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论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2020-01-26强大明鹿立鸿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以生为本模式

强大明 鹿立鸿

摘 要: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高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综合高中的教学模式以提供升学为主、就业为辅,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纵然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推行多年,但目前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位战斗在教学一线的综合高中教师以及相关人士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目前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症下药,继而提出解决思路和方式,旨在为我国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党和国家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教育改革之中,力求通过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针对人才培养提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教育发展活力[1]。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所学、所思对于学生终身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习惯的重要场地,其校园文化、课程体系、授课内容、方式以及教师个人素养等各方面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让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是综合高中教育重点同时也是难以攻克的难点。素质教育以在我国实施多年,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推进当中,创新人才培养意识也逐步扎根于每位相关工作者的思想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国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还未达到最优水平,下面简要分析问题之所在,并以此为后续模式的改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单一。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基本概念以及方法的传授,而没有将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当中,出发点的偏差自然致使学生将知识点烂熟于心却并不会使用,仅仅是纸上谈兵。加之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不论是自身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吸收程度、掌握能力都不尽相同,“一刀切”的教学目标下,极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长此以往,差的学生会越来越缺乏学习的动力,失去自信心,极有可能对学生造成终身的不良影响;二是,教学内容单一。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授课内容仅仅止步于书本上的知识,至于如何应用则很少涉及。学生往往只是在台下被动接受静态的理论,而触及不到具体的事例,如此教学内容下,学生根本无法深入了解理论背后的具体应用,更何谈进行创新;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固有教学模式即单向教学全靠老师一张嘴贯穿整堂课,学生仅仅是靠死记硬背、模仿练习来应付考试。这样“填鸭式教学法”完全起不到培养学生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初衷,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环节薄弱

综合高中在对学生完成基础文化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还有帮助学生达到一定专业技能标准的职责。因而案例教学对于综合高中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而言意义重大,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环节少之又少,学生只是在复制性地被动接受知识和解答技巧,完全起不到增进个人能力的效果[2]。

二、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如今,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外因,而如果学生本身不具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内因,只凭教学,是无法有效完成知识的受教。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学方法的下,学生对教师虽然充满敬畏之心,却也因此抑制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即为承认学生是独立完整的个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题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唯一的权威,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综合高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广大综合高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场地和課程时间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重视学生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一)选择教育:秉持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渗透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同样受用。首先是要从领导层高度认可可持续发展服务理念,并将其设为办学主导实现,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当中[3]。上至领导层下至一线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课堂不单单是教与学的组合,而是多元复合整体,要想实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优化效果,深度贯彻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方法为主线,通过互动、合作,有计划的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设计于课堂当中,让有限的课堂时空展现最优的教学效果,高效完成预定目标,达成预期任务。之所以运用选择教育,是因为其初衷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养成自主性学习、实现卓越发展目标,这其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综合高中师生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当中甚至是教学设计当中,让学生通过选择了解自身需求之所在,并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合理安排课程结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学习能力,使之受用终身,这符合当下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选择教育最大的不同即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和自主选择,让学生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相比较传统教育方法,选择教育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师道尊严”,不再依靠学生对教师敬畏来压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学生普遍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心、有好奇心,普遍追求个性,彰显自我,具有满腔的热情,他们以不再接受教师是课堂中唯一的权威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选择教育”核心即为承认学生是独立完整的个体,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给学生以尊重,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提升学生创造力,让整个体育教学工作围绕在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之中,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4]。

简而言之,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是具备丰富个性以及健康人格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而选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通过学会选择、主动学习获得卓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套餐式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载体

套餐式课程本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构建套餐式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套餐式课程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传统“一刀切”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打击。套餐式课程强调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当然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毕竟高中阶段的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尚不健全,因此需要外接的帮助,通过借助家长和老师的知道,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发展潜能等综合考量,自主选择学习层次,并制定套餐式课程表,据此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5]。

(三)开发特色课程

课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其内容和方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组合,而是要以达成一定目的为初衷,并结合学科特点,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有利环境,在有限的教學场地和课程时间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重视学生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在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才是当下党和国家对于综合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期望。因此综合高中课堂教学务必要跳出固有的沉闷、死板的旧框架,让学生不仅仅拘泥于在课堂上呆板的阅读书本,而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快速解决问题,并收获知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下,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输出课本教学内容,学生非理解性记录,如此被动的学习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比起将知识点倒背如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从自身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培养未来对国家真正有用人才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当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并鼓励学生自身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求异思维,鼓励与众不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在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广大综合高中教师的要求已不再是培养“高分青年”,而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在从分数管理改为等级管理,以章为本也朝以人为本迈进,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分数至上的枷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态度,通过深入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并结合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笑笑,史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以高中阶段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5):117-124.

[2]张喜忠,张洪舰.发现自我,赢得未来——本溪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8,(23):39-42.

[3]张德宜,张西云.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性高中课程开发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8,(5):28-30.

[4]何勇,许文学,陈民.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元培计划”开发与实践[J].创新人才教育,2019,(1):55-60.

[5]许可.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北京市“翱翔计划”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风,2018,(3):47.

作者简介:强大明(1980— ),男,汉族,江苏仪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鹿立鸿(1979—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以生为本模式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