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公开课

2020-01-25吕琴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公开课特色信息技术

吕琴梅

摘  要:公开课首先应该体现执教教师的个人教学风貌,凸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使公开课成为一堂人人都应追攀的特色课,笔者把它称为公开课的特色性;其次,公开课应该是一堂具有可推广性的适合平时教学的常态课,笔者把它称为公开课的可适用性。一节好的公开课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思想,好的学生观念;更要有执教教师的个人课堂风貌;一节好的公开课绝不像一件包装精美的艺术品可望而不可及!

关键词:信息技术;公开课;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227-02

从教这么些年,我听过很多公开课,自己也上过一些公开课,同平时的普通课程相比,公开课确实会有更多的亮点:有的注重知识的广度;有的注重知识的深度;有的课件非常的吸引人;有的上课形式多种多样......但很多公开课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有的课事先演练了多次,学生对上课内容已经滚瓜烂熟,观赏性太强,却少了一份真实的上课的激情;有的课老师激情澎湃,整堂课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但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有的课课件、教学设计做的非常完美,但这是消耗了上课老师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换来的……所以说为什么承担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感觉很累,听课的人却觉得这样的课堂遥不可及。我自己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举办公开课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演一场戏给听课老师看,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吗?

我个人觉得,公开课首先应该体现执教教师的个人教学风貌,凸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使公开课成为一堂人人都应追攀的特色课,我把它称为公开课的特色性;其次,公开课应该是一堂具有可推广性的适合平时教学的常态课,我把它称为公开课的可适用性。

一、公开课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公开课,其实是学科教研的一种形式,也叫“研讨课”。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由指定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展示、最后进行教学交流总结的一种课程形式。是老师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有益的研讨活动。

开展公开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教研促改,是老师们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如何开展一堂有意义的信息技术公开课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己的学科独特性;信息技术公开课同样也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方式。

1.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做好情境引入

现在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大部分是针对丰富的网络世界,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只有极少数学生是真正对电脑技术感兴趣的。但是,不管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学生来上电脑课都是带着非常愉悦的心情的,不会存在腻烦情绪,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接下来就要看老师的智慧了,如何将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转移到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呢?

每次设计课程时我都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自己,怎样我才能对新接触到的知识感兴趣?我觉得有两点:一是要学的这个东西非常有趣,又不难,一下子就能吸引我,让我有一种想马上学会并且相信自己可以马上学会的冲动;二是这个东西跟我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会后能解决我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案例一:《制作flash逐帧动画》

在初学flash动画时,最开始我都是找一个自认为非常有趣的动画播放给学生看,激发他们的兴趣,实践证明,他们的兴趣确实能被激发,但一提到让他们自己做动画,几乎所有同学都畏缩了:这么长的动画,这么难,我怎么能学会啊?所以最后他们学起来还是没有多大激情。如果用书本上的例子:制作一个倒计时动画,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

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让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QQ表情。我先當着学生的面演示:将一个可爱的QQ表情动画导入到flash界面,然后跟他们分析,原来这些会动的表情也是由一些静止的画面构成的,一看到这里,很多学生都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很快的介绍一下flash里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创作,到最后上交作品时,很多学生都画出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表情图标,效果非常好。

案例二:《excel表格的函数计算》

在学函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公式的计算方法,很多学生都觉得,我都会用这个公式算了,没必要再学其他计算方法了。为了让学生打消这种念头,我在新课之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复习题,让学生用公式计算的方法算出这次考试的各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学生很快的完成了,然后我再让学生继续用公式算这次考试所有科目的总分和平均分。我给的表格是全班同学的成绩表,学生算着算着就不耐烦了,跟我投诉“老师,这么多数据,要加到什么时候啊?”当这种不耐烦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的讲解后学生都迫不及待的开始操作了。效果可想而知。

2.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可操作性强,它的上课内容除了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外,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了保证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操作内容,课堂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操作练习。

案例三:《超级链接》公开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超级链接的制作方法,老师在引入部分采用了复习引入法,跟学生一起回忆了网站制作的整个流程,然后开始讲授新课,由于是公开课,老师力求做到完美,在讲授新课时非常认真细致,每个小知识点都讲得非常详细清楚,等老师讲完,一节课已经去了一半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就显得很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几个操作题。导致最后的交流小结部分也只能草草收场。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以学生操作为主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更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讲课的内容应该简短精炼,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操作不需要再在课堂上重复讲解,如果确实还有学生没有掌握的,老师利用巡堂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即可。一堂课留给学生操作交流的时间最少不能少于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老师的课堂组织要紧凑有效,在讲课时抓住重点,不要事无巨细的全讲。

3.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目——体现学生的多元性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基础好,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对于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不能统一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考虑练习题目的梯度性。

我在设计学生的练习题时一般分为四个梯度。第一梯度:适用于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练习的内容一般是只要求学生能够参照学过的例题就可以完成。第二梯度:所练习的内容比老师讲的例题稍微提高了一点难度,但学生稍微思考就能完成,这个梯度比较适合有点基础,接受能力也还可以的学生。第三梯度:所练习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完成,这个梯度适合基础不错,接受能力也很强的学生。第四梯度:所练习的内容要学生创造性的去完成,无现成例子可参考。这个梯度的内容适合基础很好,接受能力很强并且愿意动脑的同学。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练习题目的梯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他们能够拾级而上,到达知识的巅峰。

案例四:《excel中的公式计算》

公式计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数学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基本计算,在excel计算中,可能由于平时老师出题的特殊性,学生对加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在练习巩固里,我将计算每个同学的总分作为最基础的题目,要求每个学生掌握;第二层次的题目里面,涉及到乘法,如图1,

很多学生在操作时,惯性思维,都用加法来做了。第三级别又融入了乘方等运算,利用学生数学里学的函数设计了一个题,如图2:

第四级别的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利用绝对地址的题目,因为绝对地址在公式计算里面讲过,但用的比较少,供那些学得较好的学生练习。如图3:

通过这种梯级式的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达到学生自己的最佳状态。

4.独特的课堂反馈与交流方式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引领学生跟上时代步伐的信息技术课,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这就需要老师能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现在流行的博客、微博、邮箱等等工具,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交流平台供学生交流。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授课老师自己制作了一个交流网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到网站里,其他同学还可以进入网站查看同学作业并评分。老师通过这个网站能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与同学交流,向好的同学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教师的“表演”

“好馬还需配好鞍”,有了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后,公开课开展的成功与否还与老师的课堂组织密切相关。

虽然公开课不是作秀课,但我觉得在上公开课前执教教师先借其他班上上这个课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老师的个人设计跟真实的教学情境之间还是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借班上课,我们可以先感受一下这节课,看看哪里有需要改进的,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上好公开课。

一节好的公开课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思想,好的学生观念;更要有执教教师的个人课堂风貌;一节好的公开课绝不像一件包装精美的艺术品可望而不可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网络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71.htm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大墩中学,广东   佛山   528000)

猜你喜欢

公开课特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