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研究

2020-01-28陈彦钊朱雪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课堂管理

陈彦钊 朱雪颖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课堂行为展开研究,针对其中的问题行为,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进行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和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层次对大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提出一系列建议,旨在为大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课堂行为;内因;外因;班级授课制;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4-0069-03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 Classroom Behavior//CHEN Yanzhao, ZHU Xueying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aiming at the problem behavi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trib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n this basis,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and government, school,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method and idea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internal cause; ex-

ternal cause; class teaching system; classroom management

1 引言

在我国本科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1]。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大学课堂,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班级容量不断扩大,尤其是一些公共基础课,上课学生经常达到数百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社交软件、手机游戏逐渐渗透,课外诱惑日趋多样化,高校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频发,更有甚者出现有偿替课现象。而到课的部分学生虽然人到了,但是心未到,玩手机、睡觉、精力不集中等现象不断出现。再加上部分高校课堂管理松懈,尤其是在大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大学生课堂行为得不到有效引导和约束,课堂秩序和学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2-3],

难以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因此,进行大学生课堂行为研究,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课堂行为管理,对于保证课堂秩序,树立良好学风,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身心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课堂行为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行为,分别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进行分析归因,并基于此,从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角度对大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提出一系列建议,旨在为大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根据内外因辩证原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节分别从内外因的角度来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成因分析。

外部原因  影响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外部原因包括技术发展、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大学生活方式及课堂管理等方面。

1)技术的发展使得课堂环境日益复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课外诱惑越来越多,诱发了众多的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20世纪80年代,课外读物、磁带随身听开始进入课堂,随后,CD播放器、MP3播放器、手持游戏机等便携式娱乐设备也相继出现在课堂之中,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近年来,伴随智能时代的到来,软硬件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迅速涌入大学课堂,移动网络带宽不断增

大;同时,各种社交软件、自媒体软件以及手机游戏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信息获取途径急剧增多。这些因素对课堂的入侵,对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种种课外诱惑,大学生课堂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控制。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科学,是影响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因素,涉及国家、学校和教师等多个层次的投入。目前,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1],高校中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程度的与培养目标脱节现象,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不能適应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很难得到保障,最终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授课时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教学方式和手段陈旧,无法引起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一方面,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备课和授课效率,同时给教师教学带来“惰性”,出现一套课件多年不变等现象,教学与实际逐渐脱节;另一方面,高校的师资培养方向和考核方式逐渐向科研倾斜,很多高校教师秉承“教学不出事,努力做科研”的思想,在教学上投入过少,使得本科教学缺乏创新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把学生拉回课堂。

3)大学生活方式自由化。学生由高中阶段步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些课堂问题行为也因此而产生。据调查[5],约90%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经历过教师的不当激励,高中教师曾以大学生活的轻松美好来激励当下的学生努力学习,甚至有些教师向学生宣扬“只要高中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后就不用再努力学习”的错误思想,在大学入学前就在学生心里埋下了“自由的种子”,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态步入大学校园。在高中阶段,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由教师来主导,不需要自己过多规划;而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再加上大学中相对宽松的节奏,高中教师埋下的种子便在此时发芽,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会开启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旷课、玩手机等课堂问题行为凸显。这一点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普遍。

4)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缺失。有效的课堂管理,是约束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措施,而陈旧的课堂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课堂环境。考勤和课堂专注度是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点名是目前主要的课堂考勤方式[6]。这种方式效率较低,在大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课堂中学生人数动辄上百,点一次名要花费5~10分钟,占用课堂时间,分散教师精力,而且对替人答到、替人上课的现象难以辨别。签到、提问和随堂作业等考勤方式也存在类似问题。在学生课堂专注度管理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教师在课上的主观判断,缺乏定量和精确的分析管理方式,准确性低,可行性较差。

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分析,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问卷和访谈是目前所能采用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主观性强,较难反映课堂真实情况,实施难度较大。

内部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通过学生自身因素对其课堂行为产生影响。而影响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宣扬“学习无用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学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在功利心理的作用下,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满足教师的要求,获得学分,而应付考试的方法可以来源于课堂之外,认为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即可通过考试,完成任务。他们并没有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对待,明确学习的真正意义。再加上现实中存在“高分低能”等一些反面例子,这类学生便以偏概全,鼓吹“学习无用论”。这种态度是导致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

2)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在高中阶段,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生活节奏十分紧凑,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而步入大学后,学习模式发生很大变化,课堂学习不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生活变得宽松起来,学生的业余时间更充裕。来自外部的诱惑越来越丰富和多样,自制力差的学生缺少自我约束力,再加上心中“学习无用论”的驱使,高中阶段心里埋藏的那颗“自由的种子”便开始萌芽,催生了旷课、迟到、课上玩手机等课堂问题行为。

3)人生定位和规划不明确。步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

“教师的事”,需要学生自己去掌舵,而很多学生对自身缺乏足够的认识,人生定位不明,在内心产生迷茫,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其中有部分学生开始放纵自己,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变得不再重要,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业余生活之中,众多课堂问题行为由此产生。

3 措施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由众多外部因素作用于学生自身而产生的,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规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等多个要素之间共同努力。

社会和政府层面  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外部因素,政府和社会应合理引导技术的应用,杜绝技术滥用,如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经常出现于课堂之中的各种APP的注册审核机制,为大学生课堂学习排除外部干扰。

学校层面  学校应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将教学摆放到合理的位置上去,增加教学投入,回归高校的教学本质,优化教师考核机制。在课堂管理方面,革新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如将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实现智能化课堂管理。定期为学生举办学术前沿讲座,邀请领域内成功人士交流经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其课余生活,根除学生心中的“学习无用论”。

教师层面  教师一方面应该增强职业素养,努力做好教学研究,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定期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辅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和合理的人生规划。

学生层面  学生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握好方向,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效利用时间;加强自律,抵制诱惑,排除外部干扰,既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又要保证学习的“主业”,多交益友,增强有意义的交流;明确课堂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使“身心”回归课堂。

4 结语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课堂行为现状,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展开研究,以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视角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行为产生外在影响;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大学生活自由化使部分学生“身心”远离课

堂;课堂管理的缺失未能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此外,学生自制力不足,人生定位和规划不明确,“学习无用论”的误解,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和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层面提出一系列措施与建议,旨在为大学生的课堂行为研究与管理提供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卢淋淋,单颖.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问题分析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2016(9):103-104.

[2]李佩凤,汪慧英.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分析[J].学园,2016(33):95-98.

[3]李栓栓.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行为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4]衣玉梅,孙影娟,王一夫.大学生课堂行为与高校学生工作[J].学理论,2015(21):116-117.

[5]吴丽翠.大学生课堂非学习行为成因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0):81-82.

[6]冯魁,高校课堂考勤的尴尬与消解[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64-67.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课堂管理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侵华日军失败内因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