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2020-01-25刘润红
刘润红
摘 要: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或变量)尽管很多,但实际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这四个变量在课堂教学中影响着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赋予了四个变量以新的内涵,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英语课堂结构,使得英语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乐园”。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08-01
一、优化教学环境
我们在考虑这一变量时重视两点:首先是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教学气氯,对于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活用体态语、明确目标、布设悬念、因势假设、导新设疑、激活思维及运用大量程序性教学语言及现代教学媒体等。其次是精神环境。在传統教学中,教师普遍认识到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中存在的隐性负担——精神负担重视不够,因而不能主动、自觉地利用有助于教育目标达成的精神环境。那么什么样的精神环境是适宜学生创造发展和表现的呢?研究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两个最重要的条件,由此不难推出,凡能实现和保障受教育者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就是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和言行,创造一种适宜学生创造力成长的土壤和气候是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
1.文化、教材的开放。允许学生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容纳他们在此基础上编演出来的,不同于课本内容的对话,提高超越课本内容的问题。
2. 强化独创性与多样化。一个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和予以创造力很高地位的精神环境更可能带来高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变换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不懂的問题,使学生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说与别人不同的话,造与别人不同的句子,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举一反三的习惯和能力。
3.承认失败的价值。创新的课堂教学要强调失败和错误也对人有益。要使学生认同爱迪生对失败的看法。有人说他寻找灯丝失败了500多次,而他却认为自己成功的知道了500种材料不可用作灯丝。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不怕说错,不怕别人笑话,勇敢面对失败,在高度自由的心理环境中极大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4.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创造程正比,因此包含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环境,不仅保持了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哺育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从性质上讲,教科书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一定教学内容和信息以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层次,给学生提供了难度各异的课堂辅助材料,供学生自主选读,如,New Concept English,Look,Listen and learn,The Family Album U.S.A 等。知识的扩宽加厚产生了良性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夯实和提高,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丰富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第二,从类型上看,呈现学习内容的形式不拘泥于文字,有文本形式和超文本形式:如录像、表演、诗歌等。第三,教学内容不等于知识点,还包括能力和方法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思维习惯目标、语言技能目标等。
三、改善师生关系
我们强调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挥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要求英语教师使用教学语言的时间不得超过课堂时间1/4.在此基础上,要在课上体现高密度,快节奏、广信息、大容量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
四、建立新型模式
在以上赋予新内涵的变量作用下,我们的英语课堂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关系。如图所示:
从上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该程序会涉及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三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是设计要注意全面性,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前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等;其次是实施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即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设计等因素的具体体现,具有稳定的程序和结构;第三是在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多向交互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肯定会有新情况、新因素的产生。这是因为:第一,英语教学的内容分为不同类型。从交际项目上也有不同的层次和功能。第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基础、学习需要的不同、产生的学习矛盾也不同。第三,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教学环境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手法也不同。
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握了造成学生显性和隐性负担过重的规律,并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符合全体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的课堂结构,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使课堂呈现“我要学”的可喜现象。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北京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