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县级档案文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2020-01-26万修学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建设发展

万修学

摘要:大力发展档案文化,特别是要着力发展县级档案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而又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照本县的实际情况,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档案文化发展路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停顿不前,要力争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就此,我发表几点看法。

关键词:档案文化;建设发展;馆藏特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县级档案部门也要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独特优势,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精心打造档案文化,使档案文化大放异彩,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1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档案文化建设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长期以来,档案馆为人类文明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赖以知古今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馆是保管和利用文化资源的中心和基地是毫无置疑的。但是,由于县级档案事业长期得不到社会公众的正确认识,档案馆与其他大众文化机构相比,经费投入远远达不到发展的需要,馆藏文化功能还未得到完全的开发,这是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必须从现实上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按照《档案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光,正确看待档案馆在文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使其与其他大众文化事业机构同步发展,每年按适当的比例增长,并戴帽下达,实行专款专用,消除档案部门长期受经费不足的困扰。

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档案文化建设者的素质

人才,作为掌握先进科学的载体,是立国兴邦之本,是最宝贵的财富。因此,要把培养县级档案人才作为一种战略任务。那么如何采取措施,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在抓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一是抓好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开放意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参与和开放的意识,引导县级档案人员从适应竞争到敢于和善于竞争的转变;二是加强文化素质和专业的培训。结合各县的实际,创造一定时间和空间,在提倡走自学成才之路的前提下,鼓励档案人员参加各种在职教育,接受文化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再教育;三是把好“用人和留人”关,对进入档案部门的人员要严格挑选和考察,做到量才而用,唯才是用。通过以上努力,一支热爱事业,素质高的档案队伍才能建立起来,才能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潮中去发挥光和热。

3注重馆藏的特色,不断丰富文化资源

馆藏建设,一定要体现自己的鲜明个性。同样,作为县级综合档案馆怎样体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从一定意义上取决于馆藏档案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立特色鲜明的县级馆藏档案,对维护本县的文化完整,丰富本县的文化资源,使之为全县文化事业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凡反映地方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档案以及散存在各组织、个人中具有反映全县人民群众面貌的书画、民间艺术作品、民间文化生活习俗、姓氏族谱、谱书等广开渠道地进行收集和征集进馆,这些不仅对于查考家族历史具有极富潜力的文化资源,对于查证地方的人文历史、编史修志、文学艺术创作等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我们莒县档案馆去年就启动“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去年一年,共接收各类档案36260卷(册),其中文书档案36000卷,照片档案18册,录音(像)档案15盘,其他历史资料227 卷(册)。只要建立起富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为全县积累更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有效地引导社会对档案的兴趣和利用,为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4增強服务意识,为文化建设提供文化信息

4.1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档案服务意识

县级档案部门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档案服务意识。档案馆要树文化事业的良好形象,就是要摆脱受衙门气息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切实转变满于现状的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尤其是市场竞争意识,迈开双脚,知难而上,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一般提供向主动超前服务转变,创造条件,利用现代化管理的方法,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的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文化信息,为社会创造大量的精神文明财富,使档案馆在文化事业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我们莒县档案馆共接待档案利用者12000余人(次),提供档案利用7万余卷(件),开放档案1万余卷,利用档案资源出版县志、乡镇志和部门志等志书共30余部。此外,还利用馆藏资料撰写了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档案法律法规汇编》等资料、文件50余万字。

4.2加强档案编研工作,不断为大众创造精神文化产品

要使县级档案事业不落伍,使档案的文化信息真正走向社会、服务大众,就要从满足全县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要出发,使传统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全面更丰富多彩地继承和发展,使其符合大众的利益,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搞好基础业务的前提下,立足于馆藏,发挥馆藏的优势,以公众文化需求价值为取向,在开发上做文章。要有针对性开展编研工作,把优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传递给利用者,提高馆藏档案的用途,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繁荣全县文化事业的一种活力。如莒县档案馆利用馆藏的优势,编写了《勿忘在莒》、《莒县档案志》等具有一定史考价值的参考资料给各部门和人员参考,受到了他们的好评。其次从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为原则,主动参与有关部门编纂文献出版物,为社会提供精神文明产品,为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娟.浅谈如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J].管理学家,2014(4):14.

[2]陆立丽.浅析档案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10):91

[3]祁艳辉.浅谈化工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化工管理,2015(33):15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建设发展
浅谈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档案文化研究初探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探索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