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系列微专题探析

2020-02-02赵丽霞杨青华

地理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微专题人口

赵丽霞 杨青华

摘 要:“人口”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针对“人口”中人口增长与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微专题分别从高考解析、知识精析、真题透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微专题;高考命题

人口是人文地理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地理》对人口模块的考试范围要求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结合课标要求,从中可提取以下核心概念:人口数量增长、人口空间分布、人口结构、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专题核心概念知识构建如图1所示。

微专题1   人口增长与分布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人口自然增长过程及时空差异,人口结构及问题,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考情解读

考点知识明确,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及其问题和人口分布。近三年高考题集中考查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及影响。从考试大纲文科综合高考四大能力要求看,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学科素养上,着重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命题热点

在命题方向上,特别体现新课标“运用图表资料、结合实例”,注重对地理图表和真实情境资料的解读分析。命题角度一:结合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分布及增长特点;命题角度二:结合统计图考查人口问题。在命题立意上,体现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重点渗透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在命题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图2)

★重点突破

1.人口增长

(1)人口数量的相关计算和判断。某地区人口的增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迁移数量(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如果只考虑人口自然变化,自然增长率> 0(图3中A~B段):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图3中B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自然增长率<0(图3中B~C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小;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图3中C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增长率数值增大,说明增速加快;增长率数值减小,说明增速变缓。

(2)影响人口数量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源供给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水平、受教育水平、生育观念、自然灾害等。

(3)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判断。依据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判断。1.0%或10‰左右及以下一般认为比较低(小);大于1.5%一般认为比较高(大)。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或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依据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2. 人口结构及其问题的分析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素质结构等。最常见的表示人口结构的是人口金字塔图(图4),判读步骤如下。

(1)找塔型,析类型。

(2)找比重,判内容。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3)找特殊,析原因。同一金字塔图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影响人口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政策(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战争、生育观念、工业发展、人口移动等。以图5为例,分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①处1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大量外迁。②处20~2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

合理的人口结构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合理的人口机构会引发人口问题。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近年高考多聚焦在人口年龄结构,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3.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

(1)描述方法:静态分布,用整体扫描,局部聚焦的方法。首先,根据人口分布密度或等值线等资料,对均匀性进行描述。其次,从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角度,即选择描述均匀性与否的空间坐标。如山地/平原,沿海/内陆,城市/乡村,高纬度/中低纬度,行政区,胡焕庸线等。表述为:×多×少,集中分布于×或沿×分布。动态分布,可以从方向、范围、形态和速度等多角度进行描述。

(2)趋向性。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地势低平的平原和沿河、近海地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胡煥庸线将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和资源等;人文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交通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对人口问题的分析,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人口的新概念切入,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在综合题中需要将各影响要素按照主次顺序分别分析,在选择题中一般是选择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注意特殊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影响因素,如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人口稠密区位于高原、山区,而非平原,主要是受气温、降水、疟蚊等因素的影响。再者,影响因素非一因一果,也不是多因一果,而应该是多要素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有机体的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的结构变化及影响。图6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实线表示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欧盟籍总人口,虚线表示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非欧盟籍总人口。第1题,因缺少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数量的资料,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A项错误;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B、D项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C项正确;第2题,欧盟籍人口问题表现为,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大,老龄化严重;而非欧盟籍人口年龄结构以劳动力为主。随着非欧盟籍人口迁入欧盟,有利于减缓欧盟的老龄化进程,使欧洲劳动力缺口缩小,B项正确、D项错误;由于非欧盟籍人口基数较小,不会引发人均消费和收入的剧烈变化,A、C项错误。

参考答案: 1.C   2.B

四、仿真练习

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7%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图7显示我国辽宁省2000—2010年间人口总数、老年人口(65岁以上)占人口总数比重与少儿人口(0~14岁)占人口总数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2019年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表1),完成3~4题。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考情解读

考点知识明确,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时空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从考试大纲文科综合高考四大能力要求看,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学科素养上,着重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命题热点

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在命题方向上,角度一是结合统计资料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角度二是与工业扩散、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等资料相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口迁移案例,并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命题形式上,以选择题为主。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图9)

★重点突破

1.人口迁移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迁移坐标统计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数据绘制的图像,主要呈现形式是点状图(三角坐标统计图)、线状图(曲线图或折线图)、面状图(结构类图等),即利用点的坐标、线的升降起伏、面的结构等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如图10所示。判读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判读“机械增长”。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说明该地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2)比较人口迁移的数量。迁出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出率;迁入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入率;如广东的人口基数大于上海,在迁入率相同的情况下,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高于上海。

(3)判断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时,如果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可说明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反之则为经济欠发达。

(4)推断人口迁移的影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速迁出地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地老龄化进程;提高了迁入地的城市化水平。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资源、水源、土壤、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交通、政治、军事、文化等。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1)看生产力水平的發展。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力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表2)。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迁出地区 欧洲、非洲、亚洲等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大洋洲、西亚、北非等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区经济发达,西亚、北非等地石油等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表2 国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具体如表3所示。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区流向人口稀疏区 流向和平国家、能提供避难的国家 产生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已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遷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问题 ][表3 国际人口迁移的三种常见形式]

(2)国内人口迁移从1949年以来分为两个阶段(表4)。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 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迁移的流量增大,以自发迁移为主 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表4 国内人口迁移从1949年以来分为两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城镇人口迁移的态势趋缓,但流动人口在城市(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间的迁移行为规模和强度迅速上升。

4.人口迁移的影响

从三个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③从三大领域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具体如图11所示。

5. 人口问题(图12)

★特别提醒

(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表5)。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2)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一方面应抓主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要重具体,即对人口迁移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第三是要看变化,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就业结构也会带来影响。对城市化的影响表现为: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表现为: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4)人口合理容量有三个特点。一是临界性。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二是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合理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三是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合理容量也是不相同的。

(5)活动建议。①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人口迁入好,还是人口迁出好”等辩题组织辩论。②社会调查。调查自己家庭或祖辈的户籍,是否有过迁移或流动,分析原因。

三、真题透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3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第1题,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市是一个人口流出地,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故A项错;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所以会加剧本地老龄化程度,B项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随时间变化略有缩小,说明本地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故C项对;该地户籍人口数量曲线斜率变化不大,说明该地人口增长率较稳定,且不能判断是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因此,不能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的结论。图中2015年户籍人口增加很少,说明该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近十年来该直辖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是错误的,D项错。第2题,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市是一个人口迁出地。北京、天津、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迁入地区,重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人口迁出区。

猜你喜欢

微专题人口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2016:全面二孩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微专题突破郭又来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
基于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与重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