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20-01-26王红梅
王红梅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有效性探究时,要坚持做到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数学应用水平,提高其数学素养。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对实践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有效性 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明确数学作业的设计目标入手,通过丰富初中数学作业的相关层次,采用多样化的初中数学作业形式,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和一题多变,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些方面来加强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明确数学作业的设计目标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初中生们所学习的初中数学知识与教学目标来为他们设计数学作业,设计数学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加强初中生们对初中数学内容的充分掌握,并且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数学作业过程中,应当为初中生们有针对性的设置数学题目。
例如,在为初中生们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数学相关知识点后,就可以将“充分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特点”作为数学作业的目标,并且能够针对等腰三角形的数学知识点来为初中生们设计一些有着开放性与数学探索性的作业题目,比如“仔细观察身边的等腰三角形,并且分析它们的相关性质”“将等腰三角形以及其他三角形进行两者区别的对比”等等。这样的初中数学作业内容布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主要特征就在数学作业中得到了全方面的渗透,初中生们在对等腰三角形的仔细观察与分析中就能够对其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丰富初中数学作业的相关层次
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初中生们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本着面向全体初中生为主要原则,充分考虑初中生们的学习差异性。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初中生来说,设计的数学作业应当充满一定的数学挑战程度,能够给初中生们带来施展自己数学才华和数学解决能力的机会,进而让他们感受到在数学作业完成后成功的喜悦。对于初中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应当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能够推动初中生们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来缓解数学学习的压力感,充分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高低来对初中生们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在为他们设计数学作业时就能够根据数学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数学侧重点的设计。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初中生们设置为“数学冲刺小组”,将数学成绩一般的初中生们归为“数学提升小组”,对于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初中生们就设置为“数学基础小组”。初中数学教师在每个小组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要求“冲刺小组”能够以挑战性的内容为主;要求“提升小组”在完成基础小组的数学作业时,还要完成冲刺小组的数学作业内容;在设计“基础小组”的数学作业内容时,应当要求初中生们在完成基础性数学作业时,尝试着完成提升组的数学内容。这种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能够满足每一个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的初中数学作业形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大多都是数学习题、数学试卷等书面形式的作业,这种数学作业形式并不能够真正的引发初中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还会让很多初中生们认为初中数学作业是一件较为枯燥无味的事情。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初中数学作业形式来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首先为了让初中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让初中生们充分学习数学家坚忍不拔的数学科学探究精神,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数学探究的不易,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初中生们发放指定的数学阅读资料或者课外阅读书籍的方式,来引导初中生们积极的阅读国内外的数学历史,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能够真正检验初中生们的数学阅读成果,可以鼓励他们书写书评,让他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自己的数学阅读心得。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初中生们布置相应的数学实践性作业。由于初中数学知识与初中生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们进行初中数学观察以及数学实践,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初中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初中生们充分的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初中生们布置一些有关生活实践的数学作业,鼓励小学生们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数学观察以及数学实验项目,并且通过写数学实践报告或者数学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
四、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引导初中生们自觉主动的完成数学作业,并且认真的探究数学作业中所蕴含的初中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的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将初中生们熟悉的生活事物以及人物、实际场景等引入到初中数学作业中,进而充分的吸引初中生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于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完“勾股定理”的初中数学相关内容之后,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安排初中生们通过网络来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数学故事、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案例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初中生们以数学探究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期数学周报。这个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作业完成积极性,初中生们踊跃参与进来,并且通过探究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只做了很多內容丰富的数学周报。通过数学周报的共同设计,初中生们对于勾股定理的数学认知更加的深刻了。开放性以及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初中生们的数学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还能够推动他们在数学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喜悦感,进而对初中数学内容的探索保持一定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五、一题多变,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中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是要求初中生们不断地发现初中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动态化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初中生们数学发散性思维与数学创新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初中生们设计一题多变或者一题多解的数学作业,为初中生们提供更加宽广的数学思维空间,并且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善于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索并创造的数学意识。开放性的初中数学作业有着起点低、层次感多并且答案不唯一等特点,初中生们都能够找到其中的数学问题切入点来进行思考与解答,充分享受数学问题成功解决的喜悦。
例如,初中生们做一道数学探索题: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都是根号2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三角形的斜边边长为2,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你还能够获得与这个三角形有关的数学数据信息吗?在为初中生们充分讲解了这道数学练习题后,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为他们开启数学变题模式,首先为初中生们设置不同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相关信息来询问他们能够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其次询问初中生们“要想了解到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数学信息,应当需要哪些信息呢?”这样初中生们就会在每个数学问题的引导下,主动的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将解斜三角形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充分培养他们转变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意识以及数学解决能力。
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在提升作业的有效性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加强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丰富他们的数学思维,继而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1] 蒋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J]. 中小学数学教育,2016(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银杏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