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论治解肺疾

2020-01-25姚宇澄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喘气道哮喘

姚宇澄

晁恩祥

晁恩祥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导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专业首席专家。

历任中医肺系病等8个专业学会主委或会长,中医内科等7个专业学会副主委或秘书长。2013年被评为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

临床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擅长诊疗: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间质性肺病、过敏性疾病、支气管扩张、感染性发热、肺癌(术后或放、化疗后)等。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张洪春

张洪春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晁恩祥大弟子,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擅长治疗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间质性肺病、肺心病、流感,以及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等。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从风论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晁恩祥教授便敏锐地发现有部分咳嗽患者的表现十分“异类”: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加重,受感冒、冷空气、油烟等因素刺激会诱发或加重,中西医的常规止咳方法对这些患者均无法起到显著疗效,这一类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引起了晁老的重视和思考。后来,晁老便开始进行一项关于从风论治的研究。

所谓从风论治,就是针对表现有风证的特色特点的疾病,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辨证论治等多方面进行的专项研究。

晁老告诉我们,因风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风哮和风咳。以风哮为例,中医所说的风哮即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它是呼吸道疾病中十分具有特异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作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中医认为风哮主要由“风”之外邪所引发,所以往往在外感风邪后突然发作,表现为气促、气短、呼吸频率加快,或可伴有喉间哮鸣音,哮喘的发作一般呈阵发性,严重者甚至可能因此造成咽喉部呼吸肌痉挛、呼吸抑制、呼吸衰竭甚至窒息。

风哮

风哮的机理是气道敏感,临床表现以哮喘为主。

在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中哮喘的患者占比为15%~20%。目前,中医将哮喘分为三类:寒哮、热哮和风哮。其中,风哮被现代医学认为主要由过敏所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呼吸道敏感度较高时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而某种或多种致敏原若长期刺激气道,便会导致气道敏感度升高,反复刺激还会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因此便出现了痰少咳嗽、喘息有哮鸣音的呼吸道症状。

在晁老提出从风论治之前,中医界对于哮喘病机的认识一直沿用古人以“痰”为中心的观点,然而临床工作中晁老却发现有不少因过敏因素引发的哮病,痰象并不明显,反而临床上风象突出,所以从痰论治效果并不好。晁老打破既往“痰为宿根”的理论,提出了此类哮病当称为风哮,并根据风哮等一系列风邪为患的肺系病的特点,创造性地总结了该病的病机是“肺气失宣,气道挛急”。

晁老告诉我们,风哮的症状与寒哮、热哮其实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寒哮患者多咳泡沫样痰,易伴有发热恶寒等外感表证之象;热哮患者则咳嗽痰多,咳黄痰,易喘憋,且常常伴有口干、大便秘结等热证症状;风哮的患者则无明显的寒热表现,往往为哮喘突发、发作迅速,或可反复发作,发作前可伴随鼻痒咽痒等轻微的呼吸道过敏症状。除此之外,风哮发作前会有明显的过敏因素存在,因此风哮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冬季节尤为高发。这是因为春季的花粉传播、冬季的寒冷空气都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一些身体较为敏感或免疫力较为低下的人群便容易气道反应过度,发生气道超敏反应,诱发风哮。

1.发作期

通过从风论治的研究,晁老认为风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病机,所以在运用中药辨证论治的时候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风哮分为发作期和舒缓期,發作期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为危急,所以治疗的首要任务是需要让急性的哮喘症状得到缓解,等病情进入舒缓期后再通过其他的方法来扶正固本,将病根“釜底抽薪”。

黄龙疏喘汤便是晁老治疗发作期风哮的一个经典方,也是晁老学术思想的结晶。

● 药方——黄龙疏喘汤

【药材】炙麻黄、地龙、石菖蒲、白果、苏叶、苏子、蝉衣、白芍、甘草。

【功效】疏风宣肺,解痉止咳平喘。

【主治】风哮急性发作期。

【方义】炙麻黄为疏风解表之药,用炙法炮制过后其宣肺散寒、平喘止咳之效倍增;蚯蚓炮制后则为地龙,此方中主要取其疏風散寒、解痉平喘之意;石菖蒲和白果两药均能开窍平喘;苏叶和苏子则兼顾下气消痰;再加上可以疏风解痉的蝉衣,配伍白芍和甘草缓急解痉,数药合用,便能宣肺疏风、解痉平喘,有效缓解发作期风哮。

2.舒缓期

风哮舒缓期进行中医治疗的目的其一是预防再次发作,其二在预防过程中如果再次发作,使其程度减轻或者每年的发作次数减少。晁老告诉我们,舒缓期风哮的治疗应包括肺、脾、肾三方面。肺主气,司呼吸,且肺系疾病多表现为咳嗽等肺气不宣的症状,所以中医治疗呼吸道疾病尤其强调从肺论治。另外,晁老在风哮之证的治疗方面也十分重视脾肾两脏。根据相生相克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肺虽为储痰之器,但脾实为生痰之源,痰之根本在脾脏。而肾为肺之子,肾主管纳气,喘息、气急等症状均与肾脏相关,故风哮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而在肺、脾、肾三脏之中,晁老对于舒缓期风哮的管理其实十分重视肺肾同治、调补肺肾,这又从何说起呢?晁老告诉我们,肺系疾病的症状以慢性咳喘为主,病情往往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最易受损的便是肺气。若肺气不足,母损及子,久而久之便会波及肾脏,导致肺肾不足。肾主纳气,如果肾失去纳气的功能就会出现呼吸短浅、气促、气短、乏力等表现,从而导致类似哮喘证候的出现,容易加重本身的哮喘病情或诱发哮喘,使人合并多种疾病,治疗难度陡增。因此,肺与肾正如平衡木的两端,只有重量相当,我们的健康才能长远。

【专家建议】对哮喘容易复发的高龄患者而言,可以在疾病舒缓期同时进行一些肺肾调理。

● 药方——调补肺肾方

【材料】西洋参、山萸肉、五味子、枸杞子、淫羊藿、丹参、茯苓。

【特点】以调补为主,补中寓调,标本兼治。

【功效】补肾肺,纳气,化痰活血。

【主治】舒缓期风哮,有慢性咳喘、气短乏力等症状者。

【方义】西洋参、山萸肉、五味子、枸杞子均可补肾纳气,西洋参还兼能补肺养阴、健脾行气,淫羊藿为温补之品,可补肾温阳,再佐以丹参活血、茯苓健脾化痰,此方便能补肾纳气、行气活血。

● 药膳方——参果粥

【材料】党参15克、白果5~8个、大米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敛肺定喘。

【方义】党参有补中益气、补肺健脾之效,白果可以敛肺定喘,扶助正气,以此煮粥有助于我们增强体质。

【制作方法】清洗中药材后,将药材与大米一同下锅,按照平时煮粥的程序进行即可。

【专家建议】参果粥可早晚食用,但不建议长期喝,晁老建议刚开始服用时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不要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即可。

【适用人群】风哮患者舒缓期可以服用;体质虚弱的哮喘患者和有慢性咳喘的老年人可以服用;乏力咳嗽少痰的人可以服用;正常人还可以作为调理进行预防。

【注意事项】痰多的患者不宜服用,感冒或处于其他感染期间不宜食用;风哮急性发作期的人不宜食用;黄痰咳嗽,实证人群不宜食用。

猜你喜欢

平喘气道哮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过敏性哮喘者宜中午外出吗?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