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新模式探讨
2020-01-27谭超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重大考验。为创新党组织生活,深入探讨其有效方式和途径,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設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党组织生活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在不同的学校学院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情况既千差万别,也参差不齐。
一、改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对策
(一)建立完备高效组织体系
高校党委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牵头,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和高校共青团组织协同配合,院(系)党委(总支)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长期计划、步骤,以及分年度目标、总结、考核、奖惩等做出明确安排,定期专门研究、督导和部署大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联系院(系)党委(总支),院(系)党委(总支)领导联系基层支部,基层支部学生委员分工联系各党小组的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定期开展专门调研,以此强化大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
(二)增加组织生活的途径
由于学生党支部主要面对的是大学生,因此党支部在组织会议、开展活动的时候,一方面要突出党建主题,反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国内外时事政治和形势,反映社会经济等民生热点,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六个结合:其一与专业学习实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其二与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结合起来,其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其四与各类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其五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其六与校内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注意加强活动指导,加强反馈调研,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深化活动效果。
(三)拓宽组织生活的范围
大学生党建涉及的空间范围有:教室、校园、街道、社区、各种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以及乡镇农村和城市企事业单位;涉及的人员范围有: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普通群众、宗教人士和民主党派成员等。大学生党组织生活可以进一步放大视野,不局限于校内、不局限于党员,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以更加宽广的途径引领党组织生活买上新的台阶。尤其是,多举行户外主题活动,多吸收非党员群体参加,多走向基层和民间,多与社会接触,多做考察和调研等党员喜闻乐见,又有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和调研活动。
二、分年级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新模式
(一)本科一年级党组织生活要严格要求
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党员人数往往不足3人,一般会被编入高年级党支部。接下来,要对他们进行系统正规的培训,尤其是通过“三会一课”制度的贯彻,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尤其是党支部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各种党建材料文档撰写的格式规范和要求。在此整个过程中,贯彻一个“严”字,甚至要有经验的支部书记手把手地教,并和高年级党支部做好传、帮、带。
(二)本科二年级党组织生活要耐心指导
在大二时,高校会迎来第一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至此,一个本科党支部的所有的基本工作在内容上走完了一个完整的流程,这往往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整个过程,贯彻一个“细”字。这段时期,是新支部委员们工作经验积累的时期,也是各种问题和矛盾的高发期,作为支部书记要有足够的耐心,精心指导,随时匡正在党员教育培养和发展转正中的一系列错误或失误。
(三)本科三年级党组织生活要敢于突破创新
经过两个学年的锤炼,学生支部委员不论在经验上,还是在自身素质能力上,基本都能够胜任支部角色分工。但是,党员本人由于面临新的压力,如考研、就业、人际关系等困惑,党支部开展日常工作和组织专门活动都很困难。所以,这段时期对党支部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整个过程,要贯彻一个“新”字。一方面党员骨干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并努力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做好表率,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党支部要创新组织生活模式,增强支部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同学们的个性需求和党员主体地位,多组织开展有益于促进大家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活动。
(四)本科毕业生党组织生活要加强示范
大四毕业生开始变得更加忙碌茫然,甚至有一部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恐慌。这个时候大家心已经脱离了课堂和学校,所以党支部开展工作尤为困难,甚至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时,在校的党员人数都不够。在此整个过程,要贯彻一个“活”字。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每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安排,组织已经保研、考研或找工作成功的同学认真做好每一个会议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安排会议议程,把握会议效率;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和活动,必要时可依托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谈话和了解党员动态等。
三、结论
总之,学生党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不仅意味着党建的科学化,也意味着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不仅仅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也可以生活化、学习化,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充分结合起来;学生党支部党组织生活不是死板的,完全可以丰富多彩、真切感人、真实动人,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此郑重呼吁高校将党组织生活实行“全面达标升级”,纳入“定期考核评估”,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并率先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先行试点、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长期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中原.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J].科教导刊,2011年1月(上),171.
[2]周东斌,张良浩,彭国存.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创新[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39-40.
[3]曾峥,谢俊才.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创新策略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月(中),19-20.
[4]田书清,李云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商业,2008年18期,280-281.
[5]田甜.高校学生党建l+x模式初探[J].文学教育,2010(5),42-43.
作者简介:谭超(1987—),男,汉族,山西大同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Q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