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30宋佳
宋佳
青海省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省内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七大以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文化服务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更好的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必须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青海省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青海省人民有着较高的公共文化需求,随着人们对公共文化的深入了解,为了满足省内人民的文化需求,急需加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将就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探讨该体系的建立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了不少成就。相关部门在党中央的支持下,按照惠及全民的原则,坚持公益文化建设,并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并初步形成高效、快捷、便利的中国特色文化风景。全国上限建设的基层网点有6700多个,惠及超过一亿人群。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一系列部署,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表现了未来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大好前景。现阶段,无论是城市街头还是社区、公园都能看到一些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老百姓离文化活动越来越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产品以及服务间存在的矛盾,我们仍有大量的工作要落实。继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在政府的带领下,做到全员参与、全员共享的文化服务,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措施,满足人们需求,深入到文化建设工程内部中去。为了进一步加快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青海省人民政府下达了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的通知,推动免费开放一些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省博物馆等。
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指引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青海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全省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就,包括成立省级图书馆、省级文化馆、乡镇文化馆以及六百多家农牧民自办剧团、民族歌舞团等等。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
为了加强青海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发展惠民工程,省内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获得了突破性成就,有以下几点:1.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了使基层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信息,全省建成了县级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一千四百多个,与党员群众共建覆盖了青海省的4千余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2.乡镇文化站建立,全省建成乡镇文化站300多个,并且为其配发了音响设备。3.文化入村工程。为了让文化入村进户,我省为将近15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相应的书籍、音响制品,以及为民间的歌舞戏剧团、曲艺对、皮影戏社派发了不少服装、音响等演出设备。4.文化基础设备的安装工程。我省对一些基础文化工程加大了投资金额和力度,扩张、扩建了省内一些新华书店等文化场所工程,并且一些文化馆按规定免费对基层人民开放。
(二)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了让青海省人民都能体验公共文化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省正逐渐形成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为基础的州级文化节,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和流动性文化服务。青海省有着地域面积大、人口相对分散、文化活动匮乏的特点,所以我省用将文艺活动送到家门口的方式,用各类小型文化演出、文化展览等形式,丰富青海人们的文化生活。此外,每年都会开办民族工艺品、美术品的展览销售活动,让民族的特色文化产品能够得以展示、销售,促进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开展民族技能培训,让部分群众能够借助民族技能走向文化致富道路。
(三)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加强
为了不断推进“人才兴文”战略,紧抓人才培训、教育以及人才引进工作,能够让人才队伍得到加强。当前,全省通过以下几点措施不断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1.通过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省内多次举办“文化馆、图书馆”内事业人员的文化培训工作,还策划了相应的文化编导培训班,以提高人才队伍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2.组织人才间的交流。省内曾多次开办以文化活动为主题的比赛,以提高公共文化人才的各项能力。3.建制度,抓改革。为了给公共文化的队伍增添活力,我省不断建立健全人才评價机制,采用竞争上岗的策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吸引人才。用相对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能够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去,用编外聘用的方式,吸引相关人才。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措施
通过了解基础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建立各级文化服务的规范,将文化服务落实到家家户户中去,不缺位,也不失位,有以下举措:
(一)加强对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了解
当前,省内基础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不一,对此要加强了解,采取相应措施。1.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文化产品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管是传统的图书、看报、音乐,群众的需求都在不断转变,看书不再停留在文学书籍,人们开始接触阅读法律读物以学会维护权益;看报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活新闻,还要分析时政、了解国家政策方针;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磁带和实体文化产品,还要接受外国音乐作品。2.文化活动形式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开始不再满足于成为“看客”,开始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寻找归属感,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秧歌队、舞蹈队。3.文化设施的多样性。群众文化服务需求发生转变,不仅需要电影放映、送书等文化产品服务,还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地。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到群众对文化需求的转变,为其提供多种多样展示舞台。
(二)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评估考核机制
制定公共文化事业评估考核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文化服务基站,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能够按时高质量展开。此外,考核机制的建立,应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评估考核指标,并且每年进行考核,最后,把考核评价作为省内地区公共文化发展建设、服务水平以及相关单位干部实绩的标准。明确各个单位对于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与责任、服务质量、服务的具体内容等,将最终的绩效评估和今后在该地区的资金投入相挂钩,改变干不干好都无所谓的思想态度,帮助推动我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
(三)确定服务于产品的有效供给
在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应的文化产品展示平台和交易体系,如“民族文化旅游节”,其中,打造精品文化内容并将其作为文化传播的龙头,以互联网、广播影视、平面媒体为传播渠道,建立信息服务场所,适当引进缺口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正确的引导文化方向。为了确保服务能够切实的优质便民,可以使文化设施遍及县、乡、镇以及街道社区,推进公益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增强文化服务的便利性,我省每年举办的各种文化服务,90%以上都是在社区进行,并且已经开始建立基础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省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加强了人们对公共文化的参与热情与支持力度。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既要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还要善用各种渠道,让专家“把脉”,拓宽我们的思路,在研究中不断推进,让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