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数据库项目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0-01-28刘芳李林燕
刘芳 李林燕
摘要: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着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缺乏真实工作环境,传统的“理论+实践”集中灌输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改革效果并不明显。本文针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项目教学模式,剖析教师、教材、教法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提出项目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新观念。
关键词:“三教”改革;数据库;课程;项目教学模式
一、引言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在项目化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后的课程更注重项目案例的引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过程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造成学习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趣很容易转移,或者根本激发不了学生兴趣[1],所以教学改革效果不太理想。为此,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以帮助职业院校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突破口。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课程教学的学情分析
由于高职招生属于末批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欠缺,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较好的理论基础,高职学生很难较好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其知识迁移和技术应用能力差。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包括统招生、单招生和部分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有的学生易受手机、网络和游戏的诱惑,自控力差;而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传统的“理论+实践”集中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
基于上述学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项目教学模式中,无论是项目设置还是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了学科教育的方法,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作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没有很好地与各个专业融合,其项目的设置及任务的选取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设置的,而不是针对某个专业领域所需的职业能力设置的。至于课堂教学大多也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的。导致学生无法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展开基于行动导向的个性化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如今,教育部正在全力推进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可以为项目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2]“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为项目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理实结合提供了保证。因而,高职院校要趁势而上,加快改变以往项目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采用新型的项目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三教”改革在项目教学模式中的实施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是关键
一是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施行者,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教学、关爱学生的初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认真分析学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秉承“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观,确定合理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考核评价方案等。在教学组织方式上,积极实施“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3]的教学氛围,并以此新型的项目教学模式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二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要实施新型的项目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不但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积极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授课形式,而且需要教师具备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而,作为高职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并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增强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为了进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学习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的制作方法,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实践,不但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要真正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一定要紧紧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构建 “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师资团队,实现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师使用、培养与评价机制,增强团队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教材是基础
一是教材内容职业规范化。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更新,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课程模式,如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模块式案例课程等,但这种改革只是在原有知识课程基础上引入了相关项目或任务的结构形式,大多数课程内容都是根据教学情境来设计的,而不是真实的企业项目,其内容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形式上的改良只是教材组织模式的变化,并未从实质上改变教材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的状况[4]。对于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强化其职业性与实用性。这就需要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并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
二是教材形式多样活页化。伴随知识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材常表现出纸质型教材多、立体化教材少、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多样性缺乏、配套资源开发不足、缺乏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形式等问题[5]。无法适应职业院校教材要随产业发展、技术变革不断更新的要求。如何积极探索并创新教材编写的程序与呈现方式是新时代教材建设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6]。为此,我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组的老师在教材建设中,除了积极探索针对不同专业抽取不同的企业真实项目任务构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外,为及时更新内容,适应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形式的需要,还充分依托自建的网络课程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与教材内容配套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视频、动画以及案例、试题库等),并通过VR/AR技术资源优化教材呈現形式,使数字资源的呈现更加直观和立体,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互动程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建设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要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教材建设离不开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的支撑。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学习的特点和方式,为满足高职学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学习需求,除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针对各专业领域的能力需求选取不同的数据库应用学习项目,并围绕选取的项目建设相应的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外,还需要努力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如可用于实践教学的仿真软件、完成某个实践项目所需要的素材资源,以及学生的实训项目、竞赛作品、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教法是途径
一是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高职课程教学体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常常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之后,设置专门的实训教学环节。但这种教学体系,如果课程教学与实训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容易造成教学、实训两张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有的学校已经舍弃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两步走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下,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围绕“学生”这一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及“边做边思、边做边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另外,在理实一体教学实施中,还可以借助学校自建的网络课程平台或职教云等线上教学共享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要实现上述教学方法,也离不开形式多样化的教材及其教学资源的支撑。
二是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无论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还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学生的特点,通过设定适合的教学情境,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7]。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的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及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或评价。
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打破以往单纯以课程平时及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探索能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产品和科学方法的研究热情的评价机制。如我院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包括平时课堂表现的评价、各项目任务的过程性考核、期末综合考核以及成果导向的考核4个方面,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以针对性地辅导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是教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主体;教材建设除了要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推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外,还要在教材内容与教材使用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求,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法是教师和教材发挥改革主体和基础作用的具体体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职院校,要将现代教学理念深入每个教师的心中,在实施“三教”改革时需要配备最合适的师资,创新教材呈现方式,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3]周民,王建业,杨超峰.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9):154-155,157
[2]王成荣,龙洋. 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4][6]高鸿,赵昕.基于类型教育特征的職业院校教材建设思路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15-19.
[5]孙诚,宗诚.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10-14.
[7]王波,赵利民,张崎静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4):15-19.
作者简介:
刘芳(1965-),女,江苏省海安人,副教授,工学硕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李林燕(1983-),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智能信息处理。
基金项目: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平台的高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AFCEC-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