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可治病也可致病

2020-01-25王幸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嘱茶水药效

王幸

李国辉

李国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肿瘤药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药学会肿瘤药物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药学会理事等职。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〇 药物应该什么时间吃?

李主任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经常因无法忍耐的关节疼痛而吃止疼药,一天吃3次,医生要求饭后服用,于是他就遵医嘱在饭后服药,但是吃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收效甚微,尤其是晚上关节疼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他便自作主张加大了药量,大剂量服用了一段时间止疼药后这位患者不幸发生了严重的胃出血。

李主任告诉我们,吃药时间与服药剂量如果不正确可能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止疼药大多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解热镇痛药,这两类药物对胃肠道都会产生明显的刺激,所以必须遵医嘱或者按照说明书,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来服用。

那么不同的药物究竟应该在什么时间服用呢?专家告诉我们,如果说明书里规定和三餐一起吃,那么该药物就应与饭同食;如果说明书里没有写明时间,就应按照一天24小时分三个时间段来吃,即“一日三餐”应间隔8小时,如果“一日两次”则间隔12小时吃一次。

另外,降糖药和降压药较为特殊,这两类药物如果早晨八九点钟吃一次,下午五六点钟再吃第二次会导致血糖或者血压波动,无法达到控制血压或血糖的疗效,所以对于此类药物医生一般都会有明确的服药医嘱,大家务必遵医嘱服药。如果记不清医嘱可致电医院或医生询问,切勿自行加减药量或更改服药时间,因为如果两次服药的间隔时间超过了药效的持续时间便会导致疗效不佳,反之如果短于药效的持续时间,服药过于频繁则容易造成药物蓄积,血药浓度过高,增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专家提醒】有些药物需要顿服,顿服指的是将一天的剂量一次性服下,服药的时间根据不同的药物种类各有不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〇 症状减轻时可以减少药量吗?

李主任曾经还接诊过一位常年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很不错,所以就自作主张将自己的降糖药减量服用了,将本应吃2片的药量降为1片。起初他并没有感到异常,但有一天在晨练的过程中却突发昏迷,送到医院急救后发现其血糖浓度非常高,初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了晕厥的发生。

【专家提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并且不要随意更改用药的品牌。

〇 吃药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效果更好呢?

不是所有的药吃完后都可以躺下,比如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用水送服后要直立半小时才能躺下。原因是这种药很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会对食管产生黏膜刺激,时间长了会造成局部的消化道溃疡或是食管炎症等并发症。

还有一些药物需要半卧位服用,治疗高血压的特拉唑嗪便是其中之一,服用这类药后容易产生体位性的低血压,半卧位的姿势可以有效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除此之外,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是片剂,不会呛入气管里,所以可以躺着吃;糖浆类药物为黏稠的液体,容易呛咳,所以不适合躺着吃。

〇 吃药就得多喝水,能把药顺下去?

一般吃药时喝一杯水就够了,但有一些特殊的药品要求服药后多喝水,比如常见的有解痉功效的山莨菪碱片,由于服用山莨菪碱片之后会有口渴、口干等不良反应,所以服药后要多喝点水。

【专家提醒】取药的时候要注意听清药师告知的用药指导。

〇 吃了抗生素竟然差点要命?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某类抗生素的时候,一定不要饮酒,甚至不要吃任何含有酒精类的食物,因为这类抗生素会抑制乙醇排出体外,而人体内乙醇蓄积过多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严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

酒里含有乙醇(酒精),乙醇经过乙醇脱氢酶以后会代谢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后代谢成乙酸排出体外。一些抗生素如头孢类、硝基咪唑类和酒精在一起服用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得乙醇无法代謝成乙酸排出体外,乙醛滞留在体内产生不良反应。

正常喝酒后部分人会有脸红、心慌等症状出现,但如果吃了头孢再喝酒就会面色潮红、心慌、眩晕,症状比较严重,甚至会造成休克,就算以前喝酒不会脸红的人也会脸红。

【专家强调】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周期内都不能饮酒或吃含酒精的食物!但是由于乙醇加热后易挥发,所以烹饪中加入的少量料酒、黄酒不影响健康。

〇 药片太大磨碎了吃可以吗?

有些人会觉得胶囊难以下咽,习惯于将胶囊打开后与水混合送服,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操作,偶尔为之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实属侥幸,在临床上有明确的案例显示,胶囊打开后与水冲服有时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副反应。

其实药物装在胶囊里是有一定目的的,除了避免過于刺激的味道使患者感到不适,最主要的是要以此来减少胶囊内部药物有效成分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还有一些胶囊是肠溶的,意思是胶囊内的药物需要在肠道中吸收才能达到药效,而打开胶囊服用会使药物在胃部就被胃酸分解或吸收,使药效降低或丧失。

专家告诉我们,市面上常用的口服药物有缓释片、控释片、普通片、肠溶片等几大类。对于缓、控释制剂来说是不能磨碎后服用的,因为这种药片相当于一个骨架,骨架中包含着药物有效成分的分子,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一旦骨架遭到破坏,其控释或缓释的目的往往也就难以达到,这一方面会导致药物吸收过快,有可能造成一过性的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骨架被破坏后药效的持续性便无法得到保证,其有效时间会大大缩短,例如有些缓、控释制剂是12小时吃一次,磨碎了吃之后,药效便很可能仅有6~7小时,药效持续时间缩短近一半。

【专家提示】有些药片中间带了一个掰痕,这种药物可以掰成两半服用。

〇 服药时可以以茶代水吗?

茶是许多中老年人无法离手的东西,他们晨起的第一件事往往便是泡茶、饮茶。只有当第一杯茶暖暖地从口腔滑到咽喉部,熨烫过肺腑进入胃部,沉睡的倦怠才能彻底消去。在他们眼中,茶水无法被任何饮品代替的,包括清水,所以有时候一偷懒,吃药时便就便拿起了手中的茶一股脑儿地将药片吃了下去。那么,茶水会影响药效吗?以茶代水可行吗?

专家告诉我们,药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钩藤、黄连等不宜与茶水混饮,而服用某些维生素类的药物时,因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吸收,同时,茶叶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以茶代水反而能够增进药效。

但是以下几类药物在服用时须加以注意:

第一类药物:金属元素类药不要用茶水送服。茶水中的茶多酚和药物中的金属离子会发生络合反应,大大降低药物疗效,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含铁补血药或含铁剂(如枸橼酸铁胺)、含铝剂(如氢氧化铝、胃舒平)、钴剂类和银剂类等药品均在此列。

第二类药物:镇静类药物不能用茶水送服。茶叶中的咖啡碱有提神醒脑作用,尤其是咖啡碱敏感者以茶代水服药会影响镇静效果,解热镇痛药、镇静安神药、止咳平喘等类型的药物均在此列。

第三类药物:酶制剂药不能用茶水送服。酶制剂会与茶叶中的茶多酚结合,发生结合后酶制剂的活性便会有所降低,药效也会有所减弱。

【专家提醒】除了茶水会对药效造成一定影响,饮料同样也会。牛奶、果汁、可乐等各种饮料都有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正确且规范的服药方法是用温开水送服药物。

〇 药物可以干吞吗?

小孩和女性由于食管生理性狭窄较成年男性更为显著,故服药时一般必须以水送服,但部分成年男性却以可以干吞药物为荣,认为是自己男性力量的体现。但事实上,干吞药物是非常危险的,干吞药物不仅有可能损伤食管,还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药物溶解,而使药物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干吞后不仅应有的疗效没有达到,如果还因此患上新的疾病,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细节决定成败,除了以上服药误区,专家还特意提醒广大患者们,以下服药时的细节也要多加注意:

1.服用液体性质的药物时不要对着瓶口喝药。对着瓶口喝固然方便,却难以准确控制药量,还会污染药液,加快药物变质的速度。

2.需要服用多种治疗不同疾病药物的患者切勿多药同服。由于患者自身没有能力辨别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服药的种类,必须服用多种药物的也应间隔服用。如确需同服多种药品,一定要向医生、药师咨询清楚。

3.服药后不能立即开始运动。大部分药物在服用后30~60分钟后,才能被人体溶解和吸收,从而发挥药效,而其被溶解和吸收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此时如果立即开始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医嘱茶水药效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药效一整天
遵循医嘱
药效
遵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茶水间
茶水间
茶水间
周周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