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满瓢”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

2020-02-03谭伟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壶把壶嘴壶盖

谭伟兰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品茗器皿中的一种,是中国古代制陶文明的产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诞生在我们现在的陶都宜兴丁蜀镇。紫砂壶的制作是采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来作为原料制作而成。这种紫砂泥也是仅有宜兴地区才有广泛的分布,所以说比较珍贵。他主要蕴藏在底下深层,经过研究发现紫砂矿料中所含的矿物质非常高,所以也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其烧制后泡茶透气性特别好,也成为紫砂壶的一大特点。

紫砂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其款式已经是不可计算了,今天所见到的这款石瓢壶整体壶身“三角形”便是其最大的特征,造型非常别致。作为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经典器型,满瓢壶便是来源于石瓢壶的造型。经历几百年的变化,制壶老师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对紫砂壶线条气韵的把握,在造型上加以改变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有着自己的艺术特性。

石瓢壶最早也称为“石铫”,这个“铫”是古代的一种金属小容器,有柄也有流。大诗人苏东坡将其改为石制,而后世的陈曼生和顾景舟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紫砂器中的经典壶型。这把满瓢壶的壶身自上而下呈金字塔状,上部窄下部宽,这样的话整把壶的中心就位于下半部分,这样重心很稳。壶身下半部分的转角变得特别的圆润,不像子冶石瓢那种硬朗,这样整体的湖面就会显得更加的饱满圆滑。在壶底加了三个圆形的足,小而精,憨厚可爱。这样整体来看这把满瓢壶就显得很稳重,敦实而又沉稳,不张扬。憨厚而拙,自然而又朴素,大方而又简练。胖乎乎的结构鲜明而又强壮有力。其特点明显,也是这三个特点才能表现出满瓢的结构美。

石瓢壶的壶嘴为直嘴,满瓢壶的造型因为和石瓢壶的造型相似,所以也是用了直流嘴,壶嘴与壶身的交汇处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壶身和壶嘴处相衔接的地方接触面非常的大,这样可以更多地聚集茶水,形成大的水压一起而出,使水柱有更大的冲击力,这样壶的出水就会更加的流畅。满瓢壶的壶把采用的是三角形的环状造型。从壶身上部起到壶的底部呈三角形。壶把的上部分制作得粗壮有力,下半部分则较为纤细,这样在泡茶的时候手窝在上面会更加的柔婉,与满瓢壶整体的圆润特征相吻合。

再看这把壶的壶盖,在制作时壶盖的盖片比较薄,形状就是传统的一个圆片,圆片与壶身相接处严丝合缝,集合得非常的紧密,也能看得出壶的做工细致。壶钮为传统的桥状钮,弧形的壶钮犹如一个拱形的小桥,桥底做了一个出气孔,在设计上美观又实用。桥顶微微的向上拱起与盖面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状,这样从壶盖到壶底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金字塔形状,既实用又美观,与整体的造型相呼应。

壶身刻绘“孔颜之乐在瓢饮”意在表达对物质名利的淡泊之心,正是与满瓢壶的憨厚大度相切合。综上来看,这把满瓢壶的整体造型是呈金字塔形状的三角形,其壶嘴、壶把、壶钮、底足在设计上都是比较圆滑有力的。这样就切合了他满的特点。然后制壶者在制作过程中又在壶身刻字作为装饰,与壶的整体气质相融合,为整把壶增加了文人气息。

这把壶在泥料上选用的是紫砂泥料中的底槽清来烧制的,烧成后的颜色红润,光泽非常好,底槽清泥料含铁量高,易泡养,长期用其泡茶也是对身体非常的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他的光泽也会慢慢地展现出来,从而使满瓢更具有饱满感。

经过我们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石瓢和满瓢对比而言,满瓢整体更加的圆润,转角处更加圆滑,这也是满瓢其憨厚柔婉特征的表达。欣赏一件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我们可以从满瓢壶身的金字塔形状去观察,也可以从他壶身的装饰刻绘去观察思考,这样也使我们对器物的审美更加全面和圆满。

结 语

满瓢壶作为紫砂壶器型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我们通过对他的整体造型和泥料分析,从他的来历中慢慢了解他的继承和改变,分析它的特征,从而更加去理解中国传统审美的思想和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壶把壶嘴壶盖
伪造的情书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趣味多音字(十)
历 练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