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品“紫砂花盆”的艺术简析

2020-02-03潘宗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方器紫砂陶花盆

潘宗健

紫砂陶刻就如同书法绘画的老师从原本挥墨作画的纸上搬到了紫砂器的表面,而与在纸上作画的最大区别就是紫砂器的造型很多都不是规则的形状,比如圆器或者筋纹器,壶身表面自带弧度,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非常深厚的基本功,这样在壶身表面所画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符合这件紫砂器。

制壶师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刻绘的问题,所以有很多的紫砂壶的造型上会留有大的面供老师在上面进行装饰,比如“曼生十八式”中的作品便是代表,每把壶都留有适合刻绘的大面供老师进行刻画。

紫砂壶的器型大概分为光素器、方器、筋纹器、花器。那其中的方器便是多数适合在其表面进行装饰,因为方器是有很多的泥片拼接而成,每个泥片都很平整,每个泥片也就是一张可以书写绘画的纸,老师可以在上面很方便地进行书写刻绘。除此之外,紫砂花盆的装饰也是非常多的。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养花,紫砂花盆便是非常受追捧的,在花盆上刻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者画面。古代有“一盆二景三几架”这样形容花盆的重要性,也能看出盆景艺术的重要地位。

根据史书记载,紫砂器皿的出现最早是在北宋时期,而兴盛于明清直到近代。紫砂花盆的出现约在明朝中期,从现存的紫砂壶盆可以作证,明朝中期紫砂壶盆已经出现在达官贵人之家,而在明朝的远洋贸易中紫砂花盆已经开始销往欧洲等地。在清代的时候一些文人雅士和富商更是玩盆高手,经常将自己所有的紫砂花盆放在一起进行比赛,他们以觅得宜兴上等紫砂花盆为快。

紫砂陶刻特别重视表现形式、内容、陶刻技法和技巧的表现。在不断的紫砂陶刻的实践中我们慢慢发现,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都是包含有:文学素养、深厚的绘画书法功底、自身所带有的人格气质,还有就是对整体的设计布局。紫砂陶刻不仅是形态的表现,更是意蕴的展示,优秀的陶刻作品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灵魂共振。

明清时期,随着饮茶文化的变化,散茶风行天下,紫砂壶作为当时盛行的紫砂茶器登上了主角的位置,随着当时文人阶层的兴盛,那些喜爱紫砂的文人雅士也是在紫砂器上找到了一个可以表现的窗口,在紫砂器表面的装饰可以满足他们追求书法绘画艺术和镌刻的艺术趣味,随着紫砂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大,有更多的书法家、金石家、陶刻家也加入进来,在紫砂器表面题诗作画,然后再刻绘在上面,也是紫砂壶所独有的,后又有“壶以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

紫砂花盆作为紫砂器中的一种,深受文人的喜爱,本篇所提到的方形小花盆也是经过了多次的改良设计,凭借老师多年的经验对花盆进行修改和优化,合理地调整花盆的上下布局和宽窄度,让其极具又美观又具有实用的双重特性,尤其底部做了束口的处理变化,棱线从上到下延伸至盆地,整个盆边呈现一个平滑的弧度,中间高向四周慢慢变低,这样也使盆面的装饰能够更加的突出和有层次感,方中带圆,可谓是煞费苦心。

盆面刻绘的是一个祥狮的画面,祥狮寓意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古代镇宅的吉祥物来说,在盆面刻绘祥狮更加地贴合生活,又有一种喜庆之感。祥狮画面位于左上部的布局使整个画面也不呆板,表现出刻绘的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美学功底。

紫砂陶刻不仅是一个装饰的手段,他的表现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特立独行,更多的题材运用在了紫砂陶刻上面,展现一种浓浓的生机。他的艺术价值和人们的生活相结合,更加地感动人心,给人以共鸣。

猜你喜欢

方器紫砂陶花盆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搬花盆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
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
浅谈紫砂《六方水平壶》的传承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