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策略
2020-01-25龙利红
龙利红
摘 要:阅读和作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找出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有利于缓解学生作文难写的压力。教师依次通过范文引路、提炼方法、训练模仿、合作交流进行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文可循、有法可依,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01-01
面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素材、以读促写的方法,不愿写作文、害怕写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敢指导作文,不会指导作文。如何做到读写结合,让阅读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尝试着按照以下四步,从仿写式读写结合的角度探索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课文引路
在初中阶段,学生写作仿写的范文,笔者倾向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首先,教材单元主题多样化、题材丰富,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共六册,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六个单元的主题依次是四季美景、浓浓亲情、学习生活、修身养德、人与动物、发挥想象。教材在素材选取的角度各有不同,为学生指明了积累素材的方向。其次,教材上有很多经典的名家名作,具有强大的学习价值。比如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作者是当代诗人、作家刘湛秋。这篇文章堪称写景的典范之作,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读写结合元素。既有总分总和时间顺序的整体构思,也有多角度感官写景、中心句写景、先抑后扬等局部技法。最后,教材上有不同文体的范文,有助于学生抓住文体特征来写作。七年級偏记叙文和童话、神话、寓言,八年级重在说明文和应用类文体,九年级则是诗歌、议论文、小说和戏剧。
二、提炼方法
在学生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的点,充分调动学生文本阅读中的联想能力,运用于实际写作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字提炼能力。比如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范文中找出相应的读写结合点,提炼写人的方法:从《列夫托尔斯泰》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中,我们提炼出用特写镜头来写人物外貌;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的语言描写,我们提炼出表述要与人物设定相符的规律;从《背影》中父亲翻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用细致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从《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心理变化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用心理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对母亲议论性的话语,我们可以得出通过总结议论来提炼人物的特点的方法;从《藤野先生》选取4个典型事件突出其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提炼出用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总分总结构、按时间顺序串联事件的整体构思……由此可见,读写结合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上的。
三、训练模仿
在提炼方法后,教师要做到将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平台。写作训练上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仿句到仿段再到仿篇,这样也有益于写作中逻辑关系意识的养成。仿写句子可以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修辞手法)、特殊句式三个角度来进行训练。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个特殊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此句式仿写“校园一景”;仿写段落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叙议结合、总分(分总)、并列等角度进行训练。例如《秋天的怀念》第1段,采用了总分的写法,第1句“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是本段的总写句,剩下的句子都是分写,而且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我们可以要求据此仿写一段愤怒或者生气的文字。仿篇可以从结构、布局和写作思路的角度进行仿写。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先是按照“冒险——遇险——脱险”的时间顺序记叙了童年往事,然后从中得出人生的感悟。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克服困难经历的文章,写作思路可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写遇到困难,接着写尝试解决失败,然后写克服困难,最后议论点睛收尾。从句到段,从段到篇,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养成写作习惯形成写作风格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实践过程。
四、合作交流
《课标》提出“能与他人交谈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我们可以开展自评和他评。学生自评易发现自身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方便自身的总结提高。当然,也可能看问题过于主观,发掘问题的深度不够,这就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他评来提升点评效果。小组成员之间本着互助共赢的精神,以共同提高为原则,在合作点评中交流经验,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的评价从中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为学生的自评的开展提供评价指导建议,如确定评价结对,评价标准等,引导评价更好地为写作实践服务。
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既保证了教学开展的科学有效性,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热情。当然,当学生在仿写达到较高水平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读写结合点的方法,写出更高水平的创新文章。
参考文献:
[1]钱梦龙.一条读写结合的“链索”模仿、改写、借鉴、博采、评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9).
[2]胡凌.引导学生以读促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20):62.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初中语文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489)】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桂凤初级中学,广东 佛山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