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题听评课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策略与途径

2020-01-26刘勇白宗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0期

刘勇 白宗杰

【内容摘要】听评课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一项比较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之一,它以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与学为载体进行师师、师生对话交流。但是当前的听评课活动存在诸多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在立足校情学情基础上,我校尝试走出一条可操作性、易推广的听评课模式即专题听评课:“课前会(研磨)——课堂观察(听评)——课后会(评议)—专题追踪(跟进教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研活动环节步骤,先后次序分明,流程易于操作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不断的课堂教学教研尝试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专题听评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策略与途径

听评课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一项比较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之一,它以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与学为载体进行师师、师生对话交流。对于教师而言,以自我和他者的维度反观自己的教学,进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团队的共同发展,丰富学校教研文化氛围。正如崔允廓说过,“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1]但是当前的听评课活动存在诸多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教师自身对听评课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听评课的科学方法;听课教师参与积极性,缺乏热情;听评课的主题不明,缺乏深度的交流;流程不够规范,敷衍了事有之;尤其是课后研讨,目标不聚焦,表扬得多,指出问题的少。即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反思时,产生了很多好的做法、形成了不少好的观点,缺乏深入的加工整理,没有得到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如何矫正听评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发挥这种校本教研模式应有的价值?在立足校情学情基础上,我校尝试走出一条可操作性、易推广的听评课模式即专题听评课,在不断的课堂教学教研尝试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效。

一、专题听评课的界定

专题听评课,指授课人的讲课立足具体问题,一个事先确定的主题,而进行的听课和评(议)课活动,尤其是课后针对这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比较具体和深入的交流研讨的教研模式。这种围绕主题的备课、讲课、评课,能够避免原有的一些问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主题的不同视角展开,融合多家之长,经过反复讨论形成比较合理的聚焦于主题的想法和做法。

专题听评课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为了研究某种观点、试验某种方法,试图经过课后评议时产生的思维碰撞达成合理而可行的共识,以助于活动参与者理解、掌握和运用。

二、专题听评课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

围绕确定主题开展的专题听评课,增强了备、讲、听、评的针对性,可以开阔参与者的视野、加深彼此的交流与碰撞、避免客套等无关话语,能够提升参与者对专题的理解、促进参与者的理论学习和相互之间的学习。而专题听评课模式的落实则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课前会(研磨)——课堂观察(听评)——课后会(评议)—专题追踪(跟进教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研活动环节步骤,先后次序分明,流程易于操作的教研活动模式。具体模式构建如下:

1.课前会“备与研”

课前会是专题听评课校本教研的第一步,是整个教研活动的起点,目的在与确定专题听评课的专题(主题),让听课教师明了听评课的目标,做好听评课的必要的心理及前期准备,同时开课教师与听课教师间的必要交流联系,确定主题、聚焦主题,共同研讨。

课前会步骤:首先,基于听评课主题的要求,开课教师梳理课堂教学思路,主要陈述本课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在单元及整本教材中的作用;介绍班级学生的情况;课程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等,围绕专题教研下的课堂教学的创新点与困惑等。接着开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围绕专题教研进行研讨交流,确定教研活动的专题。课前会主题目标要明确,研磨人数不宜过多,骨干教师3~5人左右,时间长短不限,最好提前一天的时间,用于思考与落实。

2.课堂“听与诊”

听即为课堂诊断,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追求“精品課”,而是按照常规课堂展开,突出体现课前确定、课后评议的主题,注意表现实施主题的各个环节。听课教师进入课堂,依照已确定的主题对师生及课堂行为等进行观察,记录。

3.课后会“评与议”

课后会即课后座谈,听课教师及开课教师根据课堂观察情况聚焦主题进行研讨、分析和交流甚而是争论,形成一致意见,制定后续课堂教学的跟进方案,研磨形成精品课程。

课后评议是整个专题听评课模式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课后会应立即举行,全员参与。首先,开课教师根据思路说课,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学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是多少;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融合运用情况;有没有偏离原有的教学设想等。接着听课教师围绕专题,畅所欲言,交流听课收获,进行评课。评课应遵循简要、基于学科素养、避免重复等原则。第三,立足课堂,基于专题的基础上,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初步讨论改进建议方案,作为跟进研讨的前提与基础。

4.专题跟进

议之后,由备课组组长或主讲人对一个循环进行简要小结,重点是对以后教学的借鉴意义。同时主张形成案例分析,主要成分是主题的产生缘由(如现状描述、成因分析)、设想的较好的做法及其实践情况简介、现存的问题、后续改进的措施(含备课组成员讨论的结果)。

三、专题听评课的实践:历史组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为主题开展的专题体听评课案例

本学期,学校教研活动围绕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专题听评课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行动研究》而展开,主要以语文、数学、历史、生物学科为试点,围绕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专题听评课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学科教学的重难点,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层面,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笔者本人执教的历史学科《20世纪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为课例开展的专题听评课活动,抛砖引玉。

1.在历史教研组决定开展专题听评课以后,围绕课题的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召开课前会,进行课前会“备与研”阶段。与会骨干教师精心备课,梳理课标、学情、教材等,确定历史教学的立意与灵魂,构建课堂教学环节,即导入激趣——教学主体:爱因斯坦的人生(求学篇—科学贡献篇—社会活动篇—巨人的陨落)——结尾升华。在各个环节中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在课堂结尾处升华教学立意,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

根据此前备课及课前会的研讨讨论,笔者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大容量、直观性等特点,部分修改了原有的设计,进行一场主题明确、相互学习探讨而又原汁原味的听评课活动。

2.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科组教师积极性很高,在听课中认真观察,对于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做了详细的课堂纪录,进行认真研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意见,选取课堂教学的其中几个环节和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探究的片段,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环节中,以《时代》周刊封面爱因斯坦的经典肖像,并配以科学家们对他高度评价的史料导入教学: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冯·劳厄说“只要地球上存在着文明社会,他的事业成就将经久不败。”[2];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赞扬“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很难说他是否同牛顿一样伟大,或者是比牛顿更伟大,不过可以肯定地說,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比拟的。”[3]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得到那么高的评价?”石莉莉老师认为,这样课堂导入开门见山,直观性强,图文配合,熟悉的爱因斯坦跃然纸上,但又为接下来的深度的爱因斯坦做好铺垫。

(2)在“求学篇:爱因斯坦学习的经历”环节教学中,我预设了“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大学时代”三个阶段的爱因斯坦,并选取两个他的事迹“一只罗盘针的故事”“一个小板凳的故事”设计成“小故事大道理”。总体感觉感觉很好,有历史学科的德育意义。但桂洁老师认为,利用PPT技术可以把求学的经历设计成时间轴的形式,更加直观,突出历史的时空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桂洁老师的建议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提供历史教学的另一种视角。

(3)在“科学贡献篇:科学领域不懈探索”教学中,“广义相对论”概念是一个难点,这个知识点对于理科学生而言都很难理解,何况是文科学生。先展示“广义相对论”概念,并配以“广义相对论下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动态的展示。郑宇老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很好突破教学难点,动态展示,直观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教学效果很明显。

(4)在教学结尾时,本课知识体系进行如下分析归纳:

从科学和社会活动两个层面分析爱因斯坦的伟大贡献,展示他的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他的光辉典范激发学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

在归纳基础上升华本课教学立意,习近平主席勉励青年学生的一段话:“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心中总要怀有一个远大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谆谆教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激励学生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而奋斗,落实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教育。

(5)课后评议后,学科组教师热烈讨论,初步形成一直意见:以主题教研活动目标明确,很有价值意义;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有利于突破历史学科教学重难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于历史人物的教学方法,建立一定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以专题听评课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其各个环节都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意图谋求教学行为的改进,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对特定主题的深入思考、试验、交流、反思获得集体理性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很多,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妨借助专题听评课这种形式精益求精,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允廓.听评课制度的现存问题和范式——崔允廓教授答记者问[G].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2]易杰雄.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孙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