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2020-01-27王晓伟程淑杰
王晓伟 程淑杰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学的一门课程,其知识内容所具备了的实用性与基础性,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特别关键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将这个时期把握好,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因而,语文授课教师就应该参照小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学生彼此之前的个性化特点,选用最适宜的课堂授课策略,向学生教授语文内容。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教学大纲标准之上,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为重点,根据自身授课经验,从提起学生学习兴致、增强学生参与度、巩固学生学习基础、培育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这四个方面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一、扩展授课方式,提起学生学习兴致
基于小学生的岁数比较小,很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学习的热情度也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小学语文授课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出语文学习轻松快乐的一面,使学生能够感知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从而汇集小学生的关注力,提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致,让小学生能够自主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伴随时代的进步,电教设施辅助教学的技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并且在教学中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所以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落实授课内容,使授课模式变得更加新颖,如此便可显著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效率。
例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姓氏歌”这一课时,授课教师就应该借助班级中的电教设施将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出来。为了可以让小学生多多认识汉字,便可运用幻灯片的方式将汉字的部首拆分开,譬如将“张”拆解成“弓”和“长”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前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就应该伴着音频朗诵课文,继而帮助学生学懂不同的姓氏应该怎么朗读等。与此同时,也能够将班级中同学的姓氏归纳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中借助投影设施呈现出来,使学生结合这些姓氏来猜一猜是班上哪位同学等,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汇集小学生的关注力,使学生能够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致。
二、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期间,教师应当明晰这一时期的学生是非常期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认可的,这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参照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平时课堂授课中挖掘出与学生相处互动的最佳方式,进而落实师生互动的课堂授课活动,以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期间,还应该想办法增进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这样才能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授课质量,让学生能够自主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学懂更多的语文内容。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授课教师向学生教授“千人糕”这一课时,教师就应当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授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之前,授课教师便应该向学生设定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千人糕吗?” “不知道”,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好奇心,想要迫切知道千人糕到底是什么,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内容。在朗读课文内容以后,教师便可向学生再次提问“同学们,在你们朗读课文内容以后,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插图在黑板上简单的绘画出来,然后领着学生一起回顾文章内容,从而掌握“千人糕”的定义,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三、立足于课本内容,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内容的基本来源就是日常学习得到的语文课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当注重课本内容的教学作用,不能因为其课文内容简单就有所忽略。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是首次接触课本上的内容,而基本内容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而言又是特别关键的,所以教师应该借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平时所学的内容,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内容。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古诗三首”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先领着学生将古诗通读一遍,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然后向学生细化讲解每一首诗,帮助学生学懂古诗中的生僻汉字和解释,同时让学生感知到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意图,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在学习完三首诗之后,将三首诗进行整合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三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学会结合词句进行古诗的鉴赏等。最后还可以选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诗朗诵,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印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就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礎。
四、教师引导示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要想把语文学习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时期的教学,在平时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倡导,并通过自身的积极引导示范,让学生将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监督学生的学习时,还应该有效识别学生那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与纠正,从而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母鸡”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课文的任务,并提醒学生将预习形成习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国内教育部门要求各科授课教师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主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授课教师除了需要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之外,还应该帮助小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做好铺垫。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语文内容的初始时期,语文教育的关键性也逐渐被突显了出来。为了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就需要授课教师摈弃老旧的授课模式,扩展授课资源,选用新颖度高的授课方式,汇集小学生的关注力,从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致,这样才能显著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授课质量。由此可见,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授课实践策略展开研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赵钊.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0(02):126-128.
[2]范翠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9(03):65.
[3]张永芳.谈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才智,201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