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池州傩面具的创意发展的可行性

2020-01-28彭崇圆刘伟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傩戏文创设计艺术风格

彭崇圆 刘伟

摘要:安徽池州作为“傩戏之乡”,自古就有“有傩必有村,无傩不成村”的说法。但池州傩戏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界和自身发展机制、产业、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传承发展从不同程度上都遭到破坏。本文主要从池州傩戏的历史、民俗文化内涵、视觉形象等角度分析归纳池州傩面具的艺术价值;分析总结池州傩戏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从现代审美理念、消费需求挖掘池州傩面具更多的艺术价值,旨在通过乡村文化与文创设计相结合,为安徽池州傩面具的创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傩戏;傩面具;艺术风格;文创设计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由傩祭和傩戏组成,是一种古朴的民族艺术。傩戏源于商周时期方相氏的驱傩活动,汉代之后,逐渐发展成一种仪式,称傩祭。古代五礼中也涉及傩文化,所以大多在特别的日子举行。在《古今事类全书》中就有记载“昔颛顼氏有三子,亡而为疫鬼。于是以岁十二月,命祀官时傩,以索室中而驱疫鬼焉。”1最初傩戏只是傩祭过程中的一段舞蹈,大约宋代前后,傩戏受民间歌舞戏剧影响,独立存在。傩戏又叫鬼戏,区别于其他地方戏剧,因受大众喜爱,逐渐发展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戏乐。由于与傩文化挂钩,所以除了娱乐,也被赋予酬神还愿,驱除灾难的作用。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其中傩面具在傩戏中不可或缺,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造型,广泛流行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安徽、江西、四川、贵州、河北等省。1

安徽池州的傩戏属于“乡人傩”,乡人傩又叫百姓儺或民间傩,始于明代、盛于清朝,主要分布在贵池、青阳、石台等地,最具代表的是姚、刘、章、杜、汪等十几个大姓家族。因为各家族祖训祖制不同,所以各家族的傩事又是相互独立的,他们尊古守旧,互不借鉴,互不交流。池州傩戏一直都封闭在各个村子里,既是保护传承也是迂腐衰落,地理位置的闭塞让它始终留村子里,外面并不盛行。

自2006年起,国家立刻对非遗文化重视起来,傩戏又重新来到人们眼前。近几十年对傩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让各地方的傩戏被列入非遗名单。可傩文化历经战火多年,各理论史料,难免有断层现象。传承至今,许多傩戏传人,也相继离世,对傩文化发展十分不利,而且,目前最传统的傩戏表演十分罕见,有的受其他戏种影响,脱离了傩文化,成为一种不伦不类的表演形式,已找不见傩戏的影子,池州傩文化也不例外。作为戏剧界“活化石”的傩怎能就此被湮没呢?根据池州傩戏的当地特色和发展现状,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结合当地政府扶持,研究傩戏面具的艺术价值,结合自身艺术特点与当地产业,以及市场需求进行文创设计,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保护非遗献一份力量。

池州傩面具的艺术风格

在池州傩戏里,众人对傩面具十分虔诚,从选材、雕刻、上漆等工序,面具展现的是它整体的造型、轮廓和色彩 ,当它融于整个傩戏活动时,人们感受的是它的神性。池州傩面具吸收融合了儒、道、巫、释四种宗教思想和民族意识,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宗教神明的敬畏。

1、傩面具的造型

傩戏的人物塑造、角色区分也是傩戏的艺术特征。面具戴在脸上,所以它又叫“脸子”,大多是兽皮缝制或木头雕刻。池州傩戏面具基本是木刻制作,用柳木、樟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整体是外凸内凹的形状,眼珠、眼角镂空,其他部分是些深浅不一的浮雕,面具基本比人脸稍大些,分为半脸形和整脸形。顾名思义,半脸形是脸的一半,没有嘴和下巴;整脸形是遮住整脸,与五官基本吻合,最常见的造型分有冠型和无冠型,不同的角色带不同面具,头上均扎一块红巾或红布帽子做装饰,面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2、傩面具的色彩

傩是传统文化,它古朴、原始,传承古人思想,所以它用色单纯,对比强烈,基本以红、黑、白、黄为主,在池州结婚用红色,出殡用白色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所以红白最常见,金代表玉帝、土地这种神,象征权势地位和丰收,紫色面具比较神秘幽暗,用于代表招魂使者的神,有张龙、赵虎等。除纯色,面具还讲究色彩搭配,红黑二色是威猛色,用于魁星、关公这样威武严肃的神。2傩面具色彩注重人物性格,不同色彩的面具代表不同的傩神。在池州傩戏中,一枚面具有时不止代表一位神,它兼具多种角色。因此,傩戏面具更加的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3、傩面具的宗教信仰及民俗含义

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的物化形式。池州毗邻佛教圣地九华山,受佛教影响,使池州傩面具在艺术造型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清朝和近现代现存的池州傩面具中都能追寻到唐代佛像的影子,它们慈眉善目,方脸大耳,以及富态的面相很有佛像特点。由于面具具有艺术代言体功能,什么角色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3他们认为傩面具本就是神物,戴上它就被赋予神力,灵魂会去到另个世界与鬼神交流,就像一个媒介,将鬼神意识符号化。举行仪式,戴上面具的人就像进入另个世界,半梦半醒处于人神交流的状态,感受神性。在傩文化中面具是不可或缺的,于他们来说,面具是神灵的栖息之所,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对待面具要遵守各种清规戒律,从面具的制作、存放到使用都有严格规定。在傩戏演出之后都会将面具供奉起来, 一般安置在庙宇、祠堂或傩戏传承人的家里。4

千姿百态的面具造型,有剽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它们的艺术美感扑面而来。让池州傩面具面传承至今的不仅因为它独有的艺术特色,它更是池州人民精神和信仰的结晶,艺术影响力不可磨灭,价值弥足珍贵,为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丰富且深刻的借鉴。

池州傩面具创意发展的的可行性路径

通过对傩戏的了解以及对傩面具的分析,它不应该呆在博物馆里,它应当一代代的传承,但考虑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创意设计的方式去传承它。让傩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利用现代科技发掘和创新,使这种经典的艺术形式永远传承下去。这既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延续,又实现了池州傩面具的保护和传承。

1、池州傩面具与视觉传达创意设计

互联网的发展,让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范围极广,速度也越快,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结合池州的傩文化,从视觉传达设计入手,将傩文化与视传进行文创设计,让它渐渐融入现代生活环境中,以此突出池州傩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人们对傩文化耳濡目染,自然会去了解它,重视它,保护并传承它。

视传涉及的领域很广,报纸、杂志、广告牌、平面广告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设计出独属傩文化的logo,就像京剧的脸谱一样有代表性。想让傩文化更加具体生动的呈现,我们根据他的艺术特点做一个二维动画,不同面具造型代表不同角色,它的神性不一样角色也就不同,就像《葫芦娃》一样,用传统的剪纸画风,结合傩文化的传说,编成一则一则的故事,让现在的孩子带着兴趣了解传统文化。或者在当开办傩文化特色餐馆,还有与当地食品生产商合作,把傩文化渗透到它的包装设计,不同面具,配不同的的文字,形成我们自己的包装特色,成为本地代表特产。当然,现代科技的传播手段也不能落下,与当地电视台、省卫视合作,运用视传技术做出大众流行的周边系列,或将它的文化渗透在电视广告、娱乐软件、手机电影中,出现在各个信息传播媒介中,总会有人注意,有了关注点就有热度,他们就会去了解,会有小众的粉丝去传承、发扬它。

在这个“快脚步”时代,任何东西都要与时俱进,落下了被人遗忘,上文我们提到结合视传传播傩文化其实远不止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许多元素组成,只要让它出现在大众视野,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经济价值。

2、池州傩面具与景观设计创意

贵池处长江中下游,是丘陵區,有大量农田,植被丰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位置特点,与现在流行的大地艺术,视觉艺术相结合,就像最早在英格兰发现的“麦田怪圈”一样,把傩文化元素展现在空旷的稻田上,当时许多艺术家和农民们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在田间创作出各种的稻田画和七彩油菜花图案,人们称其为“稻田艺术”又叫大地景观艺术。1993年,日本的田舍馆村就以稻田画吸引游客,振兴当地经济。这种农业与当地傩文化资源的默契融合,在带动池州当地经济的同时,也让大家对这种独特又亲切的傩文化田间作品产生特别的兴趣。

现如今,不止城市有夜生活,广场舞的普及也让农村的夜间生活丰富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公共空间来满足人民需求,我们可以修建一个代表傩文化的广场,一个大的公共雕塑,周围可根据傩面具自身特点;红色的面具是兴奋、紧张的,穿插几处黑,代表二郎真君那种威严肃穆的神;黄色面具给人光明、辉煌的感觉,大多是玉帝、土地这样受人景仰的神;黑色,无光无色之色,是威武恐怖的神,还有白色面具,紫色面具等,看着不同颜色的面具,告诉人们善恶奸佞,是非黑白。它们张扬又低调的矗立在广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的居民。

3、池州傩面具与旅游文化产品创意设计

傩文化本就是一种古老仪式,与传承者合作,成立专业团体,建立傩戏演出,在旅游景点和博物馆进行傩面具雕刻工艺现场展演,不仅让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都能更好地了解池州的旅游文化资源,看到傩文化的魅力,还能创建一个全新的旅游文化资源品牌,传承和创新池州傩面具艺术,从而达到保护继承与创造经济效益共赢。

在旅游纪念品这块,我们可以从工艺绘制、造型设计、包装艺术、市场价值等方面走出一条特别的路。联合池州著名景点九华山,推出傩面具图册、面具仿品、明信片、钥匙扣等具有傩文化特点的纪念工艺品,他是佛教圣地,正好傩文化本就带有宗教色彩和佛教特点,这不仅改变目前池州旅游纪念品市场产品形象的单一性,弥补缺少地方特色的现状,还能让傩文化很好的传播。在传承保护方面,我们还能利用场馆对傩面具进行展示,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旅游者对傩面具的审美需求。尝试保护和发展宝贵的傩面具资源,借此使得傩面具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池州人们对傩的认同感,提高对傩面具的保护意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形成傩面具旅游产业化的新方式。

4、池州傩面具乡村文化墙的创意设计

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力量。我们可以将傩文化和农村文化墙结合,这是一种趣味性传播,将枯燥的知识与手绘结合,画在任何地方都会引人驻足,城市施工墙、校园井盖、小区路障球等,画在文化墙上,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自然的将傩文化展现给当代青年,促使我们不得了解它。结合上文的文创研究,从面具入手,每面墙上绘着各种造型独特、色彩明艳的傩面具,贯穿一些神话传说,将其绘在文化墙上,真的不失为一处特色景观。不仅是当地人,还有一些外地来的朋友,这些文化墙一定会给他们留下十分震撼和深刻的印象。如果只将傩文化印在纸上,没有人会去翻阅,枯燥的文字,生硬的注释,拗口的古文记载,只会让人们躲远。当今国家各级机关确实十分重视我国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美化作用,是国家政策的指引,文化墙建设能够直接体现国家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傩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需要更多创新性元素,才能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傩面具打破了视觉语言的限定和跨越历史阐释的空间,构建了属于自已的话语结构,为现代设计提供一种异于其他文化的新兴视觉符号系统。本文就池州傩面具的艺术风格和其创意发展的可行性发展作出探究。对它的保护传承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要切实抓紧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保护好池州傩戏的艺术根源,二要结合现代文明的传承方式,促进社会更多力量深入研究池州傩戏的结构体系, 寻找池州傩戏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戴楚洲.武陵源区土家族起源考[J].怀化师专学报,1996(4)

[2]檀雨桐. 池州傩戏面具文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程玉环.贵池傩面具艺术与视觉形象设计推广[J].大众文艺,2016(12):79-80.

[4]沈圳. 池州傩戏面具的艺术价值及其衍生品设计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

[5]李海平.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J].甘肃高师学报,2012,17(01):54-58.

作者简介:彭崇圆(1999年1月-)女,汉族安徽池州人,本科在读,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邮编:233030,主要研究方向:国画综合

基金项目:国家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10378078)

猜你喜欢

傩戏文创设计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杨云霞:傩戏面具雕刻师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