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2020-01-28何义奎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现代企业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都是有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而来,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需要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
1.进一步优化“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相关产业,以学院“校企一体,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本着“校企一体、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之原则,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面对的当前职业岗位,挖掘潜在就业岗位,预测以后就业岗位。深入解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在不同环境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以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为载体,采取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作品与产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一步优化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仪表安装与调试为核心能力的“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校企一体,三段递进”是指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把职业素质、专业技术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1、2学期)
以校內学习为主,穿插企业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常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熟悉电子电路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电工电子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电气图的绘制和识读等基本能力,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
(2)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3、4学期)
通过学校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以校内学习为主,到合作企业学习为辅,交替开展教学;通过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职业专项技能,强化学生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安装调试、电气基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PLC控制技术应用、简单自动控制系统搭建与调试、单片机测控技术应用、组态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各种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专项能力,为今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3)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4、5、6学期)
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仪表安装与调试等职业综合技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保证全体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
实现校企融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自学能力、价值观,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学生,达到校企共育人才的目的。
2.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研究、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结合国内高职高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成果,紧跟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通过组织专业建设教师赴国内外相关学校和企业实地调研与考察学习及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议,让企业专家与教学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就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讨。通过调研和吸收其他院校专业建设成果以及保留本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校企专家论证意见,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校企一体、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务求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准确、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3.创新专业建设机制
深入推行以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时刻关注政府经济方针政策变化,及时了解行业生产技术发展动态,虚心听取用人企业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本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庆,方一.Multisim在中职电子教学 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4(14):207.
[2] 周桃云,伍铁斌.关于《通信电子线 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03).
[3]钟迪.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2019年2月.
作者简介:何义奎(1973-),男,四川成都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航天电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