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泥绘中的形式表现
——作品“小雅·鹿鸣”的创作感悟
2020-02-03李经强
李经强
紫砂陶艺虽然只发展了数百年,但紫砂的造型及装饰形式却非常丰富,由于不仅涉及到紫砂一种材料,而是多种材料的交互,这就让紫砂艺术孕育了极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在当代随着紫砂泥料种类的逐步细分,从紫砂艺术中所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也逐步开始大放异彩,紫砂泥绘正是其中之一。紫砂泥绘的创作是利用紫砂五色土的自然属性来塑造更多样,更多感的画面艺术效果。由于紫砂泥绘可以利用自身颜色、性质来表现平面或立体的空间,所以比一般的紫砂彩绘、釉料装饰具有更多维度的表现力,尤其是在展现带有传统文人画面的创作时具有极其突出的艺术魅力。
一、形、画的结合
作品“小雅·鹿鸣”的造型乍一看带有明式的简约风,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造型蕴含着更为久远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两侧“柄”的塑造,带有非常浓重的古典青铜礼器的风格,这种简约中带有厚重,流畅中带有粗犷的形体风格常见于自己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青铜器,加上瓶口方正,外包圆融,方圆之感的组合带有绵长深远的意境,厚重的器身搭配简约的形体语言,透露出古朴的拙和深长的雅。在瓶面上刻意塑造的方格是作为装饰的预留空间,“小雅·鹿鸣”所带来的优美和典雅则为整个瓶体添加了内里无穷的空间,外形和内容的搭配结合使得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空间层次,更是升华出了精神意境。
紫砂泥绘用来表现作品“小雅·鹿鸣”有着似真似幻的画面感,色彩的丰富,空间的堆叠让我们看到了画面中的真实,而狭长的瓶面,有限的空间则让人不免忆起一切的虚幻,但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真幻对比,才更容易让人沉浸于画面中小鹿所处的环境,翠松扎根岩上,当空无垠,脚下烟霞氤氲,这种自然的美景,闲适的氛围在当下大概也只能在这画中才能体味到罢!
紫砂泥绘不同于纸面上的作画技巧,它在材料上有着天然的限定,更有之后烧制所带来的物理变化,所以基于材料的变化,而构图就成为了一种必须,要熟练掌握泥料的性质以及它之后所能产生的变化才可以得心应手地施展出画面,这与纸面上的单纯写意或单纯写形有很大的分别,除此之外更需要考虑画面与载体造型之间的关联,在有限的空间,特定的空间中选择简洁传神的构图来概括性地表现创作的主题,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包含了技艺与创意等多种文化艺术讯息,才能够产生无限美妙的视觉享受。
二、肌理、色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
紫砂泥绘所独有的肌理和色彩是其表现力的核心部分,塑造画面的泥浆可以有浓淡厚薄,多层次的运用,丰富的肌理、色彩变化带来画面直观上的酣畅淋漓。所以为了发扬这一优势,紫砂泥绘所采用的泥浆会选择相对于载体泥料目数更大的泥浆来进行制作,常见的堆绘法是一种不断修正、叠加的构图方法,其本身就能够给创作者带来一定的乐趣,这种乐趣一旦延伸开来就会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当作品的肌理、色彩能够影响创作者本身的时候,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更多的观赏者,这就是艺术中常说的,要想感动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由于紫砂泥绘是采用与紫砂器相同源的紫砂泥浆来进行构图,这样在增加作品整体感的同时,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泥质的细微颗粒所形成的丰富的视觉体验。这种略带粗糙但却醇厚的装饰图样有着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感,写实之中带有深层的写意,加之画面干净利落,使得紫砂本身强烈的质感颗粒与形象细腻的创作形态之间形成了对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创作材料的自然肌理之美。
同时北京在粗犷中带着严谨,简洁流畅之间又充满了立体效果,让人很容易沉浸于画面之中。就比如这件作品对于山石的塑造,既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山石之间的沟壑纹理,又艺术化地将本来一些细节省略,通过画面的主次分布,使靠近小鹿的地方更加的干净整洁,而在画面的外围则重线条纹理,这种内外的不同非但不会显得违和,相反正是由于这样反差极大的装饰塑造,提供了相当成功的审美体验,对于主题的烘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独特的泥料层叠效果与合理留白
紫砂泥绘以泥料层叠来进行作画,其独特的层叠感会造成类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通过泥浆的厚薄堆积变化,还能够表现中国水墨画中浓淡的深浅变化,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变化和浮雕效果,主动地塑造出近景和远景的层次,在作品“小雅·鹿鸣”就运用这一特点塑造出小鹿主体与周围景物的对比,采用通景平远法,松树的高、山峦的远、云雾的起伏不定,整体构筑出了一个庞大的画面空间,浅浮雕的层叠效果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虚实相生,对于实体图像与写意部分的共存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在画面的中心部分,可以利用泥料的色彩塑造出相当逼真的形象画,而在画面的边缘处则利用留白和一定的夸张装饰,让周围的景物浓缩起来,观一点而知全貌,无限拉伸了人的想象空间。
除此之外,在作品“小雅·鹿鸣”中“空”也即留白的运用巧妙地利用了紫砂瓶本身的泥色,用深色的背景反而更加突出了亮色系主题的表达,将“鹿”的生动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大片的留白还使得构图感更加强烈,无形之中提升了画面的高度,使苍松之俊,山峦之高都通过构图表达了出来,也从侧面引出了本作的文化内涵。
四、泥绘创作的文化内涵
作品“小雅·鹿鸣”的创作源自于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小雅·鹿鸣》大致诞生于西周中后期的周宣王时代,本是为了表达君王与群臣共同饮宴的和乐盛况。根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这首诗逐步在民间流传,在民间的宴会上都可传唱,这首诗以鹿鸣起兴,让原本拘谨紧张的宴会放松下来,是主人与宾客沟通感情,和谐愉悦的渲染。后世对其的艺术加工主要集中在情感的和谐共鸣之上,以此作图,表达的是一种热情欢快的气氛,而在很多艺术品上出现这样的图案,一方面是作为陈设之礼,另一方面也带有奉送之礼的含义,《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但无论是哪一种礼仪的表现,其艺术创作的核心都是不变的,那就是为了友朋之间的和睦,彼此往来之间的顺畅,正如孔颖达在他的《毛诗正义》中点评道:“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所以后世人家在陈设装饰品中出现“鸣鹿”就被喻为礼贤求友的一种信号,而在创作中引入这一主题,其文化内涵就显而易见了。
为了更好地展现这种文化内涵,单纯的“鹿鸣图”就必然要有深度,而非简单的图案宣泄,为了重现“呦呦然鸣”这种欢快的气氛,除了要塑造生动的“鹿”,更要模拟出适合这种欢快的环境,作品“小雅·鹿鸣”显然就利用紫砂泥绘独特的表现形式,用层叠的空间肌理和色彩塑造出了一个契合“鹿鸣”美好意境。
总结:紫砂泥绘创作不单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种延伸,亦是一种具有相当潜力的艺术形式,在紫砂泥绘创作中,既可以重现过去那种纯粹的写意画风,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模拟出层次分明的空间立体感,还可以两者相互结合,创造出多重形式的画面表现。在我们广阔的民族传统审美的沃土中,仅仅需要一点发掘的动力,就可以在诸多经典的文艺作品中吸取无穷的养料,然后顺着这股文艺之风的指引,就能够创作出更多更高品质的紫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