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2020-01-26贺仁忠
贺仁忠
【内容摘要】网络伦理是网络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所显示出的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因此,网络伦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网络伦理的践行有利于提高使国民的整体素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在思想道德方面将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如:黄色信息的污染、价值观的偏移、人际情感的疏离以及道德冷漠等。基于这些问题,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此研究,为当前学校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伦理 中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德育
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中学生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平台。中国网络用户主要群体就是中学生。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中学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使中学生孕育和衍生出许多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另一方面网络上也存在一些黄色和暴力的内容,会对中学生的道德建设、心理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难题,新的挑战。在各种“网毒”的侵害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逐渐背离道德和法律。部分中学生的缺乏正确的道德观;道德和心理人格出现扭曲分裂;盲目的崇拜西方的文化;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网络的出现,对于青少年而言,既有弊也有利,在网络的世界中,言论自由,很少有健全的法律去规范和约束其行为,导致网络的环境不容乐观。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出的伦理问题使得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人们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伦理道德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因此中学生网络伦理心理健康教育必将面临重大挑战,学校需要大力加强中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这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①。
一、网络伦理中的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
道德观念的认知是形成网络伦理的基础,然而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随意性,人人不受约束,因而让中学生产生各种网络伦理问题。比如生活中,中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将恪守道德规范标准,老师家长都会对其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想要尽快逃离避开平时生活中朋友圈,去选择处在一个虚拟、独立的网络空间中,放任自己。于是,在网络世界中,他们便有了“发展空间”,网络中到处充斥着谩骂,脏话,欺骗,攻击和自我情感的随意发泄,扭曲中学生的人格,影响其价值观,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未成年的阶段,思想和道德观念尚未成熟,很容易放纵和迷失自己,失去社会责任感。其次,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更让他们失去网络伦理道德,严重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网络游戏环境中到处充满暴力和厮杀,使中学生形成暴力解决一切的想法,做出错误的行为②。
2.中学生出现各种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网络交流是一个虚假的世界,缺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和极具丰富的情感表达,青少年长期在网络中进行交流,形成独立的个体,与现实相对立,因此,在现实中,性格开始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不会与人交流,情绪低下,情感缺乏,出现人际关系等问题,使人际关系数字化,非伦理化,非人性化,同时一些非法网站,散播不良视频,扭曲了中学生的性道德与性观念,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其十分好奇,这样一来,长期传达错误的性知识使中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3.网络垃圾信息会毒害中学生心灵、产生伦理危机
网络信息的信息面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学术知识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还包含各种暴力、黄色信息等。对于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学生的辨别力、自控力比较弱,很容易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往往出于自身的好奇心容易遭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导致他们会产生对当今社会的偏执行为,出现一些偏离道德规范甚至法律法规的行为,引发伦理危机。
4.网络技术崇拜易导致中学生网络犯罪
在网络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学生对于高技术水平网络操作者有着盲目的崇拜意识。他们认为网络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标准。中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多度崇拜,容易造成中学生忽略自身的道德修养,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甚至偏离正确人生轨道,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德育对策
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青少年道德主体意识
正确的教育观才能给学生一些好的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网络伦理的特点,建立学校德育体系,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培养中学生判断力,通过对网络的认识能够有自己的见解能力,分辨其好与坏的能力,对于上网的时间进行控制,对于上网的内容进行净化,多注重与现实相结合,现实中,多沟通,多交流,明辨是非。通过网络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所带来的益处,使用网络技术,培养中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未来的能力。教育者要摒弃传统上的以教育者为主的观点,应当形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平等的关系。发挥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作用,使中学生能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道德教育的目的③。
2.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网络伦理教育内容
根据当代网络发展,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把网络伦理教育与学校现实伦理教育相结合,才能使教育者更好的找到中学生产生的网络伦理问题的社会原因,才能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网络伦理价值观,能够产生道德自律意识,才能解决中学生所面临的网络伦理问题。
3.对师资团队德育的培养
老师的言行举止也将会影响到中学生,因此有必要对师资团队进行德育的培养。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对于德育的知识也应十分熟练掌握,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网络知识,有较强的网络现实操控能力,同时,教师对于应试方式的教育观念要进行改变,才能有更多精力去进行中学生德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在上网时能够自觉的遵守网络传播道德和法律,使其能够抵御住来自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4.建立学校专门的德育网站
除了课堂上的教育之外,学校需要有专门的德育网站,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资源也不够,从长远看来,需要发展线上教育,可以把网络伦理问题与德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于伦理道德建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依据所属年级建立所需要来宣传德育。也可以把每个老师的资料放在网上,学生自由选择,与老师进行线上一对一交流,老师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做出正确引导,正确使用网络技术,正确处理网络问题,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和道德准则。
5.建立健全网络德育制度
学生在接触网络的同时,应建立健全网络德育制度,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增加过滤功能,將一些不健康不符合条件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除,建立监督体系,监督网络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的优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
结束语
网络伦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新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由于人的自主性和网络的虚拟性,使其变得极为复杂。网络时代的发展必将会给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会带来新的挑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因此,对于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是有益的,通过教育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
【注释】
① 朱黎丽 等. 加强中学生网络素质教育与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J]. 池州师专学报,2007.
② 郭杰 等.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
③ 王光成. 新形势下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
【资助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电化教育馆2019年信息技术应用与实验教学研究一般课题“网络伦理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德育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NETR18047。】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