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0-01-28李小双
李小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使空气更加清新,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生态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从当前来看,生态林业的建设还存在栽培技术问题、病虫害的防治、科学化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如何更加科学化的对生态林业病虫害加以防治展开研究,以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升生态林业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为我国的生态林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生态模式
1、生态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病虫害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因为病虫害造成的林业损失甚至比火灾造的还要多,可见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迫在眉睫,在防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病虫害的发病面积广,破坏性大
因为对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明显,再加上病虫害具有比较强繁殖能力,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尤其对于一些单一树种的林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更是加大了难度。
(2)生态失衡引发的病虫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加大,对于林区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林区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被破坏,林区虫害的天敌的减少给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另外随着虫害种类的增多,传播途径的不断变化,给林区的自我调价和自我抵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生态的平衡更加的脆弱,病虫害的发生也将更加频繁。
(3)生态林区结构不合理
很多的林区出于市场的需求和经济效益,往往会种植生长速度快的单一树种,因为树种的单一,一些易发与此树种的病虫害,很难防治,如果林区的防护工作不到位,极易造成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使防治工作更加的困难。
(4)管理机制的欠缺
很多的病虫害都是由于管理的不够完善造成的,林业规划的不完善,林区养护的不重视,防护设备的落后等都是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因素,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引进更加科学的防护装备,才能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管和防护。
2、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鉴上所述,林业病虫害具有发生面积大、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通常有以下三种应对措施。
1.1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防治措施。即利用化学试剂将病虫害直接杀死,达到防治的目的。化学防治技术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且机器喷洒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却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林业的生长,还会对林中生物产生危害,影响林中物种的平衡,如果化学试剂使用不规范还会对人产生毒害作用,威胁到周围人的健康。
1.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作为防治措施的一种,相对来说更加的简单直接,对环境没有污染。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人工捕杀。此方法适合个体较大且容易捕捉的种类,如松毛虫的幼虫及茧的人工捕杀。
二是诱捕法。即利用害虫的某一特性进行诱捕消灭的方法。此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如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可进行灯光诱惑捕杀(如下图a)、利用害虫对某些气味的敏感性来进行诱捕消灭(如制作毒瓶,图b)。因经济效益高、便于管理、效果较为明显等优点,诱捕法已成为生态林业病虫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三是隔离法。在病虫害爆发的区域与未被蔓延到的区域之间建立起一道防护隔离带,来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更好的保护生态林业资源。
1.3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即通过引进有益的鸟类、生物菌群等,通过五种间的相互克制来达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且成本较低。如通过引进山雀、灰喜鹊等,可以防治螳螂、瓢虫、蚂蚁等小类昆虫。生物防治技术相对来说更加的符合治理的标准,相对于化学防治来说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但是目前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比较缓慢,生物防治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对于爆发面积比较大,病虫害发展比较急的情况,生物防治就不能达到快速防治的效果。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去研究和解决这一困难。
3、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林业要想做得更好,一方面应当利用好大自然本身的自我防护和自净的特点,自然界的生物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如果我们能充分的对这方面的内容加以利用,不但可以完成对病虫害的防治,还能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生物技术改变林木的遗传基因,从而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通过不断改进林木的优良基因和科学的利用自然本身的防护特点,达到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这些都是生态林业的发展目标。
4、结语
生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应当利用好生物防治技术来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培育优良的抗病虫树种,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林业病虫害,保护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秀红 浅谈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方法[J] 林业科学 2018
[2]李金 林業病虫害防治[H]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3]黄文珍 林业病虫害防治[J] 林业科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