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2020-01-25吴志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一体化实训汽车

吴志钢

[摘           要]  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为社会培养了大量职业人才,有利于推动我国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提出,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欢迎。通过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策略,旨在促进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84-02

汽车已经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繁荣之势。中职学校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纷纷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对于高质量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出现较大的不适应性。因此,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逐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在实践当中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是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当前市场中人才需求量的明显提升,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更应该落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要求,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是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会对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形成限制。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实践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教材中很多知识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弊端,不符合当前行业的发展特点,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在教学中针对复杂、抽象的知识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对其理解深度不足,限制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1]。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解决实践难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当中,教学实效性较差。此外,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不高,也会对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问题,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构建效果,是决定教学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应该对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弊端加以革除,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求。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灌输式”教学模式较为常见,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在课程设置当中,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在丰富的实践操作当中得到验证与巩固,增强其技术应用的灵活性,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防止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的深入调研,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先进化理念指导课程设置工作。此外,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增强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性。充分发挥校内一体化项目基地的资源优势,促进资源的快速共享,使学生真正掌握符合现代化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2]。明确专业课、专业延伸课、实训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教学体系的整体性,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系统化提升。

(二)建设专业教室

“一体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专业化教室作为基础,为汽车维修的实践操作提供平台。确保在教学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实体空间环境与完备的辅助工具。引进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与总成、电路、电器和电控系统与诊断仪器等,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操作需求[3]。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当中,专业教室的建设更应该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智能终端的有效融合,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展示的方式增强直观性与生动性。尤其是对于汽车内部系统难以展示的原理与组件关联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具体化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便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灵活应用。教学设备的应用,需要以学生数量与教学实践情况为依据,提升专业教室的利用率。在实训基地与实习基地的建设当中,应该增进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快速共享。

(三)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是决定“一体化”教学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应该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目标,储备综合能力强的人力资源。在“一体化”教学理念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終身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对本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洞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以熟练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在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讲解当中,也可以适当融入案例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深入一线工作环境当中,及时根据当前行业与岗位要求转变教学思路,增强“一体化”教学的实效性。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进修项目,使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更新,消除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影响。增进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与交流,针对“一体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会,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发挥主体作用

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一相对薄弱,在“一体化”教学中应该加强实物展示,明确汽车各配件的运行特点及其涉及的理论知识,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导。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知识拓展与延伸,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实践课程当中,应该开展层次性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通过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其在合作下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分析,保障小组设置得合理性与科学性,明确每一个成员在任务实施中的职责,以确保“一体化”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应该根据小学综合水平为其制定预习任务,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实践任务进行探索[4]。在课堂当中,对学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以便学生在反思与总结中提高自我。

(五)模拟真实环境

所谓的“一体化”主要是指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能够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适应行业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确中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对多种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模拟真实的操作环境,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能够防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严重脱节现象,真正满足“一体化”系统的建设要求。同时,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深入讲解抽象化的理论概念与复杂的操作方法,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在真实环境当中体验工作氛围,自觉接受社会的筛选,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弥补。

(六)重视教学评价

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传统评价模式下,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考试只侧重于理论而非实践,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检验缺乏全面性。为此,应该转变传统评价模式,除了应该进行书面考试外,还应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训成绩等纳入考核体系当中,真正增强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在校企合作当中,也应该充分考虑相关岗位负责人对学生的评价意见,真正提升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及时获取学生对“一体化”教学的反馈意见,从而帮助教师弥补薄弱环节,增强教学体系的完善性。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为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奠定基础,满足社会的市场需求。在教学工作实践当中,应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专业教室、提升教师素养、发挥主体作用、模拟真实环境和重视教学评价等途径,落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要求,储备丰富的汽车维修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賈存桢.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J].才智,2019(33):100.

[2]刘正保.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J].时代汽车,2019(14):53-54.

[3]韩驰.关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20):191.

[4]师嘉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7):251-25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一体化实训汽车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汽车的“出卖”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