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吹过山谷,不言说
——浅析紫砂作品“山吹”的美学意境

2020-02-03张春燕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言说山谷紫砂

张春燕

山吹,美在其形,更妙在其境,这样的美是丰富而多层次的,它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创作者对其赋予多重美学叠加的过程,是艺术欣赏者对其进行审美活动生成意识感触的过程。在山吹这件作品里,作者构筑了情景交融的视觉空间与四维空间,以具象景为表象,以抽象情为意象,这个景,一层比一层深邃廖阔,这个情,一层比一层浓郁丰富,这也是美学到意境的过程。下面将从以下四方面的层次,一层一层解析“山吹”的美学构筑,走进其情景交融、亦梦亦幻的艺术境界。

一、绞泥工艺之美

绞泥,是一种独特而玄妙的艺术本体活动,一种失而复兴的紫砂装饰艺法之一,工艺成像到表达需要之间具有极大的难度。绞泥工艺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紫砂泥的五色土这种天然的优越性,根据表达需要,通过揉合法、按压法等绞制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其成像具有不可确定性与不可衡量的价值意义,“没有两件相同的作品”是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艺术本体的探索与艺术活动的建设。“山吹”这件作品正是用到了绞泥工艺,幻化出了玄妙的景象,是空灵的山谷、如缥缈的山风、似虚幻的云彩,亦或是山、风、云的交融。不多的勾勒却带来丰富的想象,在虚实相生之象中,如入亦真亦幻之境,感受自然天成之妙。

二、造型布局之美

立体艺术的造型、平面艺术的布局是美学创作的直接呈现,也是审美活动的第一视角,第一印象的感受直接影响审美活动的递进。山吹这件作品的直接观感涉及两个方面,即壶的造型和装饰的布局。其一,壶的造型:圆润、饱满、柔美,泥料的选择是造型表现的辅助与补充,山吹选用的清水泥,烧成之后的红润之色,形与色的呼应与交融,契合人们心理上对美的最原始的认知与理解,潜意识地触发原始深处的对美的接受与共情。其二,装饰画面的布局:红润的画布上,黄色的山两座,一远一近,最简的线条,却勾勒出山的辽廓;最少的笔墨,却渲染出山谷的清幽;最少的颜色,却犹见天地自然。极简的画风,合理的布局,一派安宁、简静的氛围,大片的留白,是思考与想象的空间,是溢出画面的寥廓与悠长。

三、风吹山谷之美

山吹,是一种抽象的动态之美,在艺术作品里,抽象的动态的呈现只能借助具象的静态的元素嫁接与融合,紫砂作品山吹通过绞泥的勾勒、布局的安排等多重美学,营造了风吹过山谷这种妙不可言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是受众的审美活动意识,可以是隐居山水之间,风吹过山谷,吹散浮名,拂去浮沉,抹去我们的忧愁;可以是风吹过山谷,明亮我们的眼睛,开阔我们的心胸,荡涤我们的灵魂;可以是风吹过山谷,吹得落英缤纷,吹得花草摇曳,吹得得自然万物在浅浅的吟唱……风吹山谷,吹去痴缠,一如尘缘不还;轻柔抚触,又渐生情愫。

四、棣棠簌簌之美

在日本,山吹是一种花,名叫棣棠,江户时代的诗人松尾芭蕉有句诗,译文版本中,最喜这句“激湍漉漉,可是棣棠落花簌簌?”日本平安时期的女作家清少纳言在她的随笔《枕草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清少纳言曾是皇后藤原定子的女官,在她离开宫廷之后收到定子皇后的信件,只有一片棣棠花瓣,附言“不言说,但相思”,清少纳言回复“心是地下逝水”。从此,山吹成了一份不言说的情谊,浓密而美好!缘着这份情谊,山吹成了当时流行的少女的头饰,载着美好的寓意。山吹这件作品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直接运用棣棠元素,仅以山吹二字,就营造了棣棠落花簌簌之美与一份不言说的意蕴。

总结,以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与意境》中的一段话总结“山吹”这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极为恰当,他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得其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境界。”

风吹过山谷,不言说……

猜你喜欢

言说山谷紫砂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无相
刘少白
睡吧,山谷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沉默的山谷
诡异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