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益教育组织对乡村文化发展的意义

2020-01-27冯欢伯先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意义

冯欢 伯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但在不同地区对乡村文化的发展,对乡村教育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差异,从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鄉村文化对当地的影响及意义的差异,本文就将对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的由成都某高校一位老师创办的公益教育平台果筐学堂对当地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其他一些乡村地区进行比较,从而探索类似教育平台对乡村文化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果筐学堂;公益教育组织;乡村文化;意义

一、果筐学堂发展历程

果筐学堂是成都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伯先老师于2010年在其老家雅安市名山县万古乡所创办的一个公益教学点,每到寒暑假,就召集放假的孩子们来到这个地方免费补课,而教学点是设在村头猕猴桃园的一个牛棚里,用废旧的门板和砖头搭起两排课桌,然后把果筐倒扣过来做成凳子,“果筐学堂”就因此而得名,最初的老师也只有伯先老师和他的女儿以及他们的一些朋友。

2013年,突如其来的“4.20”芦山县地震使得“果筐学堂”的“教室”牛棚全部坍塌,学堂即将毁于一旦之际,这件事被广泛传播,近200多位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相互传递信息,免费讲课、捐文具,出钱出力,使得“果筐学堂”奇迹般的“复活”,继续传承下去。

2018年,“果筐学堂”的分点正式开学了,在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石板庙迎来了更多的孩子,这个地方也是伯先老师的父亲曾经开办乡村小学的地方。

现在已经是“果筐学堂”创办的第十年,依然坚持初心,免费办学、开放办学,每一期的开办都会有很多志愿者参加,既有大学生志愿者,又有当地志愿者(一些退休的老师、擅长某项技能的村民),在“果筐学堂”中,没有繁琐的教学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都是一些充满趣味性的课程,比如说,太极、声乐、国学经典诵读等。

二、果筐学堂的开办对当地的影响

果筐学堂的开办,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幸在果筐学堂当过志愿者,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作为一个公益教育平台,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作用是极其明显的,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的村民主要以经营猕猴桃园和茶园为生,寒暑假期间,正是采茶的时节,对于孩子的照顾是不能兼得的,而果筐学堂的开办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孩子在果筐学堂既能学知识,又能在老师的辅导下顺利完成假期作业,学堂的课程极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果筐学堂的课程不分年龄阶段,当地村民们在不忙于干活时,也能在学堂学习,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每天早上,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朗朗诵读声萦绕在村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从经济来看,果筐学堂的开办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捐学习生活用品,为大家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果筐学堂的故事,还会让人们深入了解当地的猕猴桃和茶叶,有利于帮助这些产品的销售,促进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文化传承来看,伯先老师的家风淳朴,教育文化氛围浓厚,有着“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而当地又是陆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重镇,他曾经说过:“一切好的教育应该回归于生活。我认为乡村是文化之根,田野里的孩子们更具备教育的 ‘先天优势。”创办果筐学堂,有益于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学习,从小培养对故乡土地的热爱之情,同时,伯先老师的家族文化也对当地的文化传承起到了引领作用,当地有许多民俗文化,比如,马马灯,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更多的孩子愿意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当地人民也看到了地方优秀文化的存在,调动了他们对当地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从而传承优秀文化,振兴乡村文化。

三、果筐学堂与其他公益教育组织的比较研究

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很多公益教育平台都发展了起来。笔者以为,公益教育组织就是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教育的平台,有的研究人员看来,公益教育是一种旨在通过培养孩子能力和提高责任意识的一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教育的模式。但共性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都是一些自发的、不图回报的、为给孩子带去更好教育的,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学校教育,而果筐学堂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拘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大纲,主要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深入大自然,走进田野,这对以后的田野调查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模式。

果筐学堂还专门设立了图书室,对孩子、当地的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都产生影响,体现了果筐学堂意义的多样性。除了发挥公益教育平台作用,还发挥了公益图书馆的作用,对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基层化、多样化和广泛化,促进农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乡村的山水田林等环境要素和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都对乡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果筐学堂在教授传统文化课程的时候,会常常将当地优秀的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等融入其中,为传承当地乡村优秀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孩子们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就被优秀文化所熏陶,对今后的成长也起着积极作用。例如,当地的高家碉楼是当地高氏家族世代守护的一座碉楼,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曾当过学堂,为传承耕读传家、勤俭治家的优良传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还抵御过强盗的侵略,护卫了十多人的生命安全。在几次地震之后,碉楼有些损坏,但高家后人和当地文物部门始终在修复,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小结

公益教育组织的发展,不仅会对农村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为城市文化沟通乡村文化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果筐学堂可以说是公益教育组织中的一个典范,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公益教育组织都要像这样做,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更多类似的公益教育组织被创办起来,并在当地深深扎根,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当地的优秀文化,使乡村文化的发展遍地开花,有利于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

参考文献

[1]左杉.田野里 “果筐学堂”盛满家学情[N].四川农村日报,2019-03-06(7).

[2]张志红.我国公益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No.467,9-10.

[3]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C].华南理工大学,2013.

[4]卞素萍.地域文化传承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江苏建筑,2020,No.205,17-19.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