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祥如意壶”创作中的吉祥美学
2020-02-03朱红林
朱红林
紫砂壶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中国传统陶瓷茶器,在中国,紫砂壶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宝贝”,即使未见过紫砂壶也对其优越性能和精美色彩有所耳闻,使原本就非常神奇的紫砂壶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紫砂壶艺术创作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因为独特的民间性,紫砂壶艺术有着更为广阔的艺术胸怀,关注人们普遍的情感需要,实现了紫砂壶艺术的广泛传播,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人类早期文明阶段便开始形成,历经千年,早已成为炎黄子孙文化基因中的一部分。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吉祥如意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饮茶本就是舒适养生的活动,以吉祥如意为题更增强人的幸福感,使人与壶、茶之间的距离更近,由心而发感受紫砂壶艺术与茶道文化的魅力。
“吉祥如意壶”外表颜色为淡黄色,几乎接近于白色,非常的淡雅纯洁,有洁净之美。紫砂壶的色彩、质感是由泥料决定的,紫红色的紫砂壶最为经典华丽,也有嫩黄的、铁青的、棕褐的,各有气质。此壶泥料色彩在紫砂壶中是比较别致的,以此种泥料制壶可使作品个性更加鲜明。清而薄的色彩更易使人感受到轻松舒缓,体现出作品清爽闲适的气质。中国古语常云:“平凡是福。”以色彩最低调的泥料制壶正体现了对平凡的追求,生活和顺便是吉祥如意了。
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中,圆形是非常常见的,这与中国天圆地方的审美思想与和谐观念有关。圆形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象征圆满、团圆、长久等美好含义,是最适合表现吉祥如意的内涵的,除此之外,圆形也是紫砂壶的基本造型之一,有经典化的意义在其中。创作中将壶盖与壶身配合起来打造出一个完美标致的球形壶体,壶盖设计为平面圆形,构成壶体顶端部分,壶盖与壶颈部边缘要打磨精细,不能有毛躁感,以保证壶身内部结构线条的精致感。壶身圆润饱满,玲珑可爱,如一颗大珍珠,配合着壶身颜色闪耀着明亮的光芒。创作中将壶身横纵比例控制得比较均等,使壶身造型更加完美,娇小的身形可轻松置于掌中观看把玩,细细品味作品的吉祥如意之美。
壶盖中央的壶钮是一粒小珍珠,身形虽然小巧,但做工毫不马虎,镶嵌在壶身顶端也是光芒四射,精致之感较壶身更为强烈。壶钮与壶身造型除大小不同外,造型基本一致,构成了非常和谐的二圆相合的图形,造型规矩巧妙,展现了紫砂壶艺术中圆形的灵活结合。
创作中在壶身两侧分别镶嵌上精悍的一弯嘴与环形的把手,如果说立体的壶身展现的是紫砂壶面的美感,那么壶嘴与把手则主要展现紫砂壶的线条美感,这两部分是分别打造出造型再与壶身镶嵌起来的,衔接的紧密和自然是工艺重点,作品中壶嘴线条与壶身线条已成一体,把手与壶身之间的结合也是不露痕迹。细节上的精致更能使人感觉到顺心,是吉祥文学在作品细节中的具体表现。
创作中在壶嘴、把手上端及壶面上进行了装饰,一方面是为了使吉祥如意的内涵更加具体化和外在化;另一方面也可使作品艺术个性更加鲜明。紫砂壶毕竟是非常个人化的艺术作品,个性化的作品更易引人关注。壶嘴与把手上运用了贴片装饰,构成如意纹样,使壶上半部分的结构更加饱满立体。壶面上是文字陶刻装饰,“吉祥”两个大字横向刻在壶面上,将壶身衬托得更加饱满。陶刻文字笔画顺畅,刻度有力,深浅一致,是紫砂陶刻水平的呈现。这两个字可称得上是直抒胸臆了,以“吉祥”直接表现吉祥美学也极为新奇,以中国书法文字为作品增加文化感,同时也实现了个性表达。
“吉祥如意壶”这件作品简约清爽,具有古典韵味,它的每一个结构造型之中都能体现出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将吉祥文化融入到作品创作之中,使作品的吉祥感是由内而外显现出来的,壶身上陶刻装饰避免了壶过于素净单薄,烘托出吉祥如意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感与情感,在一派和谐清雅之中展现了独特又厚重的吉祥美学。
结语:以往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紫砂壶多用华丽的紫红色泥料,此件“吉祥如意壶”在创作中一反常态,重视紫砂壶本身的清雅气质,以平凡细腻呈现吉祥如意,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这也为未来紫砂壶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一些经典主题,在尊重、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灵活求变,更能展现出中国紫砂壶艺术的活力与新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