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类型学生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

2020-01-28王晓会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合作中职学校

王晓会

摘要:在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同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理想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关系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学校需要积极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家校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有效协作,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的提升。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不同类型学生家校合作共育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共育;对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家校合作”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和学校的认可,同时也在部分学校开展了积极的尝试。采用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家长与学校能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也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阶段,身心尚处于发展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倘若缺乏完善的监护与引导,就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与培育,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在中职学校中的学习与成长。另外,由于所学专业和成长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所需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学会明辨是非、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专业、性格、爱好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培养计划,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模式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为自身未来的长远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针对专业,科学引导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专业学习中,且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科特点、培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的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需求和问题,与家长对其所学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与探究,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模式下得到完善的培养。学校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例如工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以及根据专业特点将其划分为需要重点开展实践训练的专业和需要重点进行理论研究的专业,这样能够为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学校需要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为其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全面的保障。例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在校完成学习任务外,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参加艺术展等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帮助其开阔眼界,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就需要与家长统一认识,支持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通过看书来学习知识。只有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才能为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保证。

二、针对性格,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因而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样,在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共育的工作开展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对于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学会更加合理、完善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其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和家长为其提供更加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其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敢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再如,有的学生心思细腻、观察能力强,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热爱实践探究,那么在对具有不同长处的学生进行家校联合共育时,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创造出一片天地。

三、针对家长,积极沟通

中职学校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家校之间的积极沟通是关键。因此,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时需要对沟通方面的工作进行重点关注,不断开拓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良好的教育。首先,学校需要通过加强家访等实体联系渠道的方式,不断完善对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情况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成长经历、小学及初中的学习状况、是否经历过重大变故等等,这样一方面能够为教育教学的科学开展提供客观的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够引起家长的重视,通过完备的沟通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的不断深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共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新模式,是能够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合作机制,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前行有着关键作用。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力军,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在家校合作共育之间,仔细探究与钻研有利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不断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积极获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引领中职教育走向更深、更广、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振龙. 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73-74.

[2]汪增荣. 高校家校合作的德育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06):45-47.

[3]岳瑛. 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課程教学研究,2017(12):23-26.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合作中职学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德育工作浅谈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