险区域内全面排查危险源;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排查方法。排查工作执行的过程中,要听从职能部门指导意见,采用资料分析、实地勘查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根本原因、常发时间与地点,为应急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3.4 构建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平台

首先,构建应急信息系统。对于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信息,为了加强事件处理效率,需要构建内容、功能完善的应急信息系统。以所有应急信息为对象,组建纵向联络直报模块、横向沟通共享模块,提高突发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效率。另外,还可以与媒体合作,发挥新闻记者与社会志愿者的优势,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延伸信息触角,扩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其次,落实应急值守机制。构建完善的应急值班系统,政府部门负责应急管理的相关机构要定期到各个地区进行调查,并且抽查值班情况,尤其是法定节假日与自然灾害的多发时间段,抽查结果要在信息系统中公布,通过分析抽查结果总结问题,深入落实督办、整改工作;最后,加强信息传输规范性。为了使应急信息传输流程与内容更加规范,可以根据政务值班、规范突发事件信息要求,开始相关内容的规范处理,例如突发事件信息传输人员、传输时间与内容、传输程序、信息发布与审核等,以此来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重点是基础与基层,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基层作为安全隐患排查的第一流程,负责采集与传输信息的工作,针对发现的突发性事件要做好先期处理,初步完成恢复重建。所以真正执行应急管理期间,应该要以基层为主体,扎实应急管理基础,遵循固本强基原则组建综合素质强的应急管理团队,根据管理制度与体系要求防范、处理突发性事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今后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再生,孙雪松.基层应急管理:现实绩效、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J/OL].南京社会科学,2019(10):83-90.

[2]叶涛.立足基层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J].价值工程,2019,38(27):116-118.

[3]王永龙,江飞,黄建国,吴艾玲,夏琦.机构改革中合肥基层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03):30-36.

[4]陈珑凯.基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服务创新模式探索——深圳福田区莲花街道紫荆社区应急管理研究实践[J].中国应急救援,2019(03):4-8.

猜你喜欢

社会治安自然灾害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