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概念下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建设探析
2020-01-26叶源斌
叶源斌
摘 要:“慢生活”展现的是健康、积极、自信的生活状态。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全民倡导“慢生活”。“慢生活”与城市文化建设、图书馆建设息息相关。文章基于“慢生活”概念,积极探索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城市文化和图书馆建设中如何融入“慢生活”概念的策略,致力于为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建设找寻新出路。
关键词:慢生活;城市文化;图书馆建设
目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在新时代,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都越来越快。如何从紧张繁忙的生活状态中赶走疲惫、放慢节奏,早已成为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慢生活”理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所谓的“慢生活”,实际上就是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合理享用时间,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令自己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并感到愉悦。在现代社会中,慢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到图书馆、体育馆、茶馆、旅游景点打卡等。然而,在众多场所中,笔者认为去图书馆更有意义,既能查阅所需资料,又能享受优质服务。
一、“慢生活”理念对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慢生活”概念倡导悠然自得、绿色健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伴随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问题日益增多: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现象频发,亚健康人群数也在不断增长。应用“慢生活”概念改善自然生态,加强图书馆建设,能为人们寻求怡然自得的生活境界带来推力,帮助人们早日享受理性“慢生活”。不可否认,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向来都是主力军,也是重要据点。将“慢生活”理念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建设,可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慢”服务。
二、“慢生活”概念下城市文化建设建议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慢慢开始习惯了“快”节奏生活,导致淳朴的原生态生活模式遭到冲击。基于此,“慢生活”概念下的城市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留存城市记忆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无论其发展速度多快,样貌变化有多大,历史永远都是这座城市的根。若想保留城市之根,首要任务就是保留城市记忆。古代遗址、民间文化及传统建筑等都属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即城市记忆。这些记忆,均是一个“城”发展长河中最宝贵的财富,抓住城市线索,便能探寻城市“年轮”。城市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它与城市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是现代化城市的珍贵标志。为了完美保存城市历史,需将城市历史与现代社会高度融合,在精神层面弘扬城市文化,促使城市品位及个性有所提升。
(二)挖掘城市文化
一个城市若想长足发展,需有特色文化资源作为支持。城市文化特色的塑成与发扬,对于城市建设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换言之,毫无文化特色的城市,终将失去灵魂。随着“慢生活”概念的提出,更倡导依据地域特色,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特色城市长足发展。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地域景观壮阔,无形中都为城市文化特色的塑成提供了基础。城市历史底蕴,是培育城市文化的重中之重。基于此,需深度挖掘、保存、發扬历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时,还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需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现实生活需求。在保护传统文化、发扬城市特色文化之际,需关怀地域经济发展。城市在发扬地方特色与传承地方文脉之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以包容之心汲取优质外来文化,丰富本土文化内涵,进而为创建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奠定基础,促使特色城市文化持久散发魅力,最终获益。
(三)改善文化环境
随着人类生活、生产水准提升,社会劳动时间明显缩短,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人们更享受休闲的生活方式。目前,可供选择的休闲方式种类繁多,休闲的意义发生了本质变化,促使人们对休闲文化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应用“慢生活”概念打造轻松、愉悦的“慢生活”环境,可谓是大势所趋。创建休闲设施,丰富休闲文化内涵,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休闲文化的追求。首先,合理应用“慢生活”概念打造城市休闲空间,开发城市地域资源,广泛应用绿色空间。其次,休闲城市空间的建设可与人文环境建设相结合,打造健身娱乐休闲场所、休闲景观观赏场所等。最后,还需要充分调动地域文化资源,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及民俗资源,提高城市休闲文化的品位。通过创建城市博物馆、城市美术馆、城市图书馆等设施,创建有口碑的休闲文化娱乐品牌,为社会大众提供“慢”服务,滋润人们的心灵。
三、慢生活”概念下图书馆建设建议
图书馆既是城市文化载体,又是城市文化传承者。图书馆可为城市提供精神食粮,为人们带来精神“饱腹感”。在图书馆作用下,可有效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营造高品位氛围,提高精神境界。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自带历史属性、包容属性、多元资源属性。在“慢生活”概念下建设图书馆,可以参照以下几种建议:
(一)加大投资,提高图书馆硬环境
在“慢生活”概念下,若想促使图书馆顺利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图书馆环境及相关硬件设施的更新,为广大读者提供悠然舒适、功能完善、高品质的阅读休闲空间。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彰显着城市文化建设质量。图书馆不仅向城市输送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城市文化发展,对区域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致力于改善图书馆硬环境。
(二)注重服务,改善图书馆软环境
图书馆服务,在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此,相关部门及人员需加大力度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改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多种服务方式,以便落实图书馆“慢生活”软环境的建设目标。首先,应积极更新服务理念。以全方位、快速度满足读者需求为核心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馆舍效益、藏书效益、设备效益等。其次,扩大服务对象范围。跟随社会公众服务决策,将服务触角向学校、部队、社区、机关、工地及农村等延伸,加大对未成年人员、低保人员、残障人员及农民工群体的服务力度。再次,需及时更新服务手段,依托互联网力量实现远程网络信息服务,增强图书馆服务主动性,拓展图书馆服务深度,以此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充分调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技术,创建完整的网络服务体系,创建自助式图书服务网点及馆外流通点等,方便读者的“借”与“还”。最后,还应注重提高资源建设服务质量,改善文献保存效率与文献资源储存效率。立足区域经济优势、社会优势,创建完备的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及其他文献资源体系,通过加快文献资源建设速度,快速提升与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推进“文化共享工程”,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努力打造数字图书馆,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实现馆内资源共享。如此一来,便能有效提升图书馆使用效益,提高图书馆“慢生活”软环境质量,为更多人的休闲生活提供保障。
(三)倡导全民阅读,营造“慢生活”氛围
图书馆是公众阅读场所、文化休闲场所,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部分。为此,图书馆应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遵循社会群众阅读兴趣、阅读权利,为众多图书馆应用人群提供人文关怀,最大限度保障社会群众文化权益。在实际生活中,书籍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每一本书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基于此,需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全力倡导“人人阅读”。相关部门应广泛宣传阅读的益处,让全社会、各领域、多群体都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共同建造文明城市氛围。具体来说,为了吸引更多群众使用图书馆,图书馆需适当降低服务门槛,面向全社会开馆。与此同时,还应为所有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减少读者应用图书馆时的阻碍,促使更多读者爱上图书馆、爱上读书。此外,为了真正提高图书馆办馆水准,需积极响应文化部门号召,围绕公共图书馆展开“全民读者需求座谈会”,并积极开展“我爱阅读,阅读让我成长”等系列阅读活动。通过多样性措施,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共同营造图书馆“慢生活”氛围,以此带动社会群众阅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稳步提升。
四、“慢生活”概念对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建设的启迪
借鉴“慢生活”概念培育社会文化、创建图书馆,符合区域特色发展需求,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一个城市,如果丧失了文化内涵,即使其当下的发展足够繁荣,也终是“昙花一现”。城市文化底蕴、品味,直接关乎城市魅力。生活在快节奏时代,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趋势明显加强,进而引发环境恶化、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建设饱受冲击,城市品位日益下降。为此,在大力发展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之际,需注重提高城市质量。遵循“慢生活”概念。这样不仅能改善城市文化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群众生活质量,助力当今社会朝向绿色化、持久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城市文化与图书馆的协同建设,给群众提供了充足的休闲时间、空间,使他们在快节奏工作下留出时间去思考、感悟、交流,去欣赏世间的美好。在建设城市文化与图书馆时,积极转变理念,合理应用“慢生活”哲学,势必会创造极具底蕴的城市文化,为日后长久发展城市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慢生活”概念为渴望享受悠然生活的人群提供了精神力量。“慢生活”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更是一种难得的生活品质。“慢生活”的核心概念是环保、绿色、休闲,将“慢生活”概念与城市文化建设、图书馆建设相融合,有利于充分应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图书馆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品质场所,进而为城市文化内涵注入新力量,使之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波,陆幸幸.“书香城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與工作,2020(8).
[2]张岩.公共图书馆:城市文化温度与高度的重要标志[J].图书馆论坛,2020(09).
[3]罗然.“慢城”理念下城市文化与图书馆建设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2).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