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灵八角地木偶戏略论

2020-02-02李志平邱政卿

戏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木偶戏剧种木偶

李志平 邱政卿

广灵八角地木偶戏,古时又被叫做傀儡戏。最初的八角地木偶雏形像古人照明所用的麻油灯,俗称之为“灯树子”。木偶戏形成于清朝顺治年间,在清朝后期达到了鼎盛。历代老艺人通过口传心授这种方式,才使这一古老剧种得以传承至今。因过去班社从业艺人多居于八角地村,故称八角地木偶戏。由于其表演灵活、幽默风趣,不受剧种和舞台限制,是植根于晋东北等地的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广灵八角地木偶戏起初采用的是对子音乐,即上下句,并采用当地民歌小调形式,文场唱腔少,道白多,乐队伴奏也极其简单,以二胡、笛子、板鼓、锣、钗等乐器为主。清朝后期,八角地木偶戏在发展过程中吸纳和借鉴了其他地方剧种,在唱腔音乐等方面有所改进,极大地丰富了广灵八角地木偶戏的艺术形式。

一、分布区域

广灵八角地木偶戏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其表演形式新颖,乡音浓郁,极具地方特色,唱腔多种多样,剧目主要以移植、新编为主,保留的传统剧目较少。传统音乐文场简洁明快,武场节奏紧凑。主要在婚丧嫁娶、庙会、社火及重大节日进行演出,故深受流布地区群众的喜爱。现在主要流布于广灵县全境的七乡两镇,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万全县和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大同平城区等部分地区。

二、历史渊源

据《广灵县志》记载,广灵县八角地木偶戏属杖头傀儡,形成于清初顺治年间,兴盛于光绪年间。第五代传人焦珍明主演花脸角色,第六代传人焦兴远主演三花脸,以二人为剧团的艺术骨干,召集当地木偶戏爱好者20余人,自制木偶人道具、服装、舞台等演出用品,演员行当齐全,乐队伴奏文场主要乐器有板胡、二胡等,武场主要乐器有锣、鼓、钹等打击乐。排演剧目30多个,如《打金枝》《大堂见皇姑》等。民国时逐渐衰退,第七代传承人焦如意,坚守传承,于新中国成立后重获新生。1961年第八代传承人焦存发组织团队代表广灵县参加雁北地区小剧种汇演,获得多个奖项。1971年,晋剧老艺人李永祯曾去木偶剧团进行艺术指导。第九代传承人邱贵德,多年来对广灵县八角地木偶戏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工作,于2011年组织成立了广灵县木偶皮影戏剧艺术协会,演职人员35名,排演剧目50多个。经过几年的努力,八角地木偶戏被列入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代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使这一古老剧种得以保护传承发展。

三、主要特征

广灵县八角地木偶戏主要是通过创作、排练、偶人道具制作、舞台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使木偶与演员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生、旦、净、末、丑各类偶人角色齐全,通过独特的戏剧模式,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经过多年的演变,借鉴和吸收了广灵秧歌、晋剧、二人台等众多地方剧种,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唱腔道白乡音浓郁,地方韵味淳厚,充满泥土气息,表演活泼轻盈,群众喜闻乐见。

四、存续状况

广灵县八角地木偶戏所用木偶是集泥塑、雕刻、美术等为一体的工艺制作而成,其工艺特征为“三雕七画、雕画结合”。能够通过木偶作为辅助道具来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烘托剧情、感染观众。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极具地方特色,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广灵县木偶皮影戏的传承者们积极收集、整理了许多艺术资料,并创作了新的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扎根于广灵县这片具有近十九万人口的大地上,流布于周边的灵丘、繁峙、浑源、阳高、天镇等地区,及河北省的蔚县、涞源、阳原等县。

五、主要传承人

广灵县木偶皮影戏剧艺术协会是八角地木偶戏的传承主体。第八代传人焦存发是山西省广灵县八角地村人,生于1946年,故于2012年。八角地木偶戏在他的保护和继承下,于1961年参加大同市小剧种汇演,获多个奖项。第九代传承人邱贵德,生于1955年,现年64岁,邱贵德从小酷爱戏剧艺术,擅长音乐和舞台艺术表演,对木偶艺术情有独钟。1976年参加广灵县晋剧团工作,1978年随师傅焦存发学习木偶艺术,并于1994年成为三级演奏员,具有深厚的艺术实力和较高的偶人技艺,对戏剧艺术烂熟于心。他将广灵木偶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度挖掘、整理,并组织民间木偶戏爱好者成立了广灵县木偶艺术协会。他们自己研制偶架、头像及偶人服饰和道具,排练传统和现代剧目,常年奔走在三晋大地,为当地百姓送戏下乡。

现在,广灵八角地木偶戏又注入了新的血液,第十代市级传承人邱政卿,第十代县级传承人焦增武,第十一代传承人邱政泰、邱彦达、赵羿先等都在为木偶戏的传承发展砥砺前行。

六、相关实物及文化场所

木偶戏所用木偶是用纸浆、石膏、腻子粉、燃料等原料制作的头像,用木头和海绵等材料制作的身架,以人物需要而配备相应衣服为装饰,以钢筋作为与操作者结合的支撑架,从而形成了活灵活现的木偶形象。文、武场是全套的晋剧乐器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关乐器,以及演出需要的背景、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剧目以传统的晋剧剧目、地方特色歌剧及二人台和自编的现代戏为主。

广灵县八角地木偶戏的基本内容是用演员操作木偶而完成戏剧创作,主要是依照舞台艺术规律,以黑、红、旦、丑角色为表现形式,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为显著艺术特征。

广灵八角地木偶戏自产生以来,始终扎根于民众之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艺术的有益成分来充实自身,逐步发展成为行当齐全、角色完备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被流布地区群众戏称为“坐地闻听南北腔,同台观赏八方戏”,在当今仍然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木偶戏剧种木偶
传统戏剧——木偶戏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木偶戏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