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2020-01-25杨峰
杨峰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教学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置于关键位置,持续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加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本文将重点探究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期强化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增强中学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教学;地貌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56-01
近些年,国内各地区都在改革教育机制,创新教学方法,这也给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核心素养培养是极为关键的教学任务。基于此,圍绕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高中地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若高中教师只是单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则可能引发高中生的厌烦感与抵触心理,使其逐渐降低学习兴趣;若高中地理教师能够有机融合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则有助于强化高中生的学习乐趣与积极性,能够增强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加深高中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了解,逐步锻炼其自身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运用地理知识。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蕴含诸多理念,比如,环保、可持续发展;教师可围绕上述诸多理念,逐步将核心素养渗透给学生,革新学生思维,提高其理解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1优化教学方法
为强化高中生在地理学科方领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打牢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就好比高楼建筑,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应从基础着手,稳扎稳打,逐步引领高中生接触更深层的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为学生构筑牢固的知识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强化高中生地理知识根基的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乐趣,使其形成自主自觉的良好习惯。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边界,丰富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其主动性,使高中生能够始终保有乐观、积极的态度并围绕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
在教学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将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不同核心素养着手,强化学生的地理素养;比如,在围绕地理环境差异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借助PPT等教学手段,将图片、视频等资料信息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纪录片中找寻各类型地理环境的设计特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作为引导者,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其逐渐养成正确、科学的地理思维,充分认知地理差异性并找寻其中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深入学生的讨论进程,促进学生进行总结,持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案,持续强化地理教学的合作属性,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强化高中生总结、归纳、交流的基础能力,筑牢其地理知识根基,强化其地理核心素养。
2.2结合生活实际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核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国内各区域特点、地区分布形成基本认知,其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在具体的学习进程中,部分高中生极易将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紧密融合起来。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围绕生活实际传授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将部分地理知识案例补充到教学方案中,持续将地理观念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逐渐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实践活动,将其与地理教学进程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并感受各类地理知识,逐步强化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其能够深入地投入学习进程中。
实践活动有助于强化高中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项;只有切实增强高中生的实践技能,方可有效提升其地理核心素养。比如,在围绕喀斯特地貌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使其直观地感知并了解到喀斯特地貌的具体组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参观过程进行讲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围绕人类与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与自然资源的实际关系,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是如何被利用的,进而引导学生充分认知上述资源,便于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相关地理知识,以强化其核心素养。
2.3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国内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在推动教育理念的革新。现有的教育理念已不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标要求下,中学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兴趣以及学习需求,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也应积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自身定位,在课堂教学进程中,不再坚持主体身份,应从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耐心指导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引导高中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将更多的实践活动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推动学生投入实践学习活动中,持续强化其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引导学生自主备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进而强化地理学习的有效性,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从被动变主动,积极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比如,在围绕人类与自然灾害课程进行教学时,地理教师可让班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一走上讲台,将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及特点讲述给班内学生,以强化其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在班内划分特色学习小组,将教材中的知识框架划分成不同部分,由各小组进行讲解并将一定时间留给学生;在学生完成讲解任务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其讲解过程,强化学生地理基础,完善其知识框架。通过讲解评价鼓励学生,找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在上述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表达方式,避免对学生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结束语:综上所述,将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融合,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质;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结合生活实际,能够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敬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综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60-61.
[2]王敏娟,曹蕾.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多元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118-1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学,江苏 溧阳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