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的创新和实践

2020-01-26宋奕夏芒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模型

宋奕 夏芒

摘 要:近几年,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风靡全国。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方式和方法还不成熟,许多一线教师在设计混合式课程时都遇到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和方便学生快速检索回顾知识的特点,将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设计和应用方式,为其他教师设计混合式课程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各省都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提出要加强“互联网+”教学设计,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挑战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强化师生互动。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使得灵活机动的学习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是:①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混合式课程。②我们如何保证线上部分的质量,如何鼓励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进行不断的审视,通过自己思考和认识得出结论呢?

二、基于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出

混合式课程不是单一的“线上+线下”,教师要能够深度参与、监督和指引学生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混合式课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辨力、学习力、专注力、合作力)。

笔者认为以思维导图为主线进行混合式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本文第一个部分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其一,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结果,要求学生根据线上课程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并将其带入小组和课堂进行双重讨论,就能够将原本割裂的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个人版本的思维导图是线上学习的结果,而基于个人版本的线下思维导图讨论(小组层面和班级层面)是对线上学习的纠错、延伸和发展。其二,绘制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和结果,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思维导图在小组层面和班级层面的讨论,能使学生“被迫”根据线上学习进行知识回顾和检索,展现思维过程。同时,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快速识别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察觉易错点和较难点,掌握学生情况。

三、教学改革的进展过程和实例展示

(一)教学改革进展过程

项目组分别在2018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在五个班级中进行思维导图融入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践。在实践前期,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缺乏有效的學习手段和工具,并对思维导图抱有较大的兴趣。在实践中期,大部分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程,完成三个版本的思维导图迭代,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联结和拓展。在实践后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思维导图绘制原理,能够建立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的习惯,进行思维过程的形象化。

(二)教学改革实例展示

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中,教学活动被分为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个人在完成线上授课后绘制个人版本思维导图;第二步,学习小组在线下通过思维的碰撞和全体归纳活动完成小组版本的思维导图;第三步,在线下课堂上,全班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创作。以下为实例展示:

可以看到,个人版本中的知识是零散罗列的,并未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较难实现知识高阶化。小组版本的思维导图虽然通过讨论后的对比,归纳出各分配方法的优缺点,但文字较多,产生了认知负担。而全班版本的思维导图是在教师引导下,集合全班同学智慧完成的。它对课堂外的知识点进行了丰富的延伸和类比,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对比复习,同学们还通过查资料拓展了在不同会计视角下的“制造费用分配理念”。

四、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和应用

(一)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的提出

基于实践经验和总结,笔者提出了适用于混合式课程的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

该教学设计模型将思维导图分别融入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全方位地将思维导图融入课程中去,重构混合式教学,“倒逼”学生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的应用原则

在模型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课前应用原则

①思维导图教学策略适用于中高年级课程,上课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能够基于此进行思维发散。②适用于适合发散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课程,如:《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管理》等,而《基础会计》《经济法基础》等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识记的课程不适合整门课程贯穿使用这一种策略。③教师在期初备课时务必专门设计针对思维导图教学的活动。教师要能够结合课程本身内容,分项目地将思维导图介绍给学生,层层递进,由易到难。

2.课中应用原则

①教师要全力相信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②极力推荐学生使用手绘方式(而非软件)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③教师必须参与学生在线下的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和反馈跟踪。④当学生对思维导图“烧脑式”的过程显示出不适应和沮丧时,要花十二分精力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下去。

3.课后应用原则

①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对思维导图的迭代,展现思维过程,并基于迭代过程打分。②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总结回顾,记录下不同学习模式的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的不足点并进行反馈。

五、总结

笔者提出的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模型能够为混合式授课形式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模型的运用能在提升线上授课效果,驱动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较好地融合线上线下活动,为打造高职院校混合式“金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BUZAN T.思维导图完整手册[M].中信出版社,2018.

[3]段春红.教学改革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与优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9):67-69.

[4]彼得.C.布朗.认知天性[M].中信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堂改革项目“利用思维导图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kg2019009),主持人:宋奕

作者简介:宋奕(1988— ),女,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维导图教学,管理会计;夏芒(1984— ),男,硕士,浙江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