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园活动场所景观研究

2020-01-26张晓凡石嘉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老龄化

张晓凡 石嘉蓉

摘 要: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亟需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将空间根据不同行为方式划分为动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过渡区和多代际区等,充分考虑老年人在公共空间内可能出现的需求进行设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方便的公共活动空间。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公园;活动区域

一、老龄化问题和社区公园的必要性

(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人口老龄化是生育率下降,人口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来看,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总人数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4.1%,也就是说在2050年就会出现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的情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解决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切实问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

(二)社区公园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

社区公园是目前为止居民进行日常活动和社会交流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社区公园不仅可以成为都市当中的绿岛,而且给附近居民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老年人作为社区中留守人数最多的人群,他们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活动在社区或者社区周边的区域,所以建立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区公园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二、老年人的特征和基本需求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变老”不单只是表现在外表,更多的是随着身体代谢减缓造成的老年人身体各功能的“变老”。首先是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活动的耐力和强度远远不如年轻时期,例如走较长距离的路会感到疲惫,无法长时间下蹲或无法起身跳跃,甚至有些老人会因为腿脚不便拄拐杖、坐轮椅等。由于老年人关节、韧带的衰退,老年人的身高会比年轻的时候降低,且女性的缩减程度远远大于男性。其次,老年人行动比年轻人迟缓,这是因为他们的应激反应的能力在退化,应激反应时间延长。再次就是老年人的感知能力退化。在人衰老的過程中,往往还伴随着视力和听力的下降,这会阻碍老年人对于周围事物的判断,例如老花眼看不清较小的字体,将黄色视为白色或者棕色,听不到门铃声和电话声等。最后就是思维能力下降,年纪越大的老人记忆力和智力会慢慢减退,甚至伴随而来的是一些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问题将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就是衰老感、失落感和孤独感。衰老感是老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各个机能开始下降。失落感是老人退休之后,脱离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所带来的不适,这些老人往往会感到被遗弃、受冷落和不被尊重。孤独感是老人向往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是由于家人工作忙,没法经常回家陪伴老人造成老人的心理问题。

(三)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年龄层的人群有较大的差异,根据扬·盖尔的研究,老年人的目的性活动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以及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行为活动,例如购物、做家务等日常行为活动。自发性活动则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产生的个人行为,例如读书看报、外出散步等。社会性活动是老年人加入社会群体的活动,例如跳广场舞、约三五好友下棋等都属于社会性活动。

(四)老年人的需求特征

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来看,老年人的需要也有所变化。首先是安全需求,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会对自己的各项活动表现出担忧或者焦虑,例如对于过高或者过长的台阶会有恐惧感。其次是交往需求,老年人退休以后人际圈子缩小,他们需要外出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再次是隐私需求,确保老年人的隐私安全就是给老年人以足够的尊重。公园私密性的设计则是老人隐私需求的重要保证。最后是舒适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舒适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区域规划策略

(一)动态活动区域

动态活动区域往往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大面积活动场所,可容纳30~50人为宜,这些面积较大的广场主要向老年人提供类似于广场舞、太极等大型群体活动场所。公园内除了要设置较大的活动场地外还要设置2~3个较小的活动广场,为10~20人提供小型的活动场所,例如乒乓球、毽球等小型活动。广场周边可以设置一些低矮的灌木用来划分界限也可以避免其他人的误入,甚至也可以在灌木丛的基础上种植一些藤本植物,让老年人在活动的同时感受自然带来的身心舒畅。广场可多设置几个入口,方便老年人从不同的方向进入,广场连接的道路通达性也应该较好。此外过硬的广场地面铺装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老年人关节磨损,广场的地面铺装应该质地较软,防水防滑,以防老年人在活动时出现事故。广场要根据容纳人数的多少设置相匹配的座椅,保证老年人在活动结束时做适当的休息调整。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容易有尿频的症状,所以附近要设置卫生间且卫生间一定要醒目,方便老年人寻找。

(二)静态活动区域

这类场所应该选择在较为僻静的区域内且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地形和景观小品等将这类环境做成半围合的活动场所。通往这类场所的园路可以相对丰富一些,增加趣味性。与静态活动场所相连的路不宜太多,要保障静态活动区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周围的植物要具备一定的隔音和遮挡作用,可以选择灌木丛或藤本植物。静态活动区域座椅的选择和分布十分重要,可以设置几组组合座椅,方便老年人交流谈话,也可以设置单个座椅,为想要安静休憩的老人提供个人空间。老年人休憩的座椅旁边应该空出一个轮椅的位置,方便让使用轮椅的老人与其他人交流。座椅的设置要考虑到季节因素,使老人夏季可以避暑,冬季可以晒太阳。因此,座椅周围一定是季节性的树木,夏季枝繁叶茂,带来凉爽,冬季可以让阳光透过树干带来温暖。此外,静态活动区域的周围也可以设置水景,水景除了具有观赏性之外,还可以利用小型水景隔绝外部噪声。

(三)过渡区域

这类区域可以包括一些小团体聚集区域,例如老年人下棋的区域。这类区域相对于静态区域会热闹一些,在这个区域要为老年人设置足够多的桌子、座椅和可以遮风挡雨的廊架或者亭台等景观小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不少老年人喜欢静坐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因此过渡区域也应包括可以观看他人活动的区域,这类区域不必单独划分,可以利用景观构成依附在其他区域周围。

(四)多代际区域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开始照顾自己的孙辈,所以人们经常在公园中看到孩子在玩耍,老人边聊天边照看孩子的情况。考虑到这些问题,可以在社区公园中增加儿童活动空间,以及舒适且可以观察到儿童活动的休息空间,为社区公园注入新生命的活力,也给老人的生活带来安慰和欢乐。

(五)设计原则

设计这些区域要考虑几点通用的原则,无障碍设计原则是首要的设计原则,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来看,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变弱,不能做大幅度或者长时间运动,甚至有些老年人还要借助器具进行活动。根据无障碍设计原则,公园台阶或者踏步旁边应该设置不超过20度的斜坡,沿坡道要设置高度为80厘米的连续扶手,并且台阶高度应为12厘米,宽度应为45厘米。公园内各区域的座椅靠背要有一定的弧度,靠背高以33厘米到38厘米为宜。园路也不宜做较大坡度,保持在15度左右为宜。其次是安全性原则,整个园路的地面铺装要尽可能使用防水防滑材质且要避免强烈的反光。照明设施也要注意灯光的柔和,避免眩光,确保老年人在夜间安全活动。公园内的植物选择也要格外注意,以防诱发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最后是易于识别性原则,老年人视力明显不如其他年龄段人群,所以公园内的标识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特征,应设计明显且易于识别。此外,各个景观节点要有差異性且具有代表性,增强老人在公园中的方向感。

四、结语

在社会老龄化逐步加深的状况下,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成了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养老型社区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活动特征,不管是从区域的划分还是设计原则方面考虑,所有的景观设置都要为老年人服务,要做到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阳光的公共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凯.基于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梅楠,汪江.城市更新下的社区养老模式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1).

[3]周元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居舍,2019(16).

[4]张晓凡.老年人家具设计[J].价值工程,2012(18).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