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斜对单晶铜压痕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0-02-02钟月曦肖冬亚姚雪萍于哲周皓月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7期
关键词:压头压痕形貌

钟月曦 肖冬亚 姚雪萍 于哲 周皓月

(1.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2.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随着薄膜技术、材料科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纳机电系统(MEMS/ NEMS)的发展,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受到研究学者密切关注。其中,作为一种可以在微观尺度下获取材料表面信息,并深入研究材料性质与损伤机理的微纳米压痕测试方法,已逐步发展为微纳米尺度下材料力学测试的基础技术之一,并在材料表面科学[1]、涂层材料[2]、生物医学工程[3]等研究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微纳米压痕测试方法尺度较小,易收到诸多因素影响[4-6],因此对于测试仪器与操作过程要求较高。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材料表面的不平整(凸起或凹陷)、表面粗糙及测试压头非理想型加工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测试仪器的机架柔度、传感器的热漂移等,这些因素主要影响压入深度的精确测量。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关于影响压痕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球形压头形貌与倾斜状态下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倾斜角度的单晶铜纳米压痕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表面压痕残余形貌进行观测。

1 倾斜模型建立

微纳米压痕主要是通过压头向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在压头压入表面后通过反馈接触力与接触深度,从而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获得材料硬度信息。压头的材料一般为金刚石,在特殊环境下还可选用蓝宝石。压头形状主要有棱状的玻氏压头、维氏压头,锥形的圆锥压头与球形压头[7]。球形压头一般按球锥形磨制,许多文献中同样称之为“球锥压头”。本次试验采用的为图1(a)所示的球形金刚石压头,通过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DXS-500,Olympus),可以确定压头尖端半径为10μm,锥角为90°。理想压头在压痕过程中的压入深度hc 通常是通过以下两种定义描述的:Oliver &Pharr 定义的压痕接触深度为“压头接触至试件表面的垂直距离”,Fischer-Cripps 则定义为“压头接触尖端到接触弧线的长度”。

如倾斜状态下接触关系图1(b)所示,当倾斜角度为θ(θ<90°)时,对于压头圆弧上的A 点与B 点,首先与试件接触的为B 点;B 点与试件接触即为压入过程开始,当达到预设深度hc时,则压入过程完成进而进入保载阶段。简而言之,试件表面倾斜,导致了实际压入深度与预设深度不一致,从而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误差。压头与试件的实际接触深度ha与预设值hc间的函数关系如下所示:

图1

图2:压头与材料接触区域水平投影图

当压入深度小于或等于球冠高度时,即hc≤hs时,投影面积公式为:

当压入深度大于球冠高度时,即hc>hs时,投影面积公式为:

当接触深度hc=3μm,试件倾角分别为3°,5°,10°时,压头与材料接触区域在x-y 平面内投影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接触区域在xy 平面上的投影并非椭圆,而是由两个不同半圆组成的闭合区域。

2 纳米压痕试验

图3:压痕残余形貌SEM 图

图4:压痕载荷-位移曲线

2.1 材料与试验设备

纳米压痕试验采用实验室自制微纳米压痕/划痕仪器[8],材料选择单晶铜<100>。在制备过程中,通过高温热铸模式获得单结晶状铜导体,每个结晶可延伸数百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并无“晶粒界面”的存在,广泛用于国防高技术、民用电子、通讯以及网络等领域。

2.2 纳米压痕试验结果分析

图3 为压痕试验后倾斜表面残余形貌的扫描电镜(SEM)图像。如图3(a)所示,垂直于表面的压痕(θ=0°)形成规则的圆形压痕区域。试件倾斜角度为5°、10°、15°、30°的压痕残余形貌如图3(b)、(c)、(d)、(e)所示,可以看出,倾角为5°时,压痕区域无明显变化;从10°变化到15°时,圆形面积变化明显。这是由于圆锥压头的边缘在倾斜时与试样表面接触所致,此时的残余压痕形貌轮廓由两个椭圆状圆弧构成。由于球体表面和圆锥表面都参与了压痕试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压痕行为。在图3(f)中,当θ=30°时,压痕边缘由圆形半弧a-b-c与锥形半弧a-d-c 组成。其中,圆形半弧由压头的球形端面挤压形成,而锥形半弧由压头的锥形侧面挤压而成。

压头与试样之间的滑动摩擦是造成径向形貌变化的另一个原因。如图3(b)、(c)、(d)所示,滑动摩擦引起的变形区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然而,图3(e)中的压痕区域在与之前相同的放大倍数下变得模糊,这说明压痕深度急剧减小,塑性变形面积明显增大(放大细节如图3(f))。残余面积表明,在压痕过程中,压头边缘接触材料的深度小于球形截面,在材料表面挤压出一个斜面。

不同倾斜角度测得力学曲线如图4所示,由于残余压痕地形保持深度不变,加载斜率和最大荷载的变化较为明显,显示出实际接触深度与压痕载荷成正比的关系。

3 总结

本文建立了在试件倾斜状态下的压头与试件接触模型,并开展了倾斜状态下的压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倾斜状态下,实际压痕深度会小于理论接触深度,在深度保持恒定的压痕试验中,倾斜压头的投影面积为两个圆弧组成的封闭区域。

猜你喜欢

压头压痕形貌
基于ANSYS Workbench 的杂质资源化处理设备压头静力学及固有频率分析*
颤振环境软金属碰撞滑动接触摩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一种可拆卸式厚板压平机辅助压头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Clinical assessment indica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
用连续球压痕法评价钢断裂韧度
草酸钴制备中的形貌继承性初探
C/SiC复合材料纳米压痕有限元仿真
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方法
等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纳米压痕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