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线韵装饰在紫砂壶中的应用
——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创作感悟

2020-02-03鲍成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茶壶轮廓紫砂壶

鲍成俊

陶瓷文化及工艺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粗陶到后来发展衍生出陶瓷行业的各个门类,其造型和装饰都闪耀着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光辉,紫砂陶艺作为中国台词的一个分支,整体的发展历史其实并不长,有据可靠的需要从明代初期开始,而就在这数百年的历程中,紫砂壶艺又经历好几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紫砂的历史上,一些人和一些壶是绝对无法绕开的话题,时大彬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顺治年间,横跨两个时代,他堆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造型设计和铭印都极有研究,正是这样一位人物确立了紫砂行业至今仍在沿用的泥片镶接工艺,他曾制作出一把气势非凡的“三足如意壶”为世所称道,后世就将他的名字命作这一壶式称为“大彬如意壶”,可见其在紫砂历史和文化中所占的地位。

时大彬在他所处的年代,被称为“超越前古”第一大家,为紫砂壶艺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结合历史来看就会发现,他早期的作品同样是“仿”,只是他的“仿”并非没有思考,而是根据当时的饮茶风尚来加以调整,主动地去适应或者说迎合使用者,而其改大壶为小壶的做法更是为当时的文化所青睐,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紫砂壶小巧玲珑、古朴雅致,文韵深厚的特点,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一书中描述“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思……明代良陶让一时”,一具说的就是紫砂壶,而一时则就是指的时大彬了。由于时大彬的茶壶上极少有书画铭刻,完全以素面素心的本来面貌来呈现,所以线韵在他作品中所起到的装饰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不同于我们当下所强调的茶壶造型立体比例,其中自成一系的带有逻辑和规律,且可以融入到紫砂壶的造型结构之中,真正的装饰不点绛,润物细无声。

紫砂壶中的线条大部分时候都是跟茶壶的造型轮廓结合在一起的,看“时壶”就能发现,壶上的线条并不是越多越好的,紫砂壶一贯给人一种古朴、简洁、流畅的印象,线条太多或是太过杂乱就会破坏这种传统的美感,是茶壶制作中需要忌讳的。所以通常来说,在茶壶上添加轮廓之外的线条都需要慎重地考虑,比如眼前的这件“仿古如意壶”,这把壶在原本的仿古壶基础上加入了线条所构成的如意纹样装饰,线条装饰本身所产生的韵味甚至超越了“仿古”这一造型本身,是一件线韵装饰应用成功的例子。

在中国的美术作品中,很多时候都是写意为主,意在形先,中国人非常信奉这种传情达意的艺术表现方式,认为流于表面的创作过于俗套,而能在表面之下存有深意的,才是高妙的体现。“如意”中的“意”亦可以理解为人的内心,是所有希望的集合体,它可以包罗万象,所以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如意纹最早起始于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其后不断发展成熟,但真正走向普罗大众还是在清代,其意义也是在同时期固化下来,成为了寓意天下太平,生活和美的象征,所谓“愿有君伴,如意常安”的思想。“仿古如意壶”在壶的周身用纯粹的线条构造出如意纹装饰,可以看出其线条走向带有一种对称的美感,结合茶壶本身骨肉匀亭的造型,具有非常出众的平衡感;饱满的壶盖则进一步将整体的重心略微拉高,上下的结构就变得非常均匀,看起来就会觉得很舒服,茶壶的轮廓形成外圈的线条,而如意线纹则填满轮廓内部,这样一来内外亦获得了平衡,壶流胥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加上流畅的过桥如意钮,如意的概念通贯全器,美轮美奂,并在泥色的烘托下表现出收放自如的悠然。另外,如意纹的线条构成在这件作品上也极有意思,前文说过,如意即人的内心,这把“仿古如意壶”上的如意线条也两两组合成一颗“心”形,这样的线条运用方式是古今中外皆通用且适用的,任何人看到这样的图案都会联想到人的内心。

结语:线韵的装饰应用在紫砂壶上还有极其广阔的成长空间,这不单体现在经典的传统茶壶造型上,也可以出现在新颖创新作品上,其关窍就在于如何用契合紫砂本质的简洁,凝练的方式,用朴实而通用的线条让人理解,让人获得感悟,这样的作品就能既有历史和文化的加持,又呈现全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流畅和自然。

猜你喜欢

茶壶轮廓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跟踪导练(三)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儿童筒笔画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